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认识网红传染病
——鼠疫

2019-08-15 08:28曾学民
幸福家庭 2019年17期
关键词:啮齿动物跳蚤鼠疫

■文/曾学民

2019年网络上有一热门话题与疾控工作有关系,就是在北京确诊2例鼠疫病例,一时间网络上议论纷纷,其实鼠疫并不可怕,可防可控,可以检测其病原菌。什么是鼠疫?怎么预防和控制?在检测鼠疫菌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鼠疫的由来

鼠疫是由啮齿动物和跳蚤把鼠疫耶尔森氏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简单地说鼠疫菌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延续,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并引起人间流行。鼠疫是甲类传染病,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中排第一,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呼吸急促、咳嗽血痰等。鼠疫起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人类历史上引起过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达1.7亿之多。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1.啮齿动物比如鼠类、旱獭等通过跳蚤传播感染人类;2.鼠疫患者排出的飞沫通过空气在人与人之间传播;3.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等被感染;4.接触或剥食鼠疫病死的动物时,鼠疫菌可以直接进入伤口,食用没有煮熟的肉类或吸入带菌皮毛尘埃也可以引起传播。

三、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鼠疫的防控同其他传染病一样,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医疗机构特别是自然疫源地地区在诊疗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发现疑似病例要尽早报告,管理隔离疑似病例;个人如果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对病例的排泄物、血液、尸体等要采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严格消毒处理。2.要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用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消灭跳蚤;加强国际检疫。3.要对疫区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接种菌苗,做好个人防护;广大民众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日常做到防止鼠患,防止被啮齿动物、跳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四、鼠疫菌的检测

鼠疫菌为革兰氏阴椭圆形性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和血平板上均能生长,适宜培养温度为28~30℃,但在两种平板上的菌落形态有所差异。鼠疫菌的检验程序是:鼠疫菌特异性抗原及基因检测、鼠疫菌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动物接种。检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特异抗原及基因检测要在分离培养的同时进行,便于做出早期诊断,若特异抗原及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就可做出传染病的报告,利于疫情尽早地控制。2.分离培养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是一个标本要接种2个标本;二是96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生长的平板,必须持续培养7天,无疑似菌落,才能弃去。3.7天没有死亡的动物,应处死后,将有关组织制成匀浆,再接种第2组动物,无阳性指标才能做出阴性报告。

五、鼠疫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鼠疫菌是国家明文规定的高致病性微生物,它的采样、标本保存和运输、实验室检测都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这里主要讲几点实验室生物安全注意事项:1.鼠疫菌实验室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严密的隔离操作室,门窗墙不能有缝隙、不能有洞,要杜绝一切啮齿动物进入。2.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一个月要完成鼠疫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必须要有两人按一级个人防护的标准着装,并同时进入实验室工作。3.实验室所有的用品、器材、试验废弃物等,凡是带出的东西,需要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严格消毒后,才能带出。4.试验动物要驱除体外寄生虫,防止跳蚤;动物要饲养在悬挂于室内的铁丝笼或金属桶内,剩余食物及排泄物要在桶内消毒处理。5.所有采集的标本都应使用标有生物危险标识、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的专用生物安全箱转运。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传染病,只要认识了其病原体,掌握其传播途径,准确检出,都可以防控,可以防控治疗。

猜你喜欢
啮齿动物跳蚤鼠疫
我不是跳蚤侠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老鼠和豚鼠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跳蚤
跳蚤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