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刍议

2019-08-16 06:56沈静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沈静

【摘 要】进入新时代,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丰富其内容和载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体育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体育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谋划,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来说,体育精神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必不可缺,它的形成与弘扬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完善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有着广泛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深厚坚实的理论渊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竞赛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为内容,体育课课堂教学和组织各项体育活动为渠道,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体育运动参加者为教育对象,具有实用化、时效性、全面性的特点,其教育方式则要依随体育精神的变化而发展。

一、体育精神相关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是体育文化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指“同物质相对立,和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称”。所谓“体育精神”,是指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健康快乐、挑战征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二)如何培养体育精神

首先,重视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在校园宣传体育精神,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和校园平台宣传体育精神体育人物先进事迹、奥运精神、体育新闻、体育常识;其次,组建针对性学生社团组织,比如各种体育项目协会,组织好日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第三,组织办好每年的体育运动会,包括田径运动会、各种专项体育比赛等,也要积极组织、训练学生参加校外各种体育文化赛事,以赛促教,在参与比赛和观看比赛的过程中领会体育精神,第四,做好体育课课程建设工作,体育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能,培养体育精神的核心平台和载体,在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必须做好体育课程标准、课程考核等相关工作,力争把体育课建成精品课程,真正做到以体育人。

随着体育文化不同时代的演变,现己逐步发展为一个极其丰富、完善的文化系统。竞技体育为例,其强调的是极快、极大、极硬的奥运会精神。站在实践层面分析,体育精神代表着人类在参与体育训练时散发出来的美好品德,同时可以被社会潮流乐于认可的积极理念,也就是平等竞技、团结精神、坦坦荡荡、大公无私与互助精神。它更侧重人为中也的发展理念,将体育和教育、政治、文化、意志等结合起来,让人们拼搏向上,形成努力奋进的意识,推崇平等性,积极学习社会准则,发扬社会榜样精神。

二、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提出了关于人的个性形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从欧文的试验中发现“将来教育的嫩芽,将来教育面对全部学生而言,即生产劳作与体育、智育为一体,其不单是増强社会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手段,同样也是促进人才平衡、稳定发展的独一方式”。恩格斯在《西欧是否哉军》里明确介绍了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问题。其指出在校园里,推行体操运动与军事锻炼,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军事能力,同时也可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二十世纪早期是全球体育运动极快发展、进步的时期。其一,不少西欧国家在体育精神培养方面进行了各类创新与发展;如前苏联,制定了全新的政府体育章程。其二,受到奥运会的影响,世界体育活动发生了绝无仅有的跨越式转变,科学性的竞技比赛在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得到推行。由于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一个“隐匿的体育”精神不单单针对体育自身的产生、进步与完善存在着极强的意义,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体育精神的探索和研究时间不长,它长期以来处于一个比较难堪的位点上,其功能也只是针对锻炼身体而言。近些年来,不少研究学者均开始探索体育的隐匿性作用,希望通过体育的这一独特魅力能够更有效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李阳在《大学体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提出,体育的宗旨是强身健体,并以此实现参与者的身也康健、平衡发展。指出体育对大学生树立互助友爱、团队精神、爱国思想的道德品质发挥了理论指导不能相比的功效。赵建华在《研究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里提出开展体育教育,是为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做铺垫,需全面运用体育教育的合理性、科学巧、实用性、团体性与社交性等。

在校园教育中,体育精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同时从校园蔓延至社会上来,逐渐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发展逐渐摆脱了国界与地界的影响,而体现出国际化特征;它也和近代科学知识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我们进行体育精神教育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在引进借鉴的同时要注意进行详尽的中外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研究体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体育精神,将体育精神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体育精神的宣传、学习、感知,使学生吸取体育精神所传达出的包括自立自强、刚毅执著、奉献上进、诚信正直和规则意识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驱动作用,能有效地完善、优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实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

其一,探索体育精神的培养模式,能够让体育精神的培养系统更完善、更齐全,国内体育精神的教育模式过于僵硬、简略,忽略了通过耳濡目染的,易获得大学生认可的体育精神培养模式的推广。硏究体育精神对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意味着将开垦处一片新的天地,打开一扇了解和指导大学生弘扬体育精神的大门,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

其二,探究体育精神及其相关品质,高校在开展体育精神教育过程中,凸显出体育精神培养与弘扬的可操作性与必要性。让大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真正把体育精神和实践生活兼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且充分展现出体育精神的教育理念以获得的良好成效。

其三,研究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揭示和体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规律和体育精神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朗明朗.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初探[J].四川體育科学,2019(2)

[2]张文华.新时代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1)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