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

2019-08-16 06:56巫安军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巫安军

【摘 要】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外界温度变化而出现裂缝,而裂缝就会导致建筑结构失去稳定性,最终发生安全事故,威胁住户的生命安全。为此,就需要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裂缝问题。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防裂缝施工技术的一种,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裂缝问题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保障裂缝修补效率,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该技术已成为现今人们大力推广的功能性技术之一。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针对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收缩问题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目前,建筑施工大多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但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会因为温度变化而使结构内部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规定的标准范围后,就会产生裂缝问题,破坏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一般会通过后浇带设施来降低应力变化的影响,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

后浇带对于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问题有着很好效果。基础结构、裙房结构在实际设计中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因考虑到重力因素所带来的沉降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后浇带的合理设置,并根据沉降量对裙房和基础结构的浇筑时间、强度及应力进行准确计算,从而确保结构的整体质量,减少问题的发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主楼、裙房、后浇带的顺序操作,以强化整体建设效果。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设置

2.1确保间距控制的合理性

在后浇带施工中,如果施工图纸上已经标注了后浇带间距,则需要按照图纸内容开展施工作业。如果图纸中并未予以明确标注,则需要结合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预设后浇带间距,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矩形建筑的后浇带间距不会超过40米,最小距离会因为季节温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但是不会小于30米左右。

2.2确保宽度设置的合理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不会将所有结构都实施切割作业,像楼板、基础结构的受力钢筋结构一般是不会实行切割的,以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如果在后浇带施工中,因跨度较大不得不进行钢筋切割,也需要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对其予以重新焊接,以保证结构质量,避免因受力不均产生变形问题。

2.3后浇带位置选择

后浇带通常都是设置在混凝土中受力最小的构件部位,如梁、板反弯点。在剪力墙中间部位不会实施后浇带设置,以免剪力或弯矩过大破坏结构性能,增加建筑压力。

2.4后浇带断面形式选择

后浇带断面形式要与混凝土断面形式类似,同时为了减少变形等问题的产生,还需要加大后浇带浇筑作业的管控力度,防止出现直缝。

3、后浇带施工技术

3.1模板施工

后浇带侧模的设置一般会采用快意收口网进行布置,之后利用扎丝将其与水平钢筋绑扎固定,并采用φ12@500的附加立筋支挡收口网,支撑钢筋与纵向钢筋连成一体。

3.2后浇带结构处理

在地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了要采用封层浇筑来提高浇筑质量,还需要对振捣棒与侧模之间的距离予以合理把控,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在40厘米以上,以免振捣过程中水泥浆的过度流失,加强振捣的密实性。同时还需使用钢钎作为辅助振捣工具,以改进后浇带施工质量。

3.3后浇带保护

在筏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做好后浇带的清洁工作,以免垃圾、杂物等的混入降低后浇带质量。同时可在后浇带两侧位置上搭设皮砖,并覆盖多层板,利用砂浆完成封堵,加强保护效果。对于楼板、框架梁等主体结构,需要使用多层板对后浇带予以保护,减少杂物坠落带来的损毁。地下室结构的支撑架在设置过程中,需要保证其独立性,且要在浇筑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实施拆卸作业。

3.4后浇带混凝土施工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操作,并加大各环节的管控力度,确保施工质量。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作业前,需要做好相应的清洁工作,如去除松散游离的混凝土结构;清除钢筋上存在的浮锈等,待清理干净后,先涂刷一层水泥砂浆,之后再开展浇筑工作。浇筑過程中,以膨胀性混凝土材料为主,利用混凝土泵完成水泥浆液的有效输送。在振捣过程中,利用插入式振捣棒通过分层交错振捣的方式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并安排专人对振捣作业进行管理,避免沉落、冒泡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浇筑质量。浇筑完成后应做好混凝土护,养护时间控制在28天左右,前14天采用蓄水养护,后14天可采用草帘覆盖养护。

3.5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

1)后浇带设置中要采用钢板网作为侧模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并利用扎丝将其与水平钢筋绑扎,以增强稳固性。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钢板网设置时可架设相应的短筋来加强支撑效果。

2)后浇带支撑部位的模板一定要保证其质量,避免浇筑时涨模、流浆等问题的发生。

3)后浇带施工中,先通过人工作业完成施工缝的剔凿,之后利用压力水进行后浇带清洗,并对钢筋结构予以调整,然后再利用膨胀混凝土完成浇筑,开展养护作业。

3.6楼板后浇带施工

楼板后浇带施工中模板和支撑结构需要实行单独设置,且两侧和支撑部位的模板直到浇筑作业前都不可拆除。楼板结构分割需要采用钢板网,并设置短木枋支挡。楼板钢筋与疏孔间隙之间需利用海绵条予以填充,以免浇筑过程中砂浆渗漏影响模板和钢筋质量,破坏建筑美观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模板实施后浇带覆盖,避免杂质的混入。在浇筑前,做好清理工作,以提高浇筑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浇带施工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为了改进后浇带施工质量,需要对其实行综合考量,并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此提高整体建筑施工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 刘承华. 建材与装饰. 2018(01)

[2]在基础筏板后浇带中基于整体式钢筋笼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研究[J]. 刘强. 铁道建筑技术. 2017(05)

[3]复合地基高层结构沉降及后浇带设置问题分析[J]. 马娴. 工程技术研究. 2017(04)

[4]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究[J]. 冯金龙.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猜你喜欢
后浇带建筑施工施工技术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