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音乐教学中民主教育的实施

2019-08-14 09:02余平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内涵初中

余平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民主教育;内涵;案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47—01

一、民主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占据者,学生也不应是知识的空瓶子,知识也并非一场单向灌输的机械过程。知识宛如一场交响乐,指挥家和演奏家都平等地参与乐曲本身,无指挥家(老师)则无章,无演奏家(学生)则无曲;知识又宛如一道美餐,师生共同品尝,分享进食的感受和乐趣,教师不迫使学生口味和自己一致,而是允許学生对美食做出自己的评价。不论是交响乐还是美食,师生在平等的共享中,都能获得知识与满足。

民主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教育:其结构是自由、宽容、平等、创造精神下的“知识—教师—学生”关系;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教师—学生”关系中,知识并非与教师二位一体,而是教师与学生携手共享的对象。多数情境下,教师是先知者,学生是后知者,但这不并影响知识面前师生的民主性——这是因为,学生所学的不应仅是机械的知识,更应学到如何学习知识的知识,即元知识:知识的生成、管理方法。而教师如果将这种元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则学生所获得的仅仅是知识。这种元知识只能在民主教育中由教师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来产生。

在民主课堂中,教师应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权利。 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要唤醒学生探寻知识的主动性。为此需构建自由、宽容、平等、创造的课堂氛围,并在备课中为学生留一片可以主动探寻知识的广袤而坚固的陆地;第二步是要根据学生的主动性把握课堂疑脉。虽然师生平等,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的引导者。为完成这两点,笔者的建议是“树型备课”:备课并非线型而是树型,这将给予一堂课许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宛如运河,河渠是教师预设的(或由教师和学生现掘),水流的源头却是学生。“树型备课”当以生为本,不可以书为本、以师为本脱离实际。“树型备课”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驾驭有着较高的要求,是对教师的倒逼进步。

笔者认为有两个公式:教师事实教授的知识=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学生事实主动探寻的知识;教师理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学生可能主动探寻的知识。而“树型备课”的每一根树枝都从学生可能主动探寻的知识长成。以下就笔者的课堂教学片段举例言之。

二、教学实践——以湘教版九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课堂导入为例

大屏幕上是姚贝娜、斯琴格日勒、李健、周杰伦和宋祖英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各种链接,形制颇似歌单。笔者:“今天咱们先来点首歌听!大家想听哪位歌星的?举起小白板,写下你喜欢的歌星名字。谁的名字出现最多,老师就听谁的。”

小白板既是师生意见交流的途径,也是生生之间信息互动的平台。尤其围圈上课时,学生对其他小白板的内容很好奇,同时也对自己的小白板被关注而感到开心。随着学生举起小白板的次数越来越多,自信勇敢地表达也越来越成为他们的常态。学生纷纷举起小白板,选择歌手李健的最多。

笔者:“在听歌时,请在小白板上写下能表达你感受的词语。” 有学生写下如“优美”的褒义词,有学生写下“汽笛”“厚重”等笔者没有体会到的词,还有一名学生写下“无感”。而笔者的白板是“回音”。笔者:“我还没讲呢,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出现了。‘回音这个词,是老师从歌词‘这边唱来那边和中感受到的。这歌老师听来也很优美,它的情感与民俗的确也厚重,但是‘汽笛的感觉老师还真没体会到——你一定是个诗人,有自己的远方!‘无感的答案很真诚,欣赏作品就是一个从无感到有感的过程。”

接下来播放这首歌的出处——电影《刘三姐》片断。笔者:“听完歌,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音乐结束,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刘三姐是谁?”“刘三姐真是家里的老三吗?”“电影里他们为什么唱来唱去?”一个个问题连珠带炮似地袭向笔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讲了刘三姐的故事及广西民歌的特点,从而导入课堂的教唱环节。

在最早准备导入环节时,笔者是线性备课的——以播放刘三姐视频并介绍作品背景作为导入。后来笔者逐渐形成了树型备课、民主教育的思路(虽然为应对学生可能的提问需要做数倍于往常的功课),才发现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力,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践行音乐民主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携手步入美的殿堂,彼此分享音乐之韵味!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内涵初中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