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EB病毒载量的IM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2019-08-15 03:00陈德胜严如金楼世贵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载量外周血病情

陈德胜,严如金,楼世贵

(1.浙江省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2.检验科,浙江 玉环 317605)

EB病毒是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主要病原体,而EB病毒相关性IM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之一,亦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该病临床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且年龄越小者的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在婴幼儿期以隐性感染为常见,而在学龄期与青少年期可表现为IM。IM患儿可出现咽颊炎、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症状表现[1],因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学反应复杂多样,加大了临床诊断与治疗难度,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且不同患儿的病情程度不同。因此探索一种或多种评估患儿病情程度的指标对改善患儿预后及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周血病毒载量可用于反映病毒与机体免疫之间的平衡性,但目前临床研究有关EB病毒-DNA对IM患儿病情的评估价值看法不一。并且,目前国内有关全面评估外周血EB病毒载量与IM患儿临床特征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为此,本研究对收治的56例EB病毒感染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外周血不同EB病毒载量的IM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浙江省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外周血EB病毒载量的不同[2],其中EB病毒载量低于103/mL者为低载量组(13例)、EB病毒载量103/mL~104/mL者为中载量组(26例),EB病毒载量高于104/mL者为高载量组(17例)。其中,低载量组男8例,女5例;年龄为1~14岁,平均为(5.05±0.94)岁。中载量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0.5~13岁,平均为(5.24±1.04)岁。高载量组男10例,女7例;年龄为1~12岁,平均为(5.16±1.07)岁。三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5岁;EB病毒-DNA检测阳性;生长发育正常;未感染其它疾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伴有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等急性期严重感染;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先天畸形、染色体疾病等。

1.3方法

于患儿入院后次日,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采用美国雅培公司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进行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肌酸激酶同工酶(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N)等血常规检测,其中CK-MB、LDH及ALT水平的检测采用速率法,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并用意大利Vital公司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对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的比较

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1),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的比较

注:与低载量组比较,*P<0.05;与中载量组比较,#P<0.05。

2.2三组患儿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中载量组、高载量组外周血LDH含量较低载量组均明显升高(P<0.05)。高载量组外周血ESR、LN及WBC的水平较低载量组均显著升高,且ESR的水平较中载量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比较

注:与低载量组比较,*P<0.05;与中载量组比较,#P<0.05。

2.3 EB病毒载量与临床转归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IM患儿EB病毒载量与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见表3。

表3 EB病毒载量与临床转归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讨论

3.1 EB病毒与IM发病的关系

IM的发病多因EB病毒所致,且好发于儿童群体,但EB病毒致IM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有关其具体原因尚未充分明确,其中宿主免疫功能与EB病毒载量是影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3]。 其中,免疫功能的测定需具备较高的实验室条件,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而EB病毒DNA是IM的病原体诊断项目,其诊断效能较血清学检测更高。并且,通过测定外周血EB病毒载量可用于反映宿主免疫清除能力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平衡。同时,有研究指出,随着EB病毒载量的增多,IM患儿外周血心肌酶与转氨酶含量亦会随之上升,该结果提示心肌酶与转氨酶可用于评估IM患儿的病情状况[4]。但目前,有关EB病毒DNA对IM患儿病情的评估价值尚存争议。有研究指出,EB病毒载量与IM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EB病毒载量越高,IM病情越重[5]。而有研究认为,入院时EB病毒载量与疲劳评分密切相关,而与其它症状评分无显著关系,但所选患者病情较重,所以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6]。另有研究报道,EBV病毒载量与炎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7]。目前,临床研究认为EB病毒感染致IM的发病机制可能是:EB病毒先进入口腔,并增殖于咽部淋巴组织,且可侵入血液中,诱发病毒血症,之后逐渐侵及机体各脏器组织及淋巴系统;口咽上皮细胞受EB病毒感染后,病毒逐渐大量复制,其DNA进行转录表达,进一步形成成熟病毒颗粒;之后,细胞裂解,释放成熟的病毒颗粒,使得IM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生,而通过细胞免疫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可实现对EB病毒的控制。

3.2 EB病毒载量与IM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载量组患儿外周血ESR、LN及WBC的水平较低载量组患儿均显著升高,且ESR的水平较中载量组患儿显著升高,与上述研究报道相符。有研究指出,IM患儿肝功能改变以酶学改变为多见,特别是LDH这项指标,呈现明显上升的特点[8]。本研究发现,中载量组、高载量组患儿外周血LDH含量较低载量组患儿均明显升高。结果提示,LDH可作为反映IM组织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患儿病情状况。并且,EB病毒载量越高,IM患儿机体损伤程度越重。

3.3 EB病毒载量与IM患儿临床表现及转归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此外,本研究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IM患儿EB病毒载量与热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9、0.63、0.46、0.55,均P<0.01)。

综上所述,EB病毒感染致IM患儿外周血EB病毒载量与患儿临床转归存在一定关系,故此通过监测EB病毒载量可用于评估患儿转归状况。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入选病例数相对较少,因此今后仍需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猜你喜欢
载量外周血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免疫学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