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矮小症和生长激素缺乏症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效果对比

2019-08-15 01:47魏苗苗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

魏苗苗

【摘要】 目的:探究特发性矮小症(ISS)和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ISS和GHD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ISS组和GHD组。两组患者均于睡前30 min予以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rhGH,治疗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指数、生长速率和骨龄)、生化指标(FPG、IGF-1、IGFBP-3)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身高、生长速率、骨龄、IGF-1和IGFBP-3均高于治疗前,且GHD组均高于I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H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ISS组的26.67%(P<0.05)。结论:与ISS相比,GHD患者应用rhGH治疗后生长发育恢复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i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and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Method:A total of 30 children with ISS and GH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ISS group and GHD group respectively.Both groups were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with the same dose of rhGH 30 minutes before bedtime for 12 months.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eight,body mass index,growth rate and bone age)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FPG,IGF-1,IGFBP-3)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height,growth rate,bone age,IGF-1 and IGFBP-3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and GH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SS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after treatment,the body mass index and FP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GHD group was 6.67% lower than 26.67% in ISS group(P<0.05).Conclusion:Compared with ISS,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covery of GHD patients after rhGH treatment is more obviou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er,and the safety is better.

【Key words】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Childre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1.038

特發性矮小症(ISS)和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儿科常见内分泌疾病[1],患者因机体对生长激素(GH)敏感性下降,GH原发性或继发性降低等原因,导致儿童时期生长发育受限,对其成年后的身高、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造成严重影响[2-3]。随着社会及家庭对儿童生长发育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儿童矮小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保证患者正常生长发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治疗儿童矮小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关于rhGH对ISS和GHD的临床疗效目前报道并不一致[4]。本研究旨在探讨rhGH治疗ISS和GHD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儿科就诊的ISS和GHD的患者各30例,分别作为ISS组和GHD组。(1)GHD纳入标准: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数或低于两个标准差;两次不同药物(胰岛素、左旋多巴)GH激发实验GH峰值均小于10 μg/L;3岁以下、3岁至青春期前、青春期的年生长速率分别低于7、5、6 cm/年[5]。(2)ISS纳入标准: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数或低于两个标准差,GH激发实验结果无异常,并排除由营养性疾病、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引起的病理性身材矮小。(3)排除标准:两组均排除患有染色体异常或携带遗传代谢性疾病,过敏体质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研究方案报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议通过,患者或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睡前30 min皮下注射rhGH(生产厂家:长春金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80101,规格:4.5 IU/1.7 mg/1.0 mL/瓶)治疗,剂量为0.15 U/(kg·d)[6],治疗时间12个月。患者家属均在完成由本院儿科组织的规范化培训后,自行在家完成注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质指数、生长速率和骨龄;(2)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IGF-1和IGFBP-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身高、生长速率和骨龄均高于治疗前,且GHD组均高于I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F-1和IGFBP-3均高于治疗前,且GHD组均高于I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糖耐量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脊柱侧弯等严重不良反应,GH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ISS组的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P=0.038),见表4。

3 讨论

GHD和ISS是儿童矮小症中的主要类型[7-8],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rhGH自上市以來,治疗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验证[9],但由于GHD和ISS致病机制的不同,并同时受营养、代谢、遗传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外关于rhGH治疗该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存有争议。

身高、生长速度和骨龄是评价GHD和ISS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身高、生长速率和骨龄均高于治疗前,且GHD组均高于I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D生长发育受限的原因为患者GH水平原发或继发性过低[10-13],ISS主要为患者机体对GH的敏感性下降[14]。结合二者发病机制的不同,GHD患者在行rhGH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机体GH水平的缺乏,从而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ISS患者因对GH的敏感性未得到根本改善而受益有限[15-16]。

糖代谢异常是rhGH治疗儿童矮小症需要重点关注的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水平。IGF-1和IGFBP-3不仅是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同时也是对治疗安全性进行监测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GF-1和IGFBP-3均高于治疗前,且GHD组均高于I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GH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维持和稳定正常血糖水平,改善机体微循环效果,保证生长发育正常的营养水平和代谢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17-19]。

加强治疗后并发症的监测可以有效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还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GHD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颜面浮肿、注射部位硬结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在进行针对治疗或临床观察后均有效缓解。

综上所述,与ISS相比,GHD患者应用rhGH治疗后生长发育恢复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且迪,杨凡.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于胎龄儿矮小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3):247-253.

[2]张雪霜,熊丰,朱岷,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病因矮小症患儿效果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6):1889-1894.

[3]梁妍琰,于少飞.儿童矮小症常见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0):1735-1737.

[4]徐雪梅,庞军.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17):2372-2375.

[5]潘慧,班博,于萍,等.从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角度看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规范化应用[J/OL].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4,2(2):1-5.

[6]杨凡.“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解读[J/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2):141-144.

[7]陈显军,杨琍琦,刘德云,等.安徽省三个城市儿童矮小症患病率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4):401-405.

[8]覃灵玲,李强,陈霞静.桂西地区儿童矮小症176例病因分析[J].右江医学,2015,43(6):726-728.

[9]章昌敏.重組人生长激素对儿童矮小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J].北方药学,2015,12(9):105.

[10]李坚旭,卢秋婷,邱明慧,等.265例儿童矮小症的病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1):64-65.

[11]曾远辉.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11):2720-2722.

[12]王冠,李开为.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矮小症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7):974-977.

[13]韩连书.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儿童矮小症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91-1192.

[14]李正秋,刘康香,马步军,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症60例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31-433.

[15]孟晓波,朱华,于少飞,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2737-2739.

[16]舒畅,潘慧.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2):123-126.

[17]赵强,李志洁.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45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300-1302.

[18]肖园,董治亚,陆文丽,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单纯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C型利钠肽氨基末端浓度与生长速率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887-891.

[19]任翼,陈江,谭志团,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和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19):2961-2963.

[20]张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的有效性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90-91.

[21]区远赵,黄诚花,陈秀英,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特发性矮小症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87-89.

(收稿日期:2018-05-31) (本文编辑:董悦)

猜你喜欢
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动物们的儿童照
儿童故事
“六·一”——我们过年啦!
选购儿童强化食品要注意什么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儿童龋齿要尽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