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2019-08-15 01:18刘荣英胡艳辉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教理工学院南阳

刘荣英 胡艳辉

“转型發展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转型发展是学校发展方向、道路、机制、模式的系统调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场改革,要改变许多习惯,调整许多机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这是南阳理工学院校长刘荣英2015年5月19日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推进会上说的一段话。

在这次会议上,南阳理工学院吹响了学校深化整体转型发展工作,向着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办学目标进发的号角。其实,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一直在进行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探索。

2014年,学校制定了《南阳理工学院推进整体转型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整体转型发展的大幕。在这一年,学校成为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2016年,学校举办了“深化转型发展和省示范校建设研讨会”。在这一年,学校成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并获批为国家百所应用型产教融合工程发展规划项目高校。

2017年,学校开展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大讨论。

正如刘荣英校长4年前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推进会上所说的那样,转型发展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将强力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良性发展。如今, “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南阳理工人的心中。学校距离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的办学目标越来越近。

4年前,还要给全校教师讲“为什么要转型”“通过什么途径转型”“怎样推进转型”的刘荣英,今天,讲得更多的是“怎样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这4年,“不甘示弱”“追求卓越”的南阳理工人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脚印清晰,硕果累累。

这些,是刘荣英谈起学校未来转型发展工作的底气。

依托自身特色,厚植地方发展沃土

河南教育(高教):2015年年初,您出任南阳理工学院校长,正赶上学校推进整体转型发展工作的关键时期。作为校长,您是如何把自己的办学理念迅速融入到学校的这项工作中的?

刘荣英:作为南阳理工学院的“一家之长”,我始终秉承团结、继承、创新的六字方针,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同时,我牢记大学的使命和追求,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师生的卓越而努力。踏踏实实做事,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南阳理工。有了这些,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事业并不难。

河南教育(高教):南阳理工学院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以来,给学校的办学定位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荣英:确定办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是高校发展的关键。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定不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别是2016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以来,学校的广大师生对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内涵、外延、实现路径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更加坚定、更加自信。

2017年,以迎接建校30周年为契机,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更新了发展理念、理清了发展思路、完善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发展定位,确立了“立本、立真、立特、立新”的办学理念,“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宗旨,“植根南阳,服务河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做强传统工科,发展新兴工科,做优特色学科”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位,并载入《南阳理工学院章程》和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河南教育(高教):南阳理工学院根植于南阳,学校如何依托自身特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刘荣英:近年,围绕“三大建设”,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两轮两翼”“九大专项”等一系列重要发展战略,给我校服务地方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

众所周知,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南阳理工学院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使命所在,责无旁贷。学校“植根南阳”,把南阳作为首要服务目标、第一服务区域,立足于此、融入于此、服务于此、贡献于此。

河南教育(高教):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刘荣英: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服务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学校自身的跨越发展。学校一方面面向产业,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面主动融入,学校通过南阳市政府转发《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全面服务南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和地方政府共建共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学校积极推进产品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近年先后为南阳市企业提供技术革新、生产线改造、新产品研发170余项,荣获省市成果奖励500余项。此外,学校还注重专业应用人才培养培训,近3年,累计为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市汇森精密仪器铸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应用人才600余名,为南阳市党政机关、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40000余人次。

深化产教融合,让创新创业落地生根

河南教育(高教):您前边提到,学校与南阳市很多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应用人才,在产教融合推动转型发展方面,您有哪些思考?学校有哪些探索?

刘荣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本着“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助推转型发展。学校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落地见效。

学校积极落实校企双主体育人,将课堂教学移到企业,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打造产教融合协同体,实施“校企十个共同”: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共同建设工程化实验实训基地,共同创建就业基地,共同打造职业训练平台,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享用育人成果。

河南教育(高教):2018年,南陽理工学院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实践育人之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南阳理工学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刘荣英:最大的挑战是理念问题。具体讲,就是我们这类高校该不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们不是研究型高校,做不了“顶天”的高端创新创业;但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沉下心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锤炼学生“立地”的创新创业能力。

河南教育(高教):学校面对这些挑战是如何破局的?

刘荣英: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不仅厚植文化土壤,营造创新创业生动氛围,还致力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大学生自觉参与到创新创业之中,让创新创业成为校园的文化传统和自觉基因。同时,学校还打造名师团队,筑牢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专家讲座、校企共建等方式,努力打造名师团队。此外,学校还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学校建立三融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各教学院建立专业众创空间、开放实验室,提供了近1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发挥示范作用,转型发展硕果累累

河南教育(高教):据了解,近年,南阳理工学院多次获“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请您谈一谈,创新创业特色的形成为学校的高质量就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荣英:近年,学校双创研究硕果累累,双创效益持续凸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方面,学校就业工作持续向好。在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带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高位企稳,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河南省前列。

另一方面,学校生源质量屡创新高。创新创业和就业工作的良好影响,使得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在河南省的本科二批录取中,学校2017年理科、文科分数线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103分和83分,2018年分别超出省定分数线113分和95分,均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中医学专业因通过了国家专业认证,2018年被纳入一本招生。

此外,学校办学声誉不断攀升。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我校排名全国本科高校第256位、全省第9位;连续荣获2017年、2018年“河南综合实力20强高校”。

河南教育(高教):南阳理工学院厚植优势,凝炼特色,办学社会声誉不断攀升,学校将如何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刘荣英:学校将进一步坚定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学校将持续推进“1244”转型发展整体思路。即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1个目标,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2个关键,着力搭建4个平台、提升4个能力: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搭建“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师生应用研究能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贡献力。围绕南阳市“两轮两翼”“九大专项”,面向产业需求,深度融入、主动对接,学校将进一步提升服务南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南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智力、科技支撑。打造科技创新高端平台,全力实现优质资源的集群、集约、集聚;构建服务社会创新机制,务求实现深度转型的共建、共享、共赢;厚植办学优势和特色,确保实现服务社会的协调、协作、协同。

责编:月 辉

猜你喜欢
高教理工学院南阳
高教明星“猎鹰”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欢迎订阅2020年《高教发展与评估》
理工学院简介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高教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高教论摘(高教信息2则)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