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族地域文化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一扇窗

2019-08-14 09:02乔红香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家乡民族

乔红香

【关键词】 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学习空间;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53—01

“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的人民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学等,是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互为区别的文化。当前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要力求从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入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从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等方面着手,促使语文教师从课程理念到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的转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 民族地域文化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现代大语文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内“长骨”,同时更十分需要在课外“长肉”。每学期一本语文教材,一般情況下,同学们用不了三五天或七八天时间就可以将这些内容读完。如果仅限于书本阅读,其感受语文博大精深的视野必然受到限制。作为语文教师,我积极探索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效链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新的空间。近几年,我从“家乡美景、家乡民俗、家乡民居、民族服饰、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动植物资源、民族历史、民族体育、民族艺术、神话故事”等十一个方面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根据相关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及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民族服饰表演时,带学生去参观欣赏,让学生欣赏各民族服饰多样的款式,华丽的色彩,精美的做工和漂亮的饰品。利用课余时间,又让学生到民族服饰加工厂详细了解了各种服饰的制作工艺,回来再亲手做一做,体验制作的乐趣。若有兴趣,还可以采访、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民族服饰的演变过程。最后又举办了一次综合汇报活动。平时,还可开展“点击家乡的名人”、“沐浴清明”“寻访家乡的寺院文化”等活动,举办“家乡的革命史”讲座,开展“爱我家乡”演讲比赛、“知我家乡”展牌宣传活动、“民族地域文化”师生同题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给学生创设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民族地域文化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一课的相关链接也可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我尝试着链接家乡的 “隆畅桥”、“红星桥”的一些相关内容,学生大都觉得意犹未尽,趁双休日时,相约到桥上观察。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写成作文全班交流。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又介绍了本地的风景名胜,同学们个个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地当导游,带领一些人游览桦树湾和西柳沟景区。他们设计的游览线路清晰,景点介绍详细,很多地方还添加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单调的课堂顿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在介绍客家民居时,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通过讲解,引发了部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他们开始搜集,开始创编,开始研究有关楹联方面的知识。民族地域文化大大地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民族地域文化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

语文的学习除了知识的积累外,更多的是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中不断强化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创造性运用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使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并富有生长性,不断优化其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链接本地区的马蹄寺、金塔寺、文殊寺的相关文化,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学生马上想到要保护家乡国家级文物马蹄寺石窟群和金塔寺泥塑肉雕飞天。学习《观潮》后,同学们马上就能想到家乡每年四月初八的庙会和每年六月各乡各村艺术节的盛况,在写作时也能用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来表现,从而表达出同学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在学习《挑山工》这篇文章时,同学们也能很快地联想到自己家乡也有一类特殊的人群——“马队”(在马蹄寺旅游景区以拉马为生的队伍),还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去解读这类人,用稚拙的文笔去描写这类人,而且个个都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学生有了成就感,有了自信心,思维更开阔,动笔更灵活。学生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应该可以自豪地说,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效链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学生们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死啃书本的学习状态上了。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家乡民族
我们的民族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