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8-15 01:47袁晓莉李裕民王博
中国医学创新 2019年1期

袁晓莉 李裕民 王博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86例。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综合评估量表评分(UPDRS)、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12周,两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结论:在血管性帕金森治疗中,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管性帕金森; 神经节苷脂; 普拉克索; UPDRS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anglioside combined with Pramipexole in treatment of vascular parkinson.Method: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vascular parkins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 of admission numbers,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proportion(1︰1),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pazid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anglioside combined with Pramipexole.The UPDR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8 and 12 weeks of treatment,the UPDR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70% in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higher than 72.09% in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0%,which was lower than 25.58%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Ganglioside combined with Pramipexole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vascular parkinson,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It is worth of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 Vascular parkinson; Ganglioside; Pramipexole; UPDRS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Nongken Central Hospital,Zhanjiang 524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01.040

帕金森病屬常见神经系统病变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其中血管性帕金森较为常见,患者多伴有肌强直、震颤、抑郁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帕金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患者病理改变以中脑黑质多巴胺水平降低,促使神经元变性死亡,从而导致纹状体DA含量降低,进而诱发此病,且多种因素参与发病,具体因素包括环境、遗传、氧化应激等。帕金森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其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不足,进一步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因此找寻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2]。目前针对血管性帕金森,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方案,其中神经节苷脂、普拉克索等药物应用广泛,且联合给药日益得到临床认可,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确定,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管性帕金森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考《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相关标准[3],综合分析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嗅觉检查显示患者嗅觉减退,行多巴胺摄取功能PET显像,提示患者多巴胺递质合成降低,头部CT检查存在血管性病变。纳入标准:步态障碍、肌强直、震颤、运动迟缓四个症状至少存在两个;伴有脑血管病病灶;配合度较高,遵医嘱治疗;无相关治疗药物过敏史[4]。排除标准:脑积水化患者;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近2周内为服用帕金森病治疗药物[5]。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生产厂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198)治疗,起始剂量为0.125 g/次,3次/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调节用药量,可每间隔2周调整一次,最大剂量不得超过0.25 g/次。(2)观察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生产厂家: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784)4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行静脉滴注,2次/d;口服盐酸普拉克索片(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10070)0.2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10 d,再继续下个疗程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治疗并做相应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的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包括精神、行为和情绪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两部分共17项,每项0~5分评分,最高分85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重[6]。(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UPDRS减分率≥30%;有效为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5%≤UPDRS减分率<30%;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UPDRS减分率=治疗前后分数差值/治疗前分数×100%[7]。总有效=显效+有效。(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失眠、头晕、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2~78岁,平均(70.13±2.31)岁;Hoehn-Yahr病情分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9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69.63±2.17)岁;Hoehn-Yahr病情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4周,两组UPD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4周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12周,两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14,P=0.027),见表2。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失眠1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失眠4例,头晕4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3.957,P=0.047)。

3 讨论

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指出,我国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发病率为2%左右,日渐成为威胁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8],临床相关研究不断增加。且脑血管性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病理变化以中脑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病变,使得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含量降低,进而诱发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问题,但具体诱发原因尚未形成明确结论,多与环境、年龄增长导致的机体老化和遗传因素相关[9-12]。目前临床治疗以补充多巴胺为主,采取药物口服或手术方式,前者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多巴胺能神经元病变,且需长期服药,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后者可对丘脑外侧群到苍白球联系纤维进行阻断,进而改善患者肢体障碍和震颤情况,但存在诱发脑出血或脑死亡问题,危险性较高,临床接受度不佳。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在考虑到老年患者机体状态减退,炎症反应敏感且身体恢复功能较弱,故临床治疗提高以药物治疗为主,且主张联合给药,其中神经节苷脂、普拉克索等应用广泛[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12周,两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多巴丝肼片是帕金森病治疗常见药物,其主要由左旋多巴和卞丝肼组成,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生物合成的中间物,可将其视为多巴胺前体,并且其可通过血脑屏障,提升患者多巴胺水平,以此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此药物多适用于早期治疗,随着病情发展或治疗时间延长,其药效不尽理想,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血管性帕金森发生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抗氧化能力减退有关,且受氧化应激反应干扰[16-17],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本次研究给予患者神经节苷脂治疗,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夠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患者机体内的丙二醛水平,并提升体内抗氧化酶水平,进而达到抑制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效果,对神经元进行保护,避免自由基对其造成迫害,同时神经节苷脂能够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而其可有效修复受损的神经元,进而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普拉克索是一种非麦角类多巴胺激动剂,其能够刺激D2受体的活性,并对D3受体具有明显亲和力,此药物治疗帕金森病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药物能够激活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相关,在此基础上对纹状神经元放电频率进行调节,进而抑制左旋多巴胺损害[18-19]。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使用可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的同时,可降低药物给药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在血管性帕金森治疗中,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涛,张亮,陈丽薇.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5):123-125.

[2]纪新博,顾申红,容琼文,等.盐酸普拉克索配合神经节苷脂对帕金森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4):2693-269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4):268-271.

[4]谭文用,邹晓毅,周沐科,等.神经节苷脂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患者非运动症状及血清Cys C、S-100B、NSE含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125-128.

[5]赵旭.血管源性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盐酸普拉克索对血液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2):278-282.

[6]赵然,卢宏.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中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7):659-660.

[7]李嘉,顾承志,朱连海,等.帕金森病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嗅觉功能改变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22):3618-3621.

[8]缑元冲,牛晓波,段贺春,等.维生素D联合左旋多巴降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跌倒风险[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24(12):774-777.

[9]马义鹏,胡为民,梁蔚骏,等.普拉克索缓释片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191-1194.

[10]晏小琼,谭倩,余丹芳,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6):34-37.

[11]李琼,李楠楠,朱洁,等.神经节苷脂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3):2833-2836.

[12]焦琳娜,章小兵,曹欣,等.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53-156.

[13]车雁芳,蔡春生,曾明旋,等.帕金森病患者异动症及症状波动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23-26.

[14]房进平,冯涛.帕金森病焦虑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7):774-776.

[15]段磊,高志强,高俊风,等.盐酸普拉克索添加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5):415-417.

[16]陈友芹.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1):32-33.

[17]高桂秀.神经节苷脂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效果分析[J].中國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07-108.

[18]李茜,代娜,金一.观察神经节苷脂与普拉克索联合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7,23(6):88-90.

[19]秦丽娜.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7):104-105.

(收稿日期:2018-06-12) (本文编辑: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