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可行性

2019-08-15 01:47叶谋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

叶谋华

【摘要】 目的:探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确诊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27)。治疗组给予患耳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听力阈值升高平均值及症状改善情况、血脂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频率下的听力上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三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鼓室注射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更有效提升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影响较小,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鼓室注射; 静脉滴注;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ympanosin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Method:Sixty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udden deafnes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enrolled.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33) and control group(n=27)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Injection in the ear chamber.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the mean value of hearing threshol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blood lipid levels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verage hearing increas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main symptom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and lipoprotein 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P>0.05).Conclusion:Intratympanic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At the same time,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levels and safety.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Tympanic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First-authors address:Puning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uning 515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1.017

突發性耳聋是目前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自愈率较低,其临床症状如耳鸣、晕眩及恶心等症状对患者生活影响较大,不及时干预会导致患者不可逆性听力降低或损伤[1-2]。目前临床研究显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临床上对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给药途径尚有争论[3-4]。故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两种给药途径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效果及其他指标差异,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确诊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27)。(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于2005年发布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5];②年龄>18岁;③单侧发病。(2)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病灶;②血脂异常;③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慢性疾病;④治疗药物不耐受;⑤耳道或鼓室结构异常;⑥伴有其他耳部或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符合上述要求后与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纳入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常规营养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耳股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生产厂家: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Switzerland,生产批号:H20080284,规格:40 mg/支),剂量40 mg,2 d/次,共计治疗5次。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剂量为0.8~1.0 mg/kg,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 d/次,治疗5次后药物总量减少8 mg/d,至第10天结束。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听力阈值升高平均值及症状改善情况(耳鸣、耳闷及晕眩)、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疗效判定标准为治愈:患耳受损频率听阈完全恢复正常或与健侧相同,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耳受损频率听阈上升超过30 dB,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耳受损频率听阈上升在15~30 dB间,症状减轻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患耳受损频率听阈上升小于15 dB或明显下降,症状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听力阈值检查:采用纯音电测听力检测仪测定患者于0.25、0.50、1.00、2.00及4.0 kHz下的聽力阈值,计算治疗前后升高平均值间的差异。血脂检查: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XX公司生产的XX型全自动生化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年龄20~72岁,平均(47.98±6.17)岁;病程2~11 h,平均(6.18±2.31)h;男女比例为17/16;低频下降11例,高频下降8例,平坦下降4例,全聋8例。对照组19~74岁,平均(49.01±7.37)岁;病程1~12 h,平均(6.43±2.92)h;男女比例为13/14;低频下降10例,高频下降7例,平坦下降2例,全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83,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阈上升平均值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频率听力上升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以耳鸣、耳闷及晕眩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短时间内2个以上频率听力阈值下降超过

20 dB的神经性听力损失型疾病[7]。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清楚,但由于疾病进展较快,极易对患者听力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临床研究显示,尽早开展有效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8]。目前临床上对于突发性耳聋的综合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营养、扩血管及高压氧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整个治疗中最关键的步骤[9]。临床研究显示早期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同时治疗患者症状,但对于给药途径的研究显示,静脉给药的靶向性较差,且激素的使用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且鼓室内屏障较多,静脉给药效果相对较差[10]。本研究对比两种给药途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疾病诱发的原因上看,突发性耳聋的诱因主要由疲劳、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及颅脑外伤等情况构成。有研究表明,针对上述致病因素的对症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较好,而类固醇类药物主要通过缓解耳蜗水肿、免疫功能抑制及增加耳蜗血液含氧量等综合作用,从上述方面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症状[11]。但由于耳蜗中血-迷路屏障的作用,静脉给药只能加大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伴随血液中类固醇类激素血药含量的上升,容易诱发Cusing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发生其他类型的疾病,远期效果相对较差[12]。研究表明通过鼓室注射直接给药,能绕过屏障直接给药,药物靶向性作用较好,对其他全身其他部位的影响较小,且药物作用较快,症状缓解也相对较快[12]。从实验中两组患者各频率下听力阈值上升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来看,鼓室注射的效果也相对较好,这与文献[13]研究结果相同。

两组患者血脂情况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激素能诱发人体血脂含量异常[14],而临床研究显示,总胆固醇含量上升会导致体内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甘油三酯含量上升会引起微循环损伤甚至形成局部栓塞,体内脂蛋白含量上升会导致会循环功能障碍且其与血管栓塞也有密切关系[15]。上述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16],而通过鼓室注射给药,在提升患处药液浓度的同时,血-迷路屏障还能进一步阻止药物入血,降低体内血药浓度,从而减少由于药物导致的血脂含量上升,最终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不能准确评价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不同频率下降患者的改善情况,且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因素,如神经、凝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没有进行具体研究,可以将之纳入以后的研究中。

综上所述,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相对于静脉给药途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治疗后血脂含量,更有效提升患者听力阈值,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好,可以推广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斌,王占强,朱建忠,等.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66-3369.

[2]舒博,叶胜难,林有辉,等.突发性耳聋患者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電位特点[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1):75-78.

[3]张麦叶,尹桂茹,张洁,等.巴曲酶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35(2):111-113.

[4]班正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71-173.

[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6]黄智强,李洁,喇新军,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康复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15(6):414-417.

[7]李娜,秦振龙,袁蓉,等.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利多卡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461-463.

[8]郑逸品,张建华.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出现听力损失加重的病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34-2037.

[9]付建梅.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联合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71-72.

[10]耿萍,陈亚权.鼓室注射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6):1105-1108.

[11]张慧平,屈永涛,赵冬华,等.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2):4286-4288.

[12]周长华,桂明才,徐丹,等.地塞米松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6,24(2):99-100.

[13]张宇,高中,刘亚军,等.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效果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2):73-77.

[14]吴晓蓓,郭嘉隆,刘波,等.60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4):671-672.

[15]刘麟,胡蓉杰,肖社平.血脂代谢及凝血功能与突发性耳聋相关性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6):393-394.

[16]陈玉卿,朱婕,张磊.突发性耳聋患者血脂代谢及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7):2095-2096.

(收稿日期:2018-10-12) (本文编辑:周亚杰)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
集束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研究
高压氧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
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40例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突发性耳聋120例疗效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