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合并慢性疾病状况调查分析

2019-08-12 11:24姚卫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达标率高血压病脑血管

姚卫光

脑卒中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的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功能损害,可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1]。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别,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多数,已成为我国病人死亡的首位病因[2]。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特点,对于提高疾病的预后,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鹤山市地处中国南方,缺血性脑卒中也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之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慢性疾病合并状况,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对383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的慢性疾病合并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鹤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病历资料,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经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明确,除外颅内肿瘤、出血性脑卒中等。

1.2 研究方法 收集入院时病人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既往心血管疾病、外周动脉血管病、既往脑卒中史等。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支持。

1.3 资料质量控制 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统计各种慢性疾病的合并情况,对于不确定的病历必要时电话复核,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年龄分布 共统计38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全部为鹤山市下属各个乡镇和街道人群,其中男247例(64.5%),女136例(35.5%);年龄34~97(69.0±12.3)岁,以60~70岁居多,详见图1。

图1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年龄分布图

2.2 慢性疾病合并情况 对383例入选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统计后发现,高血压病合并率最高,共计127例,发生率33.16%,其次为心房颤动49例,占12.8%;11例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之外的其他脑血管疾病。详见表1。

表1 38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慢性疾病合并情况

2.3 心房颤动病人抗栓药物使用情况 对49例心房颤动病人入院前服药情况进一步分析,只有29例服用华法林,且未规律检测凝血功能,并且也只有4例服用氯吡格雷,9例服用阿司匹林。

2.4 高血压病控制情况 对127例高血压病人调查发现,98例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达标,男女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年龄进行分组,发现<60岁病人血压控制达标率为17.3%,≥60岁病人血压控制达标率为26.7%,但两年龄段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脑卒中病人血压达标情况 例(%)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病人呈逐渐增加趋势。一项调查表明2011年—2012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以每年 8.1%的速度增加[4]。脑卒中致残率很高,病程长,且康复缓慢,易于复发。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寒冷地区高于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我国东北部地区发病率最高,华南地区发病率较低。另外一项对我国17个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调查研究发现,男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大约为1.5∶1[5]。本研究收集了广东省鹤山市2014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统计了慢性病的并发状况,并观察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心房颤动病人的抗栓药物使用情况。38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最高,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既往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独立影响临床转归,而血压的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卒中的预后[6-7]。调查同时发现大约有10%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合并有冠心病病史,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吻合;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率较低,低于文献报道[8-9]。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发生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仍较高,高血糖和卒中病人死亡率增加有关,正常血糖代谢的病人神经运动功能康复优于2型糖尿病病人[10]。心房颤动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远高于窦性心律病人[11]。本研究调查发现49例心房颤动病人中仅部分病人采用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29例,充分说明基层病人治疗的不规范或病人对自己病情的知晓率太低。另一方面,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故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可能不太适合实行单病种收费。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常伴有各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控制不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进展;同时,在制定各种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有利于减轻病人及家庭的疾病负担。

猜你喜欢
达标率高血压病脑血管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