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老大就该什么都让让让?

2019-08-13 03:07杨杰心理学硕士编辑吴钰设计庞婕
妈妈宝宝 2019年8期
关键词:杨杰酱料舅妈

文/杨杰 心理学硕士 编辑/吴钰 设计/庞婕

杨杰经历/北京和其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数以千计的咨询案例,著有《让孩子心悦诚服》。

有一个找我咨询的家长,后来成了朋友,时常一起出去吃饭、聊天。

有一次,我们决定晚上去吃火锅,吃饭的人包括我、孩子妈妈、两个孩子(8岁的哥哥、5岁的弟弟),还有孩子们的舅妈。这家火锅店的生意非常好,需要排队。两个孩子等得不耐烦,就在店里瞎转。这家店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几十种酱料,摆放在一个圆台上,供大家自由选择。这个圆台自然是最吸引两兄弟的地方。

听一面之词,只能让老大满腹委屈

过了一会儿弟弟一脸委屈地过来扑在妈妈怀里:“妈妈,哥哥打我。”说着便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非常关切地安抚他,他的哭声却越来越大。于是妈妈叫来哥哥,好一通批评:“是不是你打弟弟了?你怎么这样不懂事呢?要懂得让着弟弟一点儿,他还小,我看你是不想吃饭了,把卡给我,你回家吧……”孩子舅妈也在旁边一起批评。

我仔细观察,发现哥哥低着头一言不发,但是表情中分明有些许不服。最后妈妈罚哥哥坐在椅子上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哥哥挨批的时间很长,妈妈反复不停地数落着,语气很重。弟弟一直在哭,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妈妈批评了哥哥,又安慰了弟弟好半天,这件事情才平息下去。

我相信哥哥打了弟弟,但从常理推测,这其中一定有缘由。我感觉没有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批评哥哥实在不妥,但当时的场景,也不好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家长,所以我一直在打圆场,尽量拦着她们少说哥哥几句。

想让冲突升级,就肆意袒护一边吧

后来,等哥哥的情绪也平复了,我问哥哥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是因为弟弟乱动那些酱料,而且把里面的勺子乱放,比如把辣椒酱的勺子放到芝麻酱里面。哥哥阻拦他,弟弟不听,哥哥就打了弟弟一下,弟弟也还手了。最后,弟弟向妈妈告的状。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弟弟乱动酱料影响其他顾客,有错在先,在劝说不听的前提下,哥哥打了弟弟。哥哥的动机是好的,但打人的行为不妥。弟弟还手后并没有满足于这个暂时的平衡,而是通过“告状”,借助妈妈和舅妈的力量,狠狠地“修理”了哥哥一番。

我们不妨问一句,在这个家庭里,哥哥和弟弟,谁是弱势的一方呢?弟弟“仗势欺人”,哥哥要“报仇雪恨”,那么可以预言,冲突一定不会就此平息。

事后,当我再次见到妈妈,趁两个孩子不在场的时候,我帮她分析了在火锅店的事情:首先,弟弟哭着过来,应该问明情况再安慰他,并且要掌握好度。如果过度了,孩子会学会用表演来博得同情。其次,要给双方申辩的机会,当时的情况是哥哥也有话要说。再次,要以理服人。大人应该告诉弟弟公共场合应该遵守的规则,同时也要和哥哥讨论,弟弟不听话的时候该怎么办,要着重关注哥哥阻拦弟弟时的语气和方法。如果弟弟实在不听,不妨来告诉妈妈。总之不鼓励他用打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公平公正,才是最简单的解决之道

前一段时间妈妈告诉我,又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两个孩子在楼下玩,弟弟打到了别的孩子的眼睛,哥哥让他道歉他不听,哥哥就打了弟弟一下。弟弟回家告状,哥哥在楼下通过对讲电话先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弟弟哭着进了家门,这次妈妈没有立刻过去安慰,而是严肃地坐在椅子上,等弟弟脱了鞋过来时,让他说说是怎么回事。等弟弟陈述了一遍过程,妈妈作出“裁决”:“打小朋友,必须道歉,这件事是你有错在先。当然,哥哥打你也不对,我会批评他。”

结果这次弟弟居然没有哭。妈妈用很吃惊的语气告诉我:“你不知道啊,之前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弟弟都会哭个惊天动地,怎么哄都哄不好。这次居然不哭了,真是想不到啊……”

很多家长习惯于保护弱小,听取一面之词便批评另一个孩子。这相当于没有审理便直接定罪。问清来龙去脉似乎有点麻烦,不过第二件小事很好地证明,这恰恰是最简单的办法

猜你喜欢
杨杰酱料舅妈
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在新型果蔬酱料中的应用研究
肠粉
我的舅妈
可爱的舅妈
真不是要求高
可呈现立体三维图形的酱料碟
方便卫生的酱料刷
装病的老爸
敲门的舅妈
神奇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