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吸与停顿在电视音乐配乐中的应用

2019-08-12 01:19伊然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呼吸

伊然

摘要:很多电视片在音乐编辑中普遍存在着忽略或轻视“气息及停顿”的问题。一些拍摄精美、制作精良的电视作品常常由于配乐中音乐节奏掌握不好而破坏了电视画面的“节奏”,又或者由于忽视了音乐与电视画面的“节奏感”的配合,甚至由于缺乏“呼吸与停顿”,使作品整体显得张力过剩,观者则觉得紧张过渡、舒缓不足。本文提出了呼吸与停顿在电视音乐配乐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呼吸;停顿;音效在配乐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H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085-01

一、“安静”有助于提升作品的意境

中国书法、绘画中的留白与布白的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虚实结合、有无相生”的审美标准,其效果恰似静水流深、溪浅声喧一般,给人留下了足够的鉴赏空间。音乐,尤其是中国古乐,也与书法绘画一样秉承着这种审美传统,讲究用静音来提升意境。

中国电视片的配乐,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注重意境的营造。在各种不同形态的电视片中,音乐都是用来烘托气氛,让剧情更有感染力,“扩大”视觉和感官效果,让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一个战争场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可以激发观众高亢的情绪,渲染昂扬的斗志,而配上一段悲伤的音乐可以帮助观众能更清晰的体会到电视画面里的主人公的内心,渲染残酷的战争环境。诡异的音乐或音效能让一段神秘的画面节奏变化,营造惊悚刺激的氛围,加剧观众的紧张情绪等等。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看一段恐怖片,如果把声音关掉,恐怖片也许就不那么恐怖了,通常我们害怕的时候首先捂住的是耳朵,也就是说我们的听觉其实比视觉更为敏锐的捕捉到恐怖和紧张。

在文学表现方面,人们常常用“远巷的狗吠”“骄阳下的蝉鸣”“幽谷的回响”等语言来烘托“安静”,音乐编辑营造“安静”的手法,也借鉴了这种反衬原理,常常在快节拍的旋律后“戛然而止”,留白两秒。这种节奏的变化,常常收到提升意境的观赏效果:欣赏之余,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二、捕捉“呼吸与停顿”的最佳位置

在人类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来表达情感和想法,例如敲击石器、木器等来表达喜悦欢乐,虽然没有旋律,却有了简单的节奏。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充满了节奏,像大自然的四季交替,寒暑易节,小雨淅沥,流水潺潺;人类社会生活中交流说话的语速缓疾,走路的步伐快慢,诗歌的韵律,这些可视可听的都离不开节奏,都包含着节奏,可见节奏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音乐形式,也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情感表达形式之一。或许节奏太过于融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日常,反而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呼吸和停顿,是做电视音乐配乐时候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不让画面“尴尬”和“冷场”,很容易用音乐填满所有画面,就像刚才那段恐怖片的例子,如果这时候一直是用音乐填画面,反而不能让情绪紧张起来,而让人有一种倦怠感,这可能使得之后要出来的高潮画面显得没有“力量”,也达不到编导想要的强烈效果。而如何把紧张的气氛推向顶峰,让接下来的“晾悚”画面可以得以最大化的呈现呢?其实这里可以不需要用音乐来铺垫,只保留人物的呼吸,心跳声,甚至是停顿、安静,由于我们会一直等待一个惊悚的画面,而这个画面是由我们的听觉首先去感知的,因此在最刺激的画面出现那一刻配上合适的音效,才能真正让人揪心,达到效果的高潮。这其实是最明显最简单的一种节奏与画面的配合方式。延续刚才的的例子,音乐配合画面也可以用间歇停顿的方式来增强和扩大画面的力度。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画面一直配着恐怖的音乐,自然大家的神经就会一直不断紧绷,而当我们把音乐逐渐停下来,就会让人产生放松下来的感觉,以为“危险”过去了,这时候突然配上强烈对比的音效,配合强冲击画面的出现,那么这种间歇性的停顿会使画面更加有震撼力,效果渲染会更加强烈。

以上的例子是非常常见的,也是我们比较容易解决的。而在工作中,很多时候,编辑提供的作品在画面上是没有明显的节奏分界的,编辑们也时常会把画面填塞得满满当当,那么我们在音乐配乐中就要自己通过对主题和内容的理解,去把握片子的内在逻辑,去寻找片子的内在节奏,让片子的情绪张弛有度,动静有节,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紧绷”,让人喘不过气。

在很多纪录片、专题片里,经常会有一些采访,不少编辑喜欢在访问里配音乐,恰当地配音乐是可以的,但音乐铺的太多太满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这时候可以考虑这种处理方式:如果有大段的访谈(一般超过5分钟)可以在访谈之前的配乐稍微拉长一点,延长至访谈开始前,以及在访谈即将结束的地方先进入音乐,让人感觉有一种进入另一话题或者更换画面的预示。我们还会遇见另一种状况就是,画面和访谈来回切换,这时候音乐如果来回切换就会显得杂乱不堪,那么处理方式可以是尽可能的选择同期声,如果影片没有足够的环境声音,那么在访谈切换至叙述画面的时候,我们应尽可能地配一些同期声甚至是音效,一是不至于单调和枯燥,二是让访谈重点能突出不至于被过多的音乐打乱。

三、安静的另一种手法:音效的合理运用让音乐保持“静默”

配乐所使用的材料,不局限于一般狭义上的有旋律的音乐,也包括了环境以及音效等这些声响。我们在做音效的时候,为了渲染画面,可以选用叠加的,夸张放大的手法,在使用这种手法时,呼吸与停顿的运用同样重要。广告片《是你,给我们撼动的力量》里面,有一个用毛笔泼墨在地上写字的画面,如何让人有一种大笔挥毫的豪迈感,如果仅仅用普通现场音效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真正墨汁泼在地上和毛笔在地上移动的声音并不是这样的,片中的墨汁泼到地上是用了一个回音开的非常大的闪电的音效,而毛笔划过是用了一个类似汽车开过的音效,在墨汁泼地和毛笔划过之间,制作者巧妙地按照人体运笔时的呼吸规律,留出一个声音的“空白”,一个呼吸的停顿,之后,就把前面两种音效叠加了起来,这一呼一吸,一收一放,节奏的张弛反而让整个画面更为震撼。

在参与《广东广播电视台4K频道形象片》的音乐编辑中,里面有一幕,特写是一个唱戏曲的女生猛的一睁眼睛,在此之前我让一直准备推向高潮的音乐突然收起来,空出一个声音间隔,让画面出现瞬间的静止,在女生睁眼的瞬间采用了一声重击的音乐,之后接上刚才快推向高潮的音乐,这里的静止并不尴尬,更让人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让整个宣传片的幅度更宽,更有张力,更加震撼。另外,在这个宣传片的片头,是几组走路足部的特写,我并没有一开始就配上音乐,而是用了各种环境的脚步声,音乐如果在一开始就使用,便破坏了画面的安静和引人入胜的感觉,这里大家随着脚步以及脚步声,让人想探索之后会发生的事情,这里的音效反而增加了安静和神秘感,一是不破坏画面的叙述,二是為之后音乐的进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休止或静止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平时的交谈需要喘息的时间,让我们的信息清晰且有节奏的传达给他人。这是符合人类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节奏感,是一种最基本的美感,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和忘记的理所当然的内在韵律。如果我们在配乐的时候眼光只局限在整部电视片与音乐有关的那一部分,缺乏全局观念,从全片的角度回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地方音乐便配合的不好,让画面变得拥挤,没有起到深化和烘托的作用。所以在给一个作品配乐的时候,我们可以浏览整部影片的结构,做一个大致的分段,给影片做一个结构的分析,寻找好影片的逻辑,只有大的骨架搭好了,有了正确的大的分段和气口,再进行细节的雕刻,这样一部好的电视作品才能更好更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猜你喜欢
呼吸
“三定法” 在3min跳绳训练中的应用
民族民间舞蹈中呼吸与情感的处理与运用
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
小号演奏的姿势与呼吸技巧
长笛表演艺术的研究
略谈美声演唱的特点与艺术创造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