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试验

2019-08-12 07:29朱克锋
养殖与饲料 2019年8期
关键词:活苗头份免疫抗体

朱克锋

湖北省武穴市刊江办事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武穴435400

为检验武穴市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探索更合理以及更符合生产实际的猪口蹄疫免疫程序,更好的控制和预防生猪O 型口蹄疫疫情,笔者开展了猪O 型口蹄疫疫苗免疫试验,以期使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产生更高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免疫保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武穴市魏垸养殖小区位于武穴市刊江办事处魏垸村,远离人群密集区,自然防疫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该场为自繁自养猪场,现有存栏母猪160头,存栏生猪1 600 头,每月新增仔猪250~300 头,年可出栏商品猪3 000 头;符合试验所需样品数量要求。母猪每年免疫4 次0 型口蹄疫疫苗(每3 个月免疫1 次)。近几年来,疫情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1.2 试验疫苗

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O/Mya98/XJ/2010 株+O/GX/09-7 株),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为201807。

1.3 试验方法

1)试验动物。试验前随机选取20 头32~68日龄未免疫猪O 型口蹄疫疫苗的健康仔猪,采血检测其母源抗体,确定该试验场口蹄疫母源抗体消失期为50日龄左右,遂选取50+日龄未免疫猪O 型口蹄疫疫苗健康仔猪120 头,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 头。

2)免疫方法:A、C 组按1 头份(2 mL)进行免疫;B、D 组按2 头份(4 mL)进行免疫;一免4 周后C组按1 头份进行二次免疫;D 组按2 头份进行二次免疫,A、B 组不免疫;疫苗注射由笔者所在单位人员独立完成。各组用耳牌做好标记,分栏饲养。A 组,每头肌肉注射2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B 组,每头肌肉注射4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C 组,每头肌肉注射2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30 d 后肌肉注射2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D 组,每头肌肉注射4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30 d 后日肌肉注射4 mL 猪O 型口蹄疫灭活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检测

1)采血。一次性采血器前腔静脉采血,每份不少于3 mL,静置2 h 后3 500 r/min 离心6 min,分离血清。A、B 组分别于一免后28、58 d 各采血1次,分离血清做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试验。C、D 组分别于一免后28 d、二免后28、58 d,各采血1 次,分离血清做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试验。

2)抗体检测。按照口蹄疫O 型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判定:抗体效价≥1∶64,判为免疫合格(99%以上保护)。

3)抗体检测结果。由表1可知,规模化猪场母猪经年多次免疫后,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的抗体水平很高;本试验按初始设计方案为30日龄免疫注射,但在筛选试验猪时发现,5 周龄仔猪抗体滴度仍能达到1∶256~1∶512,7 周龄后衰减到1∶64 以下,9周龄时全部转阴。

2.2 免疫效果评估

由表2可以看出,A、B 组免疫后28、58 d 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0.0%、0.0%、0.0%、6.6%,免疫抗体合格率很低,说明一次免疫的效果极不理想。

由表3可以看出,1 头份二次免疫后28、58 d,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6%、10%,2 头份二次免疫后28、58 d,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3.3%、43.3%,说明口蹄疫苗2 头份二次免疫效果比较明显。

免疫28 d 后,1 头份1 次免疫组(A 组)、2 头份1 次免疫组(B 组)免疫合格率均为0.0%;1 头份2次免疫组(C 组)免疫合格率为6.6%;2 头份2 次免疫组(D 组)免疫合格率为13.3%。免疫58 d 后,1头份1 次免疫组(A 组)免疫合格率仍为0.0%、2 头份1 次免疫组(B 组)免疫合格率增长为6.6%;1 头份2 次免疫组(C 组)免疫合格率增长为10%;2 头份2 次免疫组(D 组)免疫合格率增长为43.3%。

本试验免疫抗体检出率特别低,甚至2 头份2次免疫组(D 组)的免疫合格率也只有43.3%,是否试验猪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等免疫抑制类疾病的影响,因试验设计的原因没有得到验证。另外,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也值得进一步校验。

表1 免疫前O 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情况

表2 一次免疫组O 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

表3 二次免疫组O 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

2.3 试验期猪发病死亡情况

最后1 次对120 头试验猪全部进行前腔采血,10 d 后在全栋276 头猪注射中牧成都猪瘟细胞苗(含120 头试验猪),每头猪注射4 头份,2 d 后试验猪开始出现咳嗽、减食,其他同时免疫猪瘟疫苗猪除偶见咳嗽外无其他异常。自始至终发病猪只见于试验猪,同场同栋其他猪只,未见发病。

发病率约60%(70 头左右),主要集中在A、B 2组(日龄较小),C、D 组零星发生。病猪体温40.5~41.5 ℃,食欲废绝但未见明显消瘦、被毛粗乱、扎堆;耳尖发绀、皮肤发红、有清涕、眼睑发炎、咳嗽、便秘、个别猪呕吐;病猪中约20%严重喘气。

剖检情况:喉头、会厌软骨未见出血,气管内有白色泡沫状分泌物;肺门淋巴结出血、肿胀,肺部出血、轻微水肿、间质增宽,肺尖页、膈页、心叶均有对称型虾肉样变;心衰、胃底轻度弥散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串珠状肿胀;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病初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混感猪流感,饲料投喂泰万菌素(10%预混剂)1 kg+氟苯尼考(10%预混剂)800 g/t,不采食猪肌注氟苯尼考(20%)注射液;以上方案治疗3 d 不见好转,发病数量仍有增加,并出现死亡。共计死亡52 头。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剖检症状、治疗及死亡情况,诊断为环境和免疫应激诱发高致病性蓝耳病混感支原体肺炎。

3 讨 论

抗体检测结果较差,但无口蹄疫病例发生。疫苗储运、使用及注射操作都是试验人员亲自操作的,非常规范,免疫抗体监测部分样品作重复检测,并无不同。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口蹄疫疑似病例发生。抗体检出率低的原因,可能是试剂的抗原与新疆天康双毒株苗的抗原相差较大,或者是试剂盒本身的可靠性问题。仔猪首次免疫口蹄疫疫苗时应考虑母源抗体干扰影响,建议规模化猪场定期监测母源抗体水平,适当调整首次免疫时间。免疫2 头份比免疫1 头份效果好。2 头份免疫组(B、D 组)58 d抗体合格率的增长,说明免疫抗原量增加后对猪免疫系统刺激的时间更长,对后期抗体水平的提升有一定意义。免疫2 次比免疫1 次效果好。2 次免疫组(C、D 组)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滴度都优于1 次免疫组,说明2 次免疫能更好地诱导、刺激免疫系统产生IgG 抗体,产生更高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免疫保护效果。

对猪O 型口蹄疫疫苗采购质量标准应予以提高,建议省中心每年对猪O 型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含量进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实际免疫工作中猪O 型口蹄疫疫苗实施2 次免疫。

猜你喜欢
活苗头份免疫抗体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鹅群安管严防疫
农村散养鸡群H5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评价
2011~2015 年西藏部分县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免疫抗体监测调查报告
非典型新城疫高发鸡场如何应用灭活油乳剂苗
畜禽样品采集数量和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标准探讨
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