中国普通高校校训词频研究

2019-08-09 08:30李莹莹
现代语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词频校训普通高校

李莹莹

摘  要:校训是我国高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以词频统计的方式对我国高校的校训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校训的来源、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发现我国校训在扎根传统经典的土壤、全面示范的同时,存在缺乏特色、趋同现象严重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校训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传统,更加突出个性化特色,使校训更好地发挥评价、引导、激励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校训;词频;趋同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是“训,说教也”,可见,“训”有表示用规范来进行说教、教导之义。因此,校训成为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风精神的集中表现,既为广大学生在品德、学习、做人等方面树立了标尺,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校训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词句,将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高度凝练地表现出来并传承下去,不仅如此,一些老牌学校的校训,还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确立了自己的校训,在对学生的劝勉和激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训依赖何种土壤存在,又构建了哪些校园精神,对此目前学者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缺乏从总体上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以词频统计的方法为基础,对校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客观再现我国校训的文化内蕴,并对其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一、研究数据来源

依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对其中的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265所)的校训进行收集。借助网络工具,查询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收集语料,共获取校训2480条。据笔者统计,目前有2480个高校有自己的校训,有151个高校(主要是一些三本或专科院校)没有设立自己的校训,有校训的高校约占所有高校数量的94%。由此看来,校训已融入校园文化并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二、词频统计与校训分析

分词是词频统计的基础,本文对所收集的2480条校训进行分词。首先使用分词软件进行分词,然后对分词结果进行人工干预。依据研究的需要,去掉某些单音节虚词、动词等,如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的校训“以老庄为友,以孔孟为友,更以智慧为友”,保留“老庄、孔孟、智慧”三个词,去掉“以、为友”这些无研究意义的词。经过对语料的挖掘和处理,形成关键词词库,共计词条1718条,累计词频8749次,其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还有部分四字词语及成语。

根据统计,“厚德”一词出现的次数最高,为419次,约占词频总量的4.8%,占校训总条数的16.9%。次数大于100的词条共有11条,累计次数2471次,约占词频总量的28.2%。次数大于等于30的共有47条,累计次数4460,约占词频总量的51%。根据统计,将词频数大于等于30的词语算作高频词,制成校训高频词统计表,具体如表1所示:

(一)从高频词来看校训的来源

从表1可以看出,校训主要是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分吸收养料,大多数高频词都可以在传统经典中找到它们的出处。如“厚德”“自强不息”均出自《易经》,《易经·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如此。“博学、笃行”两词来源于《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外,如“明德、至善、格物、致知、修身”皆源自《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在古代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孕育校训的主要土壤,儒家文化注重修身立命、道德养成、善学好思等,这些理论观念日久弥新,对当今高校师生的做人、处事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有些校训如“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等,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路线而延伸到校训中,它们不仅体现了高校师生在学习、科研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价值与人文情怀。与此类似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校训“能文能武,又红又专”,均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与方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院校的专业特点。“团结、勤奋、诚信、敬业、奉献”等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體现。我们知道,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一动力,而且也是高校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一动力,“创新”一词在校训中出现374次,仅次于“厚德”,可以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精神的直接反映。

除此之外,有些校训的确立还与学校的历史或领导人的讲话题辞有关。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它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外交学院的校训为“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是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人员基本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也成为外交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总体上看,校训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充满了文化底蕴。

(二)从高频词来看校训的特点

1.全面示范

根据对高频词的研究,可以从整体上对校训的内容作出归纳分析。

提倡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求知精神。学校是学生求学、教师教学、治学所在,对学习态度、治学精神作出要求是校训的主要任务。“创新、勤奋、勤学、笃学、求真、求是”是对学习、治学态度的提倡,“博学、致知”是对学习、治学程度的要求,“力行、格物”是对学习、治学方法的倡导,“学以致用、致用”是学习、治学目的的追求。

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诚信、团结、弘毅、修身”与“厚德、明德、修德、尚德”等是对师生美好品格的示范。其中对道德品质的要求在校训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具体见下文阐述。

走向工作是学生学习的必然归宿,校训中对师生的工作素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强技、精技、敬业、奉献”等均对师生的专业技能和事业精神作出了诠释。

2.品德为先

道德是一种内省自觉的价值力量,注重道德理论、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是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也在于树德立人。从对高频词的统计可以看出,围绕“德”组成的词条最多,共六条,分别为“厚德、尚德、明德、修德、立德、崇德”,其中“厚德”有419次是词频最高的词。纵观整个语料库,共有1204条校训使用“德”字,约占所有校训的48.5%,可以看出学校对道德培养的重视。在词库中共有81条由“德”组成的校训词语,现将词频大于5的列举如下,如表2所示:

三、高校类型与校训分析

按照专业类型来划分,中国高校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医药类、农林类、民族类、艺术类、体育类等11类。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分别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培养方向与学术要求,我们从校训中也能窥探一二。参照赵德国等(2018)《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中国各类型大学的划分,下面分别从不同类型的高校中选取部分典型样本,对其校训特征进行分析。

综合类大学囊括多门学科,综合实力突出。由于北京大学没有明确的校训,我们选取了除北京大学外的20个综合类大学的校训进行分析,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透过这些校训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从总体上注重对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没有专业类型的倾向性。

理工科是一个范围较广的领域,本文从理工类院校中选取前20位学校并对其校训进行统计。最短的有两个字,为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最长的有16个字,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与河海大学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在对20条校训的分词统计中,词频超过两次的分别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求实、鼎新、求是、创新、博学、笃行、求真”。这些同综合类大学一样都体现了求学的态度,没有从专业类型角度作出具体的要求,普遍缺乏理工类大学的特色。

师范类院校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本文选取前20位师范类高校的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在师范类大学的校训中,有很多是围绕教师的教学和行为示范的特点展开的,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等。在统计的20条师范类大学的校训中,有10条校训体现了师范类大学教书树人的特色,占50%。在由224所师范类学校组成的语料库中,“为人师表”的词频数为14,“树人”的词频数为11,“学高身正”的词频数为8,这些词语比较受师范类院校的青睐。

财经类院校是指以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为主要专业的院校。通过对前20位财经类高校的校训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有7条校训体现了财经院校的特色,约占35%,主要集中于“勤俭、济世、勤朴”等词,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政法类院校,是以法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通过对前20位政法类高校的校训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20条校训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法类院校的特色,在样本中达到了100%。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提到了依法立命、执法公正。再如湖北警官学院的校训“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也突出了警察职业文武兼备的特殊性。还有公安海警学院的校训“海洋、忠诚、责任、荣誉”,既体现了海警的特色又表达了军人重视忠诚、责任和荣誉的特点。在这20条校训中,“忠诚”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词频数为7,就政法类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而言,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最核心的要求和最重要的品质。

语言类院校,是以语言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高等院校。在《报告》中共提到16所语言类院校,对这些学校的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有8所学校校训体现了本校的办学特色,占50%。其中,有6所外语院校的校训中都体现了兼容并取、学贯中西的办校理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校训“崇德尚文,兼收并蓄”、北京语言大学的校训“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等。

医药类专业培养专门的医学人才,在统计的20条医药类院校的校训中,有10条明确体现了钻研医术、救世救群的特征,占样本的50%。其中,“扶伤”“济世”“奉献”等出现频率较高,突出了院校的特色。

农林类院校,是指以农林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在统计的20条农林类院校的校训中,有6条体现了以农立校、农林建设的鲜明特色,占样本的30%。在这6條校训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忧患苍生、以国富民殷为己任的,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云南农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明理尚农”。另一类则将传统优势学科的职责和与培育人才的使命结合起来,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和东北林业大学的校训“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在《报告》中,提到的民族类院校有14所,在对14条校训的统计中,有2条具有民族类院校特色,约占14%。一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寓意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对方的文化;二是西藏民族大学校训“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反映出西藏地域的本土特色。

艺术类院校专门培养戏剧、音乐、美术、戏曲等方面的人才。在对20所艺术类院校校训的统计中,有16条校训鲜明地体现了艺术类院校的特色,占样本的80%。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训“求真、创造、至美”,上海戏剧学院的校训“至善至美”等,均体现出对艺术至美的追求。还有将艺与德结合起来的,如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广州美术学院的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等。

体育类院校,指以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为核心与发展方向的高等院校,《报告》中共提到14所体育类院校。在这些校训中,有13条具有体育类院校特点,约占93%。如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成都体育学院的校训“行健不息,积健为雄”,均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勇于拼搏的特点。

根据前文的考察,笔者将样本中的不同类型高校(不含综合类)与具有特色的校训比例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十类不同专业类型院校的校训中,有三类院校的特色校训比例大于50%,有四类小于50%。政法、艺术、体育类院校的校训普遍具有专业特色,而理工、财经、农林、民族类院校的校训则大多缺乏专业特色,师范、语言和医药类的专业特色在校训中体现的也不够鲜明。这一部分共抽样调查校训204条,其中具有专业特色的有90条,约占44%。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些高校校训突出了办学理念、学校特点,而有些高校的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在校训中并没有充分地凸显出来。

四、高校校训趋同现象分析

從整个语料库来看,在统计的2480条校训中,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形式相同、内容相似两方面。下面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校训中的趋同现象。

(一)从形式来看

对获取的原始语料进行统计,发现高校校训的形式不够丰富,最短的为两个字,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最长的是郑州大学的校训“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共28个字。不过,高校校训绝大多数集中于四词八字与两词八字两种形式。此外,四字、三词六字形式也占有一定比重。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校训字数为偶数,由于多数来自中国传统典籍,且传统文化讲求对仗,所以格式对称工整,表达简洁凝练。另一方面,校训形式有一定的雷同,两词八字式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四词八字式和两词八字式之和在所有校训中的比例超过了80%。因此,就形式而言,校训显得有些单一。

(二)从内容来看

通过ACESS软件查找重复值功能,对语料库中的2480条校训进行查找,发现有383条校训都能在语料库中分别找到与它完全相同的项,有完全重复项的校训在所有校训中约占15.4%。具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在所有校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共16次。以它为模板进行复制或个别改动的校训也不在少数,如“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和“勤奋、团结、求实、创新”分别出现两次,两者除顺序不同外,内容完全相同。再如:“团结、勤奋、求是、创新” 和“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分别出现两次,只是更改了其中的某一词语。北京印刷学院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勤奋”,中央财经大学的校训“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等,相似性程度都很高。

从词频统计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高频词来看,“厚德”的词频为419,约有16.9%的高校校训使用了该词;“创新”的词频为374,约有15%的高校校训使用;“博学”的频率为356,约有14.4%高校校训使用。在关键词词库中,通过1718条词条、8749次累计词频数,可计算出平均词频数约为5.1。由此看出,我国校训的用词重复率较高。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校训词频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趋同现象。究其原因,从形式方面来讲,高校校训与标语口号类似,多采用具有鼓舞、激励人心的简短句子,四词八字与两词八字形式言简意赅、凝练有力,因此很受欢迎。从内容方面来讲,高校校训具有激励性、正面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而且多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其相似度较高。

高校校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成为高校教育理念、办学方向的显著标识。不过,毋庸讳言,我国高校校训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乏学校特色,仿效之风盛行,相似度较高,个别校训词语华丽而内容空泛。本文认为,在以后的校训建设中,在以传统经典为依托的同时,应与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如办学历史、优势学科、地理位置等,突出学校特色,彰显教育理念,还可以借鉴西方校训的精华,为我所用。总之,要突破思维局限,增强创新意识,不是只把“创新”作为校训的标签,而是把它落实在校训确立的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潘远斌.中国大学校训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 2014,(4).

[2]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1895~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郑秀花.中国传统经典家训词频统计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3).

[4]赵德国,蔡言厚,党亚茹.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词频校训普通高校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毛泽东话语的词语特征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