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的概述—浅谈观音像的特点及造型

2019-08-15 07:19席跃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观音菩萨罗汉浮雕

文 席跃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便出现了大量的佛教人物造像。在众多佛教菩萨造像中,比较有特色的当数观音菩萨像。笔者认为要塑造好观音菩萨像,须对观音菩萨像的流传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不同时代的造像特征,了解佛经中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和说法,以及前人优秀的作品,遵守菩萨像的塑造方式,塑造出观音菩萨像的庄严、慈祥、宽容、智慧。

《佑》(背面)

《佑》(正面)

观音菩萨像在中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百姓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塑造了许多符合中国审美的观音菩萨造型。如杨柳观音、滴水观音、坐莲观音、送子观音等。宋代以后,在唐代宫廷贵族女性和仕女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观音菩萨像,更具女性的柔美。而且这种类型的造像逐渐成为观音菩萨像的主流。

笔者以为,虽然观音菩萨的外形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是大致离不开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几种工艺技法,圆雕及浮雕的造型多姿多彩,材料也不同。大多以黏土、木、玉、石、根、陶瓷、金属等为主,也有少数地域以茶砖、沙石做一些形象图案。

观音铜章《佑》采纳了古代观音菩萨造型特点,并融入了笔者的理解,创作了一些浮雕黄铜金属观音像。其中,《佑》 铜章直径90毫米,厚9毫米。创作初衷以“观音菩萨自在像”为题材,庇佑众生为指引,整件作品为正背两面,运用雕、刻等技法,把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相结合,让黄铜有了生命。作品在铜章正面上半部以观音面相为主,运用不同高度大小,层层递进,采用透视手法,让佛像逐渐消失。再加上浮雕深浅不一的表现,佛像体现出了佛之寓意无限深远。下半部用罗汉众生祈福状,五百罗汉虔诚祈祷,运用另一焦点透视手法,从高到低以致消失。浮雕技法与透视的相结合,体现了众生罗汉的恢宏气势,方寸之间见天地。另外整幅铜章正面中间,为高浮雕杨柳佛手挥洒甘露,极好地把整体造型统一完整,整面铜章采用了高浮雕、薄浮雕和刻的技艺,虚实相接,高低相称,罗汉精细不烦琐,观音自在而慈祥,佛手圆润饱满,体现了佛像造型的入理入法等。另外,铜章背面采用佛教吉祥图案题材,以薄浮雕莲花绕边一周,向内以六字真言为题不停转动,中间辅以《心经》全文,正中一《佑》字让主题明显。整个背面图案采用薄浮雕和刻的技法,使得整体寓意深刻,技艺精细。铜章正背面相结合,体现了笔者的匠心和原创初衷,也是对观音造像的一点粗浅理解,以表诚心。

浮雕作品的摆放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考虑作品大小、光线、远近、高低、观赏视线等。创作时也需考虑摆放空间位置。

总体来说,当观音菩萨像出现在寺院正殿之上时,塑造时需具有佛像特征,出现在其他地方时,塑造时就应在遵守法则的基础上,再随其喜好,不拘一格。这往往能符合人们的心情,出现精品。

猜你喜欢
观音菩萨罗汉浮雕
浮雕圆圈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分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东渡日本的德化窑“玛利亚观音像”
出错的浮雕
莫高窟经变画的依据与艺术表现
李宏禹作品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