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019-08-15 01:18高丹盈郭淑敏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产教河南

高丹盈 郭淑敏

“三步走”“543计划”……这些数字代表的是河南工程学院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的一座座指路明灯。遵循着这些发展战略,河南工程学院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

在向应用型转型的道路上,河南工程学院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创应用型高校作为转型发展的“强心剂”。学校今年获得了“全国煤炭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2018—2019年度应用型大学转型创新实践单位”等多项荣誉。国内首个全样本应用大学排行榜“2019广州日报应用大学排行榜”显示,学校在全国891所本科院校中应用指数排名第48名。

从最初的校企共建专业,到共建二级学院,再到共同开发项目、培养人才,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各方的合力汇聚在一起,携手助推河南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河南工程学院形成了与行业、企业一体化办学的转型发展生态,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在了全省高校前列。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学校对于转型发展的思考,本刊记者专访了河南工程学院校长高丹盈。

机遇和挑战并存,把准转型发展脉搏

河南教育(高教):高校长,您好!作为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工程学院近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实在转型发展之初,社会上对此曾有各种声音。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的?

高丹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为适应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新经济、新业态伴随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目的是解决人才供需的根本矛盾,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转型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我们理工类高校来讲,转型发展主要看三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转型的关键是内涵转型。一是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地方本科高校要轉为应用型大学,就需要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或扩大可以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合作的学科专业,减少或缩小难于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合作的学科专业。二是转变科研导向,即倡导应用型科研,提升转化与服务能力。三是推进教学改革。学校要改革教学方式,打造“金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的针对性。近年,河南工程学院坚定不移地遵循转型发展道路不动摇,驶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河南教育(高教):在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河南工程学院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高丹盈:当然,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经历一段艰难时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与困难相随的一定是发展机遇。

地方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道路上,离不开学校、政府、企业的协同发力。各方共同参与,才能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是各级政府积极统筹,引导支持地方高校分类发展、转型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转型发展得到企业、行业协会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参与,支持高校转型发展、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三是在学校内部,大家对于转型发展理念、路径、方式、方法形成了广泛共识,转型发展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四是支撑学校转型发展的资源和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在转型过程中,学校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一是现有学科专业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应用型专业集群方面升级力度还不足。二是学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限制了学校转型发展,特别是在内涵建设上的持续投入。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是最大的难点和痛点。成功的转型,最终会体现到课程、课堂与教师的改变上。推动教师和课程的全面转型在短期内挑战很大。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机制、路径仍需要创新。如何使企业充分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仍需要深入思考。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筑多元互动生态链

河南教育(高教):我们了解到,河南工程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沉淀了煤炭和纺织两大办学特色。学校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是如何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能力的?

高丹盈:众所周知,煤炭和纺织是我们学校的两大基因。近年,针对这两个行业,学校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的新路径,紧跟时代潮流,与煤炭业、纺织业同频共振。

一是对接煤炭、纺织行业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应用型专业集群,提升为行业培养人才的契合度。针对煤炭行业,学校打造了矿业地质环境类专业群。针对纺织行业,学校打造了纺织服装材料类专业群。

二是对接煤炭、纺织行业需求,打造创新团队,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学校服务煤炭、纺织行业,立项建设了“纳米纺织新材料”“煤矿瓦斯卸压抽采与微生物治理”“功能有机分子与稀土材料”“煤与煤系气抽采利用地质技术”等4个创新团队,围绕污染防治、采矿安全、土壤修复等国计民生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三是学校与煤炭、纺织行业协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参与 “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四是探索、落实“引企入教”改革,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行业内龙头企业共建服装与服饰设计、安全工程等专业。企业在校设立“锦荣班”“永泽班”等人才创新班。学校与郑煤集团、神火集团共建煤矿实景教学中心,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共建国家面料馆高校分馆等一批教学实践平台等。

河南教育(高教):从您刚才讲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校在服务煤炭和纺织行业经济发展上是有独特优势的。那么,除了这两个行业,学校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哪些活力?

高丹盈:河南工程學院在转型过程中,一直是紧紧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两行一地”就是学校探索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是以行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6年以来,学校先后与河南豫发集团、河南中税中兴咨询集团等企业合作共建了锦荣服装学院、中税中兴会计学院等8个行业学院。学校在合作路径、方式与方法,以及共建内容、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特色模式。

二是学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培育特色、转型升级,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匹配度较高的、有良好就业前景的应用型专业。2016年以来,学校新增遥感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一批新工科专业,新增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等一批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急需专业。

三是以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2017年,学校立项建设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等8个创新团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为行业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今后,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我们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建立郑州航空港区企业服务中心,深度参与郑州航空港区企业的科技研发和企业运营、管理等过程。

多途径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河南教育(高教):从您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到,学校正在积极地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对河南工程学院来说,现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转型之前的有哪些不同?

高丹盈:现在的校企合作相比转型之前的要更加深入、紧密和高效了。

一是转型之前的校企合作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合作是浅层次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现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和地方政府有政策、制度保障,是校企融合,是深层次的合作。企业是合作的主体,他们更有积极性、有责任心。

二是转型之前的校企合作是松散的,主要局限在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现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内容多样,合作形式灵活。

三是转型之后,我们学校出台了《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行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同时,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不明确导致的“不愿干”“不敢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思想解放、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激励性措施,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实质性、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

河南教育(高教):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需要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您认为,当前推动高校更好地转型发展,特别是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助力?

高丹盈: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在转型过程中一定是与各方紧密联合、携手共进的。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助力支持。一是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多元、诉求各不相同。做实产教融合、推动有序发展,不仅需要校企同向同行,更需要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协调、政策激励、法律保障,尤其是要尽快出台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必要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激发行业企业参与的动力。二是改变评估导向和政策激励,形成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高校考核体系,改变评价标准和机制,让应用型本科高校心无旁骛地将重心转移到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关键技术问题的产学研结合上来。三是省级政府在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上,步子再大一些,着力解决地方高校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如老校区置换、盘活资产、办学经费紧张、人才引进困难等。

责编:若 水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产教河南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福建工程学院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