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研究

2019-08-16 06:56王娅娟杨文丽吴远艳王朝霞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现状分析

王娅娟 杨文丽 吴远艳 王朝霞

【摘 要】本文基于对六盘水市钟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情况,对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其他省、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发展建议

一、研究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实施产业扶贫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农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形式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资源整合起来[1] [2],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规划生产,充分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改革工作中的桥梁作用。

二、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自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大发展,截至2017年7月,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3.3万家,实有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8%,产业覆盖广泛,合作形式多样[2]。2018年7月,我国对该法进行完善和修訂,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培育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平台。据本文调查,六盘水市钟山区现有工商局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33家,正常运行的合作社312个,占合作社数的49.29%,空壳社321个,占合作社数的50.71%。主要围绕全区开展的茶业、蔬菜、食用菌、畜禽、中药材五大产业进行规划发展。其中以种植蔬菜为主的有47个,占正常运行合作社的15.06%,生态畜牧养殖57个,占正常运行合作社的18.27%,水果种植56个,占正常运行合作社的17.95%,中药材种植28个,占正常运行合作社的8.97%,食用菌生产8个,占正常运行合作社的2.56%。

三、影响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涉及成员的组织管理、机构的章程管理和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决定了合作社能否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钟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历史原因,成立后就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成型的更是极少。很多合作社基本没有成立完善的财务制度,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更不健全,合作社所有事宜由一个人决定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股东、社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经营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长足发展。

二是内生动力不充足,部分存在等靠要现象。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地域环境、市场条件、气候环境以及其他突发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合作社成员在经营发展合作社过程中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受限,导致合作社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抱着“可能有项目”、“可能有扶持”的侥幸心理,没有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等着可能有的政策,因此产生很多 “空壳社”,这是造成该区“空壳社”达50.71%的重要原因。

三是农村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正常运转的312家合作社中,理事长的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仅60个,仅占运转合作社的19.23%,导致合作社的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农村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突出,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下农村工作需要,加之农业工作内容单一,待遇低,有知识文化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家乡从事农业产业发展,从外面引进的人才更是一将难留。另外,大部分合作社处于成立初期,投资成本较大,无力花更多的资金外送人员培训,从而形成“专业合作不专业,苦干实干不巧干”局面。

四是利益风险机制不健全。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都是以自筹资金为主,风险自己承担,一旦市场发生变数或者不可控,合作社社员极有可能血本无归,且很多合作社与市场配合紧密度不高,只作不合,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支撑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风险预判不够,存在跟风种养的情况,市场竞争力差,承担风险的能力弱。

四、对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

一是将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类管理。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鼓励成立合作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随着合作社数量的增加,“空壳社”、“僵尸社”也层出不穷。经营管理不规范,合作社有名无实、流于形式等问题不断涌现,政府应成立专门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合作社成立审批手续,定期对合作社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检查[4],制定奖惩机制,对正常运行,经营良好,发展空间大的合作社,鼓励其发展壮大,发挥带头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指出更正,提升市场竞争力;对“空壳社”、“僵尸社”等未正常运行的合作社,联合工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协商此类合作社管理问题,对满足注销条件的合作社,劝其注销,对能继续运行的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恢复生产运营。只有对合作社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打造,才能维护合作社健康发展空间。

二是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化发展。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结合当地实际,围绕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并逐步形成“土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加工机械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的生产格局,促进土地明显增产、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明显增收,降低社员及入股农户风险负担,激发合作社发展动力,走稳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引进培育农技人才。政府有计划组织、邀请农技专家讲授、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确保农业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并出台鼓励年轻农技人才到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经营主体的就业政策,消除农民的身份特征,让农民成为一项光荣自豪的职业,提升农民职业人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3]。另外,可通过加大镇乡农技人员编制,给农村农技人员一份安全感,让更多人的农技人员愿意留在农村,逐步壮大农村农技人员队伍。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通过当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产业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基层农技干部等“三农”服务团队获得对合作社农技的生产规划和技术指导,采取技术培训、技术辅导、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效益的提高。

四是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政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科技能人创建农民合作社,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经济和合作社建设。通过农技服务、产业扶持、产销对接、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多举措,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带动力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践行该区“三变”改革精神,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不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合作社应多方开辟合作销售渠道,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和电子交易信息平台,打造农产品网上商城,发展订单农业、直供直销等销售形式,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销售。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上海集体经济, 2013(1):27-28.

[2]王海南, 杜晓山, 宁爱照.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 2018.

[3]毛冠凤, 宋鸿, 刘伟.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理念、障碍和路径[J]. 学习与实践, 2014(3):108-113.

[4]佟明超, 鹿亚芹, 顾长旻. 青龙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v.29;No.437(09):63-65.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议现状分析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