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快递先发优势尽失

2019-08-16 10:49方力
证券市场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申通中通圆通

方力

2019年第一季度,申通快递(002468.SZ)收入为45.07亿元,同比增速为55.1%;净利润为4.05亿元,同比增速为7.22%。

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速是个位数,但这是近几年申通快递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然而营业收入的同比高增长无法掩盖目前申通快递发展落后的事实。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中国的快递行业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

1985年,中国邮政成立了经营速递业务的企业——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成为唯一从事国内快递业务的企业。

随后,其他国际快递巨头,如DHL、TNT、FedEx及UPS等,纷纷通过合资、委托代理等方式进入中国。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崛起,1993年,顺丰速运和申通快递分别在珠三角、长三角成立;1994年初,宅急送在北京成立。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民营快递企业的市场地位日益巩固,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市场规模为6038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

作为最早成立的快递公司之一,申通快递并没有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已经开始落后了。

从规模来看,2018年,顺丰控股(002352.SZ)的收入为909.43亿元,同比增长为27.6%;净利润为45.56亿元,同比增速为-4.57%。

同期,韵达股份(002120.SZ)的收入为138.56亿元,同比增长38.76%;净利润为26.98亿元,同比增长69.76%。

而圆通速递(600233.SH)2018年的收入为274.65亿元,同比增长37.45%;净利润为19.04亿元,同比增长31.97%。

中通快递(ZTO.N)2018年的收入为176.04亿元,同比增长为34.8%;净利润为43.83亿元,同比增长38.72%。

2018年,申通快递的收入为170.13亿元,同比增长34.41%;净利润为20.49亿元,同比增长37.73%。和其他几大快递公司相比,申通快递的收入和净利润在排名上都相对弱势。

华创研究报告显示,从业务量来看,2018年,中通业务量为85亿件、韵达70亿件、圆通67亿件、申通51亿件、百世55亿件,申通的业务量要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从业务量占比来看,2014年的时候,申通占比16.52%,是市场第一,中通占比13.01%、韵达占比11.23%、顺丰占比11.54%、圆通占比11.23%、百世占比5.27%。由此可见,申通是当时的王者。

但2018年,申通的业务量占比从当时的16.52%下降到10.08%,目前是“三通一达”中的最后一名。昔日的领导者一去不返,申通在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上已经被其他对手超越。

运转中心直营化较晚

快递是一个规模性强、网络效应强的行业,主要比拼的是规模、成本和效率。申通不仅规模不及主要对手,在运营效率上与主要对手相比也处于弱势。

根据Wind数据,2018年,圆通速递总人数为18888人,人均创收145万元,人均创利10万元;韵达股份的员工总数为8723人,人均创收159万元,人均创利31万元;中通快递的员工总数为15700人,人均创收112万元,人均创利28万元。而申通快递2018年年末的员工总数为14508人,人均创收117万元,人均创利14万元。

从“三通一达”来看,申通快递2018年的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均为倒數第二,公司在人均效率上并不如其他竞争对手。

从业务来看,申通主要采用“中转直营、网点加盟”的经营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2018年,公司大力推进核心转运中心直营化步伐,累计使用了约15亿元收购15个核心城市的转运中心,大力提升运转中心直营化比例。

2018年年末,申通快递服务网络共有转运中心68个,其中自营转运中心60个,自营率约为88.24%。从成果来看,申通快递的转运中心自营化已接近尾声。

转运中心的直营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在成本、收入、利润端都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9年第一季度,申通快递的收入为45.07亿元,同比增速为55.1%。同期,顺丰快递收入为240.28亿元,同比增速为16.68%;韵达股份收入为66.84亿元,同比增速为151.6%;中通的收入为45.74亿元,同比增速为29.05%。

在一季度的数据中,申通快递的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快递企业中收入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韵达因报表合并末端加盟商收入而大幅增长),这是运转中心直营化、效率提升的初步显现。

但作为1993年成立的申通快递,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运转中心直营化来的太晚了,这也是近几年被对手超越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回看2016年,顺丰、韵达、中通基本实现直营,圆通除部分偏远地区之外也基本实现直营,申通则是直营和加盟并重。

对加盟制快递企业而言,转运中心直营率越高,表明总部对转运中心和全网的管控力越强,转运中心直营化有利于提高全网的效率和稳定性。直营制的顺丰显然网络管控力最强;加盟制快递中,韵达和中通转运中心直营比率较高,分别为95%和92%;圆通和申通转运中心直营率较低,分别为73%和59%。

申通在运转中心直营化时间和直营化率上都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这也导致了申通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

大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

通达系快递公司都是以加盟模式为主,它们的运营模式非常类似,但从前五大客户占比来看,似乎只有申通快递在不断提升。

2016-2018年,韵达股份前五大客户占比为6.86%、6.9%、5.66%,不仅占比始终保持低位,而且逐年下降。

同期,竞争对手圆通速递前五大客户占销售的比例为9.33%、7.51%、7.08%,与韵达股份呈现同样的趋势。

反观申通股份,其同期前五大客户占销售的比例分别为21.93%、23.31%、29.75%,不但比例很高,而且占比逐年提升。

由于是加盟模式,前五名客户占比的不断提升说明了末端加盟商客户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前五名以外的加盟商占比越来越低。

这对于快递公司来说不是好事。

而且,在2018年的年报中,申通快递已经不再披露前五名客户名称,这更值得警惕。

与阿里合作姗姗来迟

我们来看美国快递市场的情况。2017年,美国快递业务市场规模大约12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12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148亿件,过去8年CAGR为6.3%。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市场规模为6038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过去10年CAGR达42.07%。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快递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美国已经处于成熟期,美国CR3达到90%,2015年,日本CR3达93%,而中国CR3仅有44%。由此来看,中国行业集中度还会继续提升。

但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快递业格局很难形成CR3超过90%的高集中度情况,因为中国的快递业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商公司决定的。

2003年,淘宝网成立,标志电商件业态开启。中国网络购物GMV从2007年的520亿元,一直增长到2018年的9.4万亿元,年复合增速60%。受此驱动,2007-2018年,中国的快递业务量从12亿件上升至507亿件,年复合增速41%,快递行业的主导力量从商务件转变为电商件。

根据华创证券的报告,2018年,中国整体业务量为507亿件,其中电商件为436亿件,占比为86%;商务件为71亿件,占比为14%;电商件占据整个业务量的主导地位。

从中国的快递业务量结构来看,如果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脱节,未来会有很大的经营风险,但如果和几大电商公司合作,业务也会更快发展。

以圆通为例,2005年,其成为第一家与淘宝签约的国内快递企业,将快递价格砍掉1/3。2005-2008年,圆通网络的淘宝日均件量从2000件暴增到28万件,年均件量从72万件到1.02亿件,2008年淘宝件占圆通件量的47%,从而使得圆通市场份额达18%,目前圆通是“三通一达”中收入最高的公司。

由此来看,在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下,与电商平台结为合作伙伴对于快递公司的生存至关重要。

纵观几大物流公司,目前除了韵达股份以外,其他加盟模式的主要快递公司都已加入阿里阵营,最先纳入阿里物流生态体系的是百世物流,这家快递物流企业在上市之前就获得了阿里系合计6轮融资,阿里系的股份占比在其上市时已达29%,为第一大股东,投票权更是高达46.6%。

2015年,阿里283亿元入股苏宁云商,其中95亿元用于苏宁物流即天天快递。随后,阿里巴巴联合旗下云锋基金投资圆通速递,当时持股约11%,2016年10月,圆通速递借壳上市,截至2019年1月31日,阿里巴巴系合计持有圆通速递近17%的股份。虽然阿里在2019年一季度减持圆通逾50万股,但仍是其第二大股东。

2018年5月,阿里系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目前,阿里巴巴对中通快递持股约8.43%,为其第三大股东。

申通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快递行业最早成立的企业之一,但直到2019年,申通快递才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关系。

3月11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将投资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的控股股东公司,这则消息对目前业务发展落后的申通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紧接着半个月之后,申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又进一步。3月26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与菜鸟供应链签署了《业务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在信息系统和产品、全链路数字化升级、末端网络优化、行业协同和战略沟通和业务协调委员会等内容进行合作。

这预示着未来申通将会和阿里在业务层面展开更多合作。在目前的快递格局中,与阿里合作要好过独自发展,但这对于申通来说来的有些晚。

业务面临激烈竞争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在产业能力上,中国的快递市场规模要稳居世界首位,到202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2018年已经达到6000亿元);要积极打造“快递航母”,形成三到四家年业务量超百亿件(2018年,中通85亿件、韵达70亿件、圆通67亿件、申通51亿件、百世55亿件)或年業务收入超千亿元(2018年,顺丰控股的收入为909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两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政策不断鼓励航母级快递的诞生,这会让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纵观中国快递业,目前已经渡过爆发式增长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期,行业整体增速从2016年的51%下降到2018年的26%,行业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元/件下降到2018年的11.9元/件,整体价格的不断下行,快递服务业差异化缩小,业务及区域的壁垒打破后,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政策的出台、快递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中国特有的快递格局决定因素,使得中小快递公司加速出局。

2019年3月11日,如风达官方发布了一则“暂停公司业务公告”,公告显示,“为了达到战略转型,我司于2019年3月11日起暂停公司部分业务。”公告一出,整个行业一片哗然,员工纷纷上门讨薪,继而如风达拖欠员工数月工资的消息甚嚣尘上。

几乎在同一个月,国通快递也发布了一份内部文件,文件显示目前该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预计在未来公司仍将长期处于停工状态。

此外,全峰快递巅峰时期在全国有5000多个网点,日件量高达100万件,可前不久,全峰快递最后44辆运输车也被拍卖,这意味着全峰快递已无法正常经营了。

目前,中国的快递格局主要有三种力量,即直营系、通达系、电商系。

直营系以顺丰和德邦物流为代表,通达系以“三通一达”为代表,电商系以菜鸟、京东快递为代表,这三种系别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其中,阿里以菜鸟网络为核心,积极入股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其他快递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京东以电商快递为核心,从B2C市场慢慢进入C2C快递市场,以及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细分快递市场(例如,收购达达进入同城快递市场),京东快递的业务边界在不断延伸。

“三通”通过与阿里合作不断扩大电商件市场,它们通过与电商公司合作的方式不断壮大自身的市场规模。

因此,中国快递格局在短时间内很难像美国和日本那样高度集中,但一定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阿里的入股并不意味着快递企业可以高枕无忧,而恰恰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在阿里入股的快递企业中也有失败案例,北京星晨急便速递有限公司是原宅急送总裁陈平于2009年创立的一家加盟制快递公司,2010年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注资,2011年与鑫飞鸿快递公司合并,该公司主要为企业及电子商务客户提供国内小件包裹速递服务;但2012年3月,仅仅三年的时间,星晨急便被指关门,目前已经停止运营。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一定是在规模、业务量、运营效率、成本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企业,毫无疑问,申通的未来面临很大挑战。

对于公司的业务、运营效率、前五名客户占比不断提升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发信上市公司,但截至发稿公司没有任何回复。

猜你喜欢
申通中通圆通
申通快递:业绩精准达标后变脸不寻常
阿里巴巴入股申通快递
阿里加注快递业:花百亿成申通实控人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
圆通上市 赵薇将获利数千万
圆通速递 快递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