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19-08-13 06:30洪叶
江苏陶瓷 2019年2期
关键词:陶刻审美意蕴造型

洪叶

摘  要  陶刻作品“隐”整体外形简约,由线与面构成的平面流畅自然、整洁大方,表面颜色低调质朴、沉稳素雅。上方圆弧形的瓶口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实用需要,又与作品整体相辅相成、相互衬托。表面线条硬朗,细节清晰的山水画陶刻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不仅为整件作品增添了特色,其中更是包含了深远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陶刻;山水画;造型;审美意蕴;

陶器是人类历史上极为悠久的器具之一,诞生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而又智慧的先民们,通过观察自然,将最普通的泥土混合水捏制成容器后用篝火烘烤,最早的陶器就诞生了。由于原始时期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先民们所能利用的工具还十分有限,因此早期的陶器也较为粗糙,仅仅是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并没有个性和艺术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资源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作陶器的工艺也越发成熟。人们在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开始关注精神文化生活,陶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容器,人们开始关注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格。此时的陶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了,人们制造陶器也是出于对于艺术魅力的追求,将个人的思想和人生寄托等赋予陶器之上,陶器就成为了充满个性的艺术品。

在如今出土的大量陶器中,也有帶着花纹图样装饰的,但其中多为点与线的简单结合,大多是先民出于对大自然的恐惧所作的一种祈福避灾的图腾。在文学艺术蓬勃发展起来之后,陶器开始与诗歌、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成为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艺术形式。其中山水绘画就作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欢的绘画类型,经常出现在陶器装饰之上。中国幅员辽阔,地域类型多样,山水画作不仅有画家所寄托的情感,更是凝结了中国人民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深赞美与依恋。

此件名为“隐”的陶刻作品将陶艺、雕刻艺术与山水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见图1),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包容性与独特魅力,更是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意蕴传达出来。“隐”整体呈椭圆形,右上方有一圆润缺口以满足实用需要。整件作品线条简洁、流畅且圆润,边缘柔和、朴实大方,让我们联想到制作它的原材料便是那质朴无华的泥土。表面呈淡淡的鹅黄色,光滑细腻、富于光泽、明亮温和。陶器的上部与腹部微微突出,下部则略微收起,这样的线条处理使陶器整体富于动感,并且增添了艺术感。“隐”的外形设计所体现的是陶器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内涵,即使陶器是经人工制造而诞生的,但其中蕴含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因此在创作中首先体现出来的便是自然性。

陶刻是在陶器上进行雕刻的一种艺术形式,通常有刻底与空刻两种形式。刻底即是用毛笔在坯上打好墨稿,或用蜡纸打好墨稿拓在坯上,然后用刻刀雕刻;空刻即直接用刀在坯上雕刻。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类型,所谓“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生往往是分不开的,通过绘制山水画,画师可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审美理想寓于其中,因此山水画也是中国内涵意蕴最为丰富的画作类型。

“隐”中的这幅山水画就将这一陶刻作品的精神内涵传达出来。层层叠叠的山峦坚毅硬朗、错落有致,富有透视感。山上有茂密的松树,青山与青松互相呼应,充满力的美感和自然的生机,所谓“山”者,必然有一种包容的力量存在,蕴含于其中的是强健与豁达;所谓“松”者,必然是傲立,蕴含于其中的是挺拔与高洁。在山与松之间,仿佛有小房子隐藏于其间,与高大的山形成对比,体现出自然的威严。而“隐”于其中的小房子正表示了文人雅士对于枕石漱流的一种向往,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皈依,对于清闲雅致生活的渴求,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志向。

“隐”中所体现的是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人生志趣。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陶器还是山水画,其中所表现的都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选择,其内核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选择。因此“隐”中所透露出的不仅仅是来自于泥土的质朴,更是手工艺人美好志向的一种表达。

无论是陶器或是山水画,都来自于自然,脱胎于泥土。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启发,创造出令人沉醉的珍贵艺术品。即使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然能体会到那份“匠人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重要的使命。

猜你喜欢
陶刻审美意蕴造型
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粉·墨》的文化传承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现代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的历史渊源
《大鱼》的意象叙事及审美意蕴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