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Project在国内建筑学教育中项目的选择方法探析

2019-08-15 08:43刘麦瑞黄雨萌
福建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建筑学甲方项目组

刘麦瑞 黄雨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建筑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1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在建筑学教育中的应用概况

Live Project(后简称LP)项目方法,在我国国内被称为“设计实践项目”(或“公益实践项目”)[1],最早起源于英国,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于1999年开创的新型建筑学教育模式,并一直沿用发展至今,成功地将公益实践项目与建筑学教学环节相结合,达成教育目的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英国,通常情况下,项目开展主体团队由十几个学生组成,由学生自主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团队项目负责人推举、项目策划、项目管理、项目分工、项目运行、项目汇报、项目实践等;另设有项目顾问组辅助学生开展设计工作。顾问组通常由部分学校推举教师以及与学校合作有丰富经验的社会工作人员组成。项目的魅力一方面在于它有真实的甲方团队,项目要满足真实的甲方需求,可被立即实现的成果,具有真实性;另一方面,魅力来源于它对在校学生而言是新奇的。

首先,该教学方法是“真题真做”。传统的“设计实践教学”,要么“假题真做”,要么“真题假做”。“假题真做”,即命题是虚拟的,学生把它当做真实的情况来做,即使做得再好显然也无法付之实践,因为项目并不存在;但又存在“真题假做”,即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命题中的项目,项目要求、背景等都是真实的,然而,学生做出来的成果不参与实践,因为“题目”是无法被真正实现的,导致很多学生在做“题目”时出现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LP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它是学生阶段的“真题真做”。

其次,学生能够真正与项目直接受益人群或项目委托人对接、合作、洽谈,在实际交流中,受益人或委托人能够细化项目要求文案,学生能够及时按照需求修改设计或成果,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项目的理解。

最后,建筑行业的属性决定了建筑项目是庞大的、关系复杂的、控制性较低的,很难将设计作品按照原本的设计思路完全呈现在真实世界中,往往成果能够达到少量修改、基本符合原图纸,就算是一个操控较好的项目。

因此,在LP项目中真正获得实施且符合设计原貌的成果,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实践经验、成就感与信心。这在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乃至工作初期,都是难能可贵的。

综上,LP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方案汇报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正因如此,LP能够弥补建筑学教育中的不足,达到促进建筑学教学的目的。此外,LP能够为社会真正做出贡献,“项目甲方”即项目的受益人或委托人可以获得项目组团队为之量身打造的设计产品,可能有策划案、创意设计、建筑节点改造、建筑设计方案施工手册、真实搭建的建筑或景观小品等成果。在成果达成的过程中,项目组的工作进程是公开的、公众参与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P项目也达到了建筑学社会教育的目的。正因如此,LP项目近些年在我国国内建筑设计专业得到青睐、运用。

2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的工作模式

LP的工作主要分成项目部分与课程教学部分两大模块(图1)。

图1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的工作结构图

项目部分,主要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初期、项目中期、项目结束4个阶段;教学部分,主要由专家、顾问答疑团队建设于配套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组成。在项目的准备阶段,专家顾问团队开始介入项目,进行综合的项目选择,确定一个适合作为LP实践的项目,与“甲方”(项目受益人或委托人)进行合作洽谈,收集相关项目信息并提供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力学模拟实验室、建筑模型工作室等物质基础。

其后,专家顾问组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一直作为项目技术支持的后盾,为项目组提供帮助。

在项目的初期,项目组团队开始组建,开始与“甲方”进行合作对接,进行初期的项目策划及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组成员推举负责人并进行工作分配。此时,建筑院校对LP做出支持的课程结构体系开始发挥其作用。

项目的中期,项目组开始进行阶段性汇报与“甲方”意见反馈的收集,进一步更新设计,使其契合甲方需求。

在项目的结束阶段,项目组向“甲方”提供项目设计成果,项目组内开始进行考核与项目评估反思,总结交流项目经验,达到学习目的。

总之,只有LP的项目部分与课程教学部分两大模块相互协调、共同发展,LP的工作结构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最终达到LP项目的甲方需求与教学目的“双赢”结果。

3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准备阶段项目的选择

在LP进程之中,项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项目进程的后3个阶段都是由项目组同学自己组织完成的。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的准备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或专家、顾问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项目的选择工作。只有选择了适合于LP实践的项目,接下来项目组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一个合适的项目的选择,通常由项目来源与“甲方”、项目特点、项目背景、项目预期目标等标准控制。

3.1 LP项目来源与“甲方”

LP项目是具有公益属性这个前提的。通常LP项目由“甲方”提出、提供,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由教育工作者、专家、顾问团队与“甲方”共同拟定,但仍以“甲方”为主体。

项目可以由国家或地方项目作为前提,也可以是地方组织开展的,或民众自发推进的。“甲方”的社会成分可能是政府机构,也可能是发展团体以及个人。但无论甲方的社会成分如何,均需具备特定的属性、持有特定的资源。其中“甲方”必备的属性有以下4种:

①“甲方”需具备领导能力与号召力,能够将项目所在地区工作人员或群众调动起来支持甚至参与项目的进行;

②需具备沟通交际能力,保证项目组人员与“甲方”的交流顺畅,能为项目组开辟调研工作的绿色通道;

③基于“甲方”往往是LP项目成果受益群体的代表,扮演着上下左右的角色,联系着所有其他受益人、社会上层机关部门、LP项目组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④由于项目成果的非营利性,只是着手于改善使用者的使用质量,要求“甲方”具备公益奉献精神。

总之,LP项目中,“甲方”持有一定的必要资源,如:特色产业、资源支持、人员支持。项目组能够依据特色产业明确该项目所在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设计方向。而资源与人员的支持,则保证了项目能够真正地付诸实践、为社会服务。此外,“甲方”抑或可能还具有其他额外的属性,持有其他资源,如果善加利用,能够起到增强项目稳定性,推进项目发展,加强项目针对性等作用。LP项目组项目来源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项目组项目来源关系图

3.2 LP项目特点

通常情况下,LP项目必备的特点:可持续发展性、地域性、可控性,同时可能兼具其他特点,如项目规模一定、项目针对解决运作问题等。

可持续发展性包括3个层面内容,其一,说明了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通常公益项目的资金较紧张,为了保证设计的持续运作,项目必须节约成本;其二,说明项目具有环境友好性,即项目所使用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并且项目运行中需控制碳排放量;其三,说明了项目具有支持长久发展的能力,对未来项目所在区域的发展具有前瞻性与预测性。

地域性是项目得以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首先,因地制宜、因地而异能够锻炼项目组的创新能力;其次,只有立足本土才能更适合项目受益者使用,也能够得到长久发展。

项目的可控性限制了项目的深度、广度、时间以及其他可变因素,为项目组控制了项目实施的难度,确保设计图纸与成果的对应关系。

3.3 LP项目背景

对比国内外LP项目背景(表1),成功的LP项目在所选择项目的背景上有相似之处[2]。

第一,项目都不是在新的空地上进行的,而是场地在使用中的既有项目,而且该项目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但随着时代的更替、生活水平的进步,逐渐出现衰落的状况。这种情况被部分公益团体或个人发现,基于各种因素吸引他们对项目的热爱,希图尝试用某种方式进行改造、变革,让它适合现代人使用。

第二,项目所处区域都是城市近郊附近,既不像市中心功能富集、人流密集,也不像开发新区受人关注,但项目所在区域的场所感较强,周边居民喜欢在区域附近活动。

第三,项目都处在“环境”之内。所谓“环境”,即区域的发展趋势或区域内人民公认的或被机关部门所倡导的发展方向,可以是经济层面的、社会职能方面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等等,项目均可以“环境”作为依据,做出适应环境的设计。

对比发现,在项目背景方面,国外项目较国内项目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因为国外的LP项目较成熟,被认可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国内的LP刚刚开始起步,想与更多的社会公益项目工作者合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沟通与交流。

表1 国内外设计实践项目(LiveProject)项目选择对比

3.4 LP项目预期目标

LP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有3个方面:“甲方”预期目标、学习目标、课程目标。

“甲方”的预期目标在项目准备阶段由教育工作者、专家、顾问团队与“甲方”共同协商制定,具体体现为若干针对于某一问题的设计。

学习目标是贯彻于LP项目之中的,由项目发起者制定,主要是提升学生们社会生活需要的、但在传统建筑学教育模式之下缺少的一些能力水平。

课程目标是服务于“甲方”预期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即通过课程教学,教授学生们完成项目所需技能,以达到支持项目完成的目的。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通过课程将项目学习情况转化为学分的形式进行统计,便于评估学习成果。

3.5 LP项目选择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3.5.1项目“甲方”的不稳定性

在国内实验性项目进行当中,发现项目“甲方”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由于现阶段国内社会公益事业的工作者,很大比例上是由自主创业的青年以及临近退休年龄的老人构成,青年人会出现更换工作或创业资金有限无法继续进行公益事业等变更,老人则有身体状况欠佳等情况而发生。因此,某些项目中的“甲方”不具备合作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筛选。

3.5.2LP项目“甲方”需求的多样性

项目“甲方”由于不是专业人员,对项目不具有应备的专业性,不懂得建筑学设计工作流程,往往只是在调研与汇报过程中口述需求,由项目组进行记录。因此,很多“甲方”会在项目过程中变更需求或提出更多的需求,而往往需求的种类较多,无法合并处理,常常会给项目组带来困扰。因此,在进行项目选择并确定的同时,可与“甲方”签订书面协议或拟定书面任务书。

3.5.3LP项目周期长度

项目周期也是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项目选择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方面,项目周期需要与学生的学制周期相符合,并且保证学生能够在项目约定的周期内完成整个流程工作,以便及时结算相应的工作量、评估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甲方”的工作安排允许这样的周期长度,否则,“甲方”可能出现临时调整进度或违约的现象,以致影响“甲方”与项目组双方工作质量。

3.5.4学生能力与团队配合对项目的适应性

项目成果是学生动手制作的[3],“甲方”对成果要求如果超过项目组力所能及的范围,考虑到现代教育模式下的很多学生动手能力有限、创造力有限,而且可能是初次进行团队合作,从分工到成果整合等都会存在难以预料到的问题,在中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环境影响下,容易出现项目组成员滥竽充数的现象。因此,在拟定项目设计成果的时候需要注意项目贴近实际。

4 结论

设计实践项目(Live Project)虽在国内建筑学教育中的应用仍在探索过程中,但相信其将在未来逐渐走向成熟,助力建筑学教育工作者完善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建筑人才。现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注意的是,在根本上把关好项目质量,为项目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培养基”。因此,除了做好物质基础建设、专家和顾问团队建设以及配套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之外,在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对比、筛选等基本工作,明确好项目需要具有的条件及特质,选择出更有学习价值、更有社会意义的项目进行实践。同时,对于曾成功合作过的“甲方”,可以考虑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项目的稳定开展。

猜你喜欢
建筑学甲方项目组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做生活的甲方很奢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