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2019-08-12 02:42邹成林郑德波谭华黄爱花黄开健莫润秀翟瑞宁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广西玉米

邹成林 郑德波 谭华 黄爱花 黄开健 莫润秀 翟瑞宁

摘 要 通过对2010-2017年广西玉米生产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近8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单产和总产等变化情况,结合广西玉米生产实践,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结果表明,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面积占比和总产,在2015年前呈稳定增长状态,之后逐渐减少;玉米单产水平没有明显提高,2013年后基本维持在4 509~4 595 kg·hm-2;提出了从做强鲜食玉米、发展青贮和粮饲兼用玉米、利用玉米间套种模式3方面发展广西玉米产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广西玉米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需加快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 玉米;种植结构;广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7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在广西是第二大粮食作物,其适用性强,用途广,在广西不同区域均有种植,是广西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物。近年來,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玉米整体种植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受此影响,广西玉米产业遇到了发展难题,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针对广西玉米产业现状及对策已有相关报道,张述宽[1]、黄宇红[2]和孔祥林等[3]早期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广西玉米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同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时成俏[4]的报道主要回顾了解放后广西玉米的发展历程,从自然资源条件、优良品种需求、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储存条件以及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广西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加强机械化研究等发展对策。上述报道,有的距今年代较远,而近些年广西玉米产业发展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是对广西玉米发展进行全面回顾,时间跨度较大。通过分析广西近几年玉米产业变化情况,提出玉米生产发展对策的研究未见报道。基于此,本文对2010—2017年广西玉米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玉米发展对策,为促进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广西玉米生产概况

1.1 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如图1所示,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为53.86~62.26万公顷,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2015年播种面积最大,达到62.26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8.4万公顷,增幅为15.60%。2016—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分别比2015年减少1.33万公顷和2.54万公顷,降幅分别为2.14%和4.08%。随着国家不断落实玉米种植面积调整政策,广西在2015年后玉米播种面积开始受到影响,连续2年减少,并呈现出继续减小的趋势。

1.2 2010—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变化

如图2所示,广西播种面积占总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在2010—2017年基本维持在9.0%~10.1%,播种面积占比与播种面积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整体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两者之间相关性为0.978 2(P<0.01),达到极显著相关。播种面积占比与播种面积的一致性说明广西作物耕作面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随着可耕土地的充分利用,在可预期的将来耕作面积将不会再增加。2016年和2017年广西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分别比2015年降低了0.2%和0.4%,玉米减少种植让出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甘蔗、香蕉、柑橘、火龙果、芒果和荔枝等广西特色作物。随着广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大力推进,玉米播种面积占比将会被进一步压缩。

1.3 2010—2017年广西玉米总产量变化

如图3所示,2010—2017年广西玉米总产量为208.7~274.4万吨,2011年玉米总产量较2010年增幅达17.26%,有较大提高,其他年份变化不大,尤其是2015—2017年近3年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说明广西玉米总产量已经稳定在一定水平,在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除非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或玉米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有重大突破,玉米总产量不会有较大下降或明显提高。

1.4 2010—2017年广西玉米单位产量变化

如图4所示,2010—2017年广西玉米单位产量为3 875~4 595 kg·hm-2,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变化。其中,2011年较2010年单产提高了450 kg·hm-2,增幅达11.61%,2013年较2012年单产提高了209 kg·hm-2,增幅达4.84%,这是近8年广西玉米单产提升最大的2个年份。2013—2017年这5年玉米单产变化极小,基本稳定在

4 509~4 595 kg·hm-2。与近几年其他省份玉米单产如山西省[5]4 945~5 721 kg·hm-2,山东省[6]6 360~6 609 kg·hm-2和黑龙江省[7]7 176.5 kg·hm-2相比,广西玉米单产有较大差距。广西属于热带地区,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样,限制玉米高产的因素很多,如土壤贫瘠、早春低温、秋季干旱、山区遮荫等,因此要想提高广西玉米单产需要克服众多不利因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广西玉米产业调整方向

对2010—2017年广西玉米生产变化分析发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广西玉米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广西玉米播种面积、播种占比和总产量在2015年后开始逐渐减少,玉米单产在近几年没有明显提高,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应结合实际发展需求,转变玉米产业发展思路,在继续做好普通玉米品种选育的同时,积极探讨新的发展方向,在做大做强特色玉米产业、延长玉米产业链、发挥玉米多样种植模式等方面寻找发展机遇。结合广西地理、气候和玉米生产实践等特点,可从以下3方面调整广西玉米产业发展方向。

2.1 加强鲜食玉米品种更新,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

鲜食玉米是指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主要包括糯玉米和甜玉米。鮮食玉米不仅营养丰富、口感优良、老少皆宜,能满足人们营养、保健消费需求,而且具有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成本低、经济效率高等优点。广西地处南部,与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相连,鲜食玉米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有利于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目前,鲜食玉米已成为广西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4]。其中,广西横县种植甜玉米1.52万公顷,年产鲜苞25万吨,带动1.5万农户约8万多人从事甜玉米产业,甜玉米产业化初具规模[8]。因此,后续应参照横县甜玉米成功经验发展广西鲜食玉米产业,同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广西地理优势,加大鲜食玉米品种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宽市场。2)加大特色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如开发甜糯、黑糯、花糯、黑甜糯等特色品种,丰富市场糯玉米品种类型。3)开发有机鲜食玉米,加强鲜食玉米深加工,如速冻保鲜、制作罐头、饮料生产、休闲食品、酿酒和淀粉制作等,加快产业化开发,延长产业链。4)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开发观光旅游农业。

2.2 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或粮饲兼用型玉米

青贮玉米是指在适宜收获期把玉米全株收获、粉碎,主要用于青贮发酵作为青饲料使用的一种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既可作普通玉米收获籽实,亦可作全株青贮用于饲料的一种多用型玉米。籽粒用玉米改作青贮玉米是有效去产能、去库存的重要措施,可以较快地调整农业结构[9]。广西近几年正大力开展脱贫攻坚战,贫困村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当地政府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在5市10县(区)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大力发展畜牧业。随着“贷牛还牛”等鼓励项目的实施,牛羊等家畜的养殖数量与日俱增,几乎每个贫困村都开展了集约化养牛养羊,为发展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发展青贮玉米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有以下几个问题需注意。1)目前,广西还未制定青贮玉米品种选育标准,因此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选择前期在当地种植时生物产量大、保绿性好、适应性强的普通玉米品种作为青贮或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替代品种,同时相关部门应加紧开展青贮玉米品种审定工作。2)随着广西畜牧业的发展,用于制作青贮饲料的青贮和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面积会相应增加,传统喂食鲜株玉米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对青贮饲料的需求,因此需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工产业,建立政府扶持的青贮饲料加工企业。3)普通玉米在转变为青贮玉米时,有些农户不愿意改变传统收获玉米籽粒的方式,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耐心说明,通过示范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做好相关栽培技术指导工作。

2.3 充分利用玉米间套种模式,增加农民收益

间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合理的间套种既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利用效率,又可提高经济效益。玉米是理想的间套种作物,可与多种作物进行间套种,如玉米间套种甘蔗[10]、大豆[11]、花生[12]、马铃薯[13]和红薯[14]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广西作物多样性丰富,全年气候温暖,适合不同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于不同作物之间进行间作套种。在玉米产业受到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玉米适应性广的特点,发展玉米与各类作物的间套种模式,可充分挖掘玉米的产业价值。在充分利用玉米间套种模式下,应注意以下几点。1)广西地理环境复杂,玉米间套种某一作物在不同的地方适应性不同,应根据地理气候环境和当地发展实际需求,选种不同的玉米间套种模式。2)玉米间套种部分作物的模式已制定了广西地方标准,应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种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在套种方式、套种品种和施肥管理等方面加强技术指导。3)继续加大针对广西地区玉米间套种不同作物模式的研究力度,加紧制定玉米间套种各类作物的地方标准,为广西玉米间套种不同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述宽.广西玉米育种目标及种质改良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4,35(2):108-110.

[2] 黄宇红.广西玉米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05(5):56-58.

[3] 孔祥林,闫飞燕.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J].中国种业,2008(1):12-14.

[4] 时成俏.广西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9(4):24-29.

[5] 王建军,赵变平,贾鑫,等.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2):2104-2106.

[6] 刘洋,侯廷荣,郭新平,等.山东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3(2):24-30.

[7] 许健,陈清利,马宝新,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8(12):26-29.

[8] 韦大灼.横县甜玉米发展现状分析[J].南方农业,2014,8(12):92-93.

[9] 李小四.粮改饲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思考[J].南方农业,2018,12(12):101-102.

[10] 侯本军,林力,王敏芬,等.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15):9-10,13.

[11] 杨宗意,黄涛,吕巨智.广西石山地区春玉米间套种大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8):23,25.

[12] 陆序春,刘振之.玉米间套花生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5(2):27-28,29.

[13] 成守安.山区玉米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7,11(18):7,9.

[14] 李善登.玉米套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6,10(3):43,4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广西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