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雾化两用机在病理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2019-08-10 03:46陆海善罗春英黄永秩赵志文
右江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干燥静电

陆海善 罗春英 黄永秩 赵志文

【关键词】 病理切片;干燥;静电;冷雾化机

中图分类号:R3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6.018

在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时,切片的质量与切片时工作环境、温度、湿度有直接关系;在冬季,空气干燥,切片时容易產生静电,导致切片困难和切下的组织薄片粘连或出现裂缝、皱褶、颤痕、摊片困难、切片速度慢等问题。此类现象直接影响切片质量、镜下观察,造成诊断困难,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临床病理制片过程中急需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通过使用组织切片冷雾化两用机对蜡块和周围空气进行雾化加湿,期望通过该方法改善制片质量,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搜集2018年8~12月间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外检标本蜡块100个,其中胃肠镜活检35个,腺样囊性癌组织蜡块25个,甲状腺蜡块15个,淋巴结组织蜡块25个。所用器材:莱卡脱水机,LeicaRM2245型切片机,组织切片冷雾化两用机(CA310,见图1),珊顿MX35型刀片。

1.2 方法 选取100个蜡块均经过4%中性甲醛固定,在莱卡脱水机中经过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浸泡、常规包埋[1]。蜡块均使用同一台切片机进行切片,厚度均为3 μm;每一蜡块切片2次,第1次切片时采用组织切片冷雾化两用机进行雾化处理,在切片过程中从始至终对蜡块进行冷凝及雾化,该组切片为雾化组;第2次切片时按照常规切片即不使用冷雾化两用机处理,该组切片为对照组。整个操作过程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技师操作。

1.3 病理组织切片质量评价标准 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质量,将病理组织切片分为优质片、良质片和差质片三个等级[2]。(1)优质片:编号清晰,薄厚适宜,无褶皱,色彩鲜亮,对比明确,易于观察;(2)良质片:编号清晰,有较少的褶皱,无污染及活气泡, 色彩较为鲜亮,比较容易观察;(3)差质片:编号不清晰,有较多的褶皱或气泡,颜色不清晰,对比不明显,不易于观察。优良率= (优质片数+良质片数) /总片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 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对照组切片时,用毛笔挑起切片时有静电现象,由于静电吸附,组织薄片容易粘连刀架和毛笔,不易挑起和分离(如图2-A),切片困难,切完100个蜡块用时130 min;雾化组切片时,用毛笔能轻松挑起组织片,静电黏附现象消失(如图2-B),切片放入水中容易展平,切完100个蜡块用时100 min。

两批石蜡切片均入自动染色机进行染色,自动封片后,利用显微镜镜下观察组织,对照组有8张胃肠组织、6张腺样囊性癌组织、4张甲状腺组织、8张淋巴结组织切片出现裂隙或折叠(如图3-A、B);雾化组只有3张淋巴结组织、1张甲状腺组织出现少许折叠,其余组织均平整无裂隙;雾化组切片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3-C、D),用时也少于对照组,工作质量及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织标本优良率比较见表1。

3 讨  论

切片是影响组织切片质量的重要一步,其相关影响因素较多。首先,在寒冷的冬天,空气干燥,湿度低,当湿度小于40%时,切片容易出现静电现象,用毛笔不易挑起切片,容易出现粘连、皱褶甚至裂隙现象,造成组织切片困难[3]。其次出于成本考虑,很多基层医院病理科只能配备1~2台组织脱水机,还不能做到组织的分类处理,为了保证多数组织的脱水质量,难免有些小组织(如胃肠、鼻咽等组织)和部分类型的组织(如子宫内膜、淋巴结等)脱水过度,出现组织过脆的现象,切片时容易出现裂隙折叠,影响制片质量[4]。

针对以上问题,有些技术员在切片时采取冰块涂抹或用冰水浸泡,或在切片过程中遇到较硬、脆的组织时,取下所戴口罩向蜡块吹气,或用戴着手套的手摸蜡块,防止蜡块冰冷过度,并以此增加蜡块湿度。这些补救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其操作不规范,不能保证切片质量的稳定性,并且影响工作效率,拖延病理报告的发出时间。

我们应用冷雾化两用机来解决空气干燥和静电吸附问题,结果显示效果好、操作简单,切片质量稳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冷雾化两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成熟的超声波雾化技术为基础,雾化、加湿蜡块表面及周围的空气,能有效地消除切片的干燥和静电,同时辅以制冷机进行温度调节,保持蜡块的冷冻状态。

冷雾化两用机体积小,价格不贵,场地需求不高,而且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认为值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伯沄,李玉松,黄高升,等.病理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5-76.

[2]  王德田,董建强.实用现代病理学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76.

[3]  付先利,吴建农.一种解决切片干燥的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29(7): 807.

[4]  杨 梅.免疫组化染色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9):72-73.

(收稿日期:2018-12-19 修回日期:2019-04-11)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干燥静电
静电
当心静电
静电魔力
奇妙的静电
冬瓜皮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
喷雾制粒技术在现代维药中的应用
“可怕”的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