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现状

2019-08-19 18:00李小燕陈国龙赵国付
时代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应用型育人

李小燕 陈国龙 赵国付

“文化育人”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们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1998年,至今只有21年的发展史。刚开始是清华等双一流大学成为试点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一部分。宿州学院彰显文化育人特色,服务立德树人根本,坚持进行有组织的文化育人工作,建设特色育人平台,加强文化育人,为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与支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喊出以后,国家和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宿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该校,坚持立足地方,发展地方。宿州是一所文化古城,在文化育人背景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鼓励和指导在校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特别是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获得“安徽省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130项;2016年获得“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86项;2017年获得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85项;2018年获得高级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81项。我国进入了新时代,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问题上既享受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我们虽然在很多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很多奖项与荣誉,但是由于我们地方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师的专业程度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强度不够

我们固守的观念认为: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不够深入,我们的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不具有针对性。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环节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需要层层推进、渐进式转变,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强度,培养地方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为社会发展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调整着社会就业结构。就业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就能获得成功,就业是双向选择,不论是政府单位、还是企业单位,竞争都很大。数据显示,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招聘人数目标是7801人,报考人数多达193 680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日前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会上透露,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再创新高。

我校虽然也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课程教学不具备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理论知识生硬地讲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培养不够深入,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增加了课程,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不足

观念是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体系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和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意识不强,更多的是倾向于直接就业。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很多家长的观念还没有完成更新,“铁饭碗”说法还层出不穷,对于孩子的就业期望依然停留在公务员、事业编制等大众认为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在对信息工程学院2019届534名大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8%的同学就业期望是公务员、事业编、国企。高校大学生就业意向多数选择在大城市,特别是我院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一线城市的就业薪资更高、机会更多,因此多数学生选择离开学校,走向一线城市的企业。大学生仅仅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的公共课,没有从观念上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大学生对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批专业知识广博的教师队伍。但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一方面,宿州学院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地处宿州,地理位置远离省会城市等经济、科技较为发达的城市,工资水平较一线城市较低,很难吸收到专业技术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我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所差别,而且缺乏实践上的管理经验,在授课过程中讲授的理论知识较多,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转变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

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有利于为国家发展输送人才,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根据专业特色,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制定“双创”课程教材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等通识性双创教育类公共必修课,引进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类课程,开设《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创新执行力》《发明与专利实务》等双创实践类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技能。课程的深入开展需要优秀的教材,信息工程学院根据专业特色,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符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专业课程是大学生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信息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邀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专业学科带头人,编写符合我们学院专业特色,具有适应性的专门教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課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理论教育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根据不同程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从普及课程,到提高技巧技能的专业课程,再到创新创业各类实践课程,指导项目和活动为指导。

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

1. 组建导师教师队伍,提供科学指导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创业导师三支专兼职教师队伍。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联合培养“双导师”制度,建立由校内外知名教授、知名企业家、高管和创业成功者共计100余人构成的创新创业联合指导教师队伍,其中校外导师占比50%以上。2016—2018年组织参加校内外双创类培训近50场次、培训师资150余人次,召开形式多样的双创类研讨会、报告会等。

2. 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改进教学方法

建立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考核机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作为教师晋升和考核的标准,激发教师深度学习创新创业,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学生的热情。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等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身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先进行实习培训,积累经验后再进行创业。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平台

1. 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小组,提供理论指导

聘请创新创业课程专家、历年创新创业成功校友、企业优秀管理者成立创新创业指导小组,通过开展慕课网上教学、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指导。

2.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提供实践机会

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昆山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在共建课程资源。师资培训、冠名班、订制版、项目研发等发面开展合作,采用“2+1+1”模式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实现校企合作。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信息工程学院加强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联合育人的应用型IT类人才培养道路,毕业就业率和就业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得到毕业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按照学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具体要求,信息工程学院所有专业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安排2周的工程项目集中实训环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比赛,开展校级和省级大数据等创新创业比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和学院为学生提供政策以及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单位为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大学生创业风险资金,根据专业特色,支持互联网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新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更加完善,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多层次的系统整体,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机会公平与社会纵向流动,实现创新、创业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因此,要加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育人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全面发展有效重要途径,符合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顺应大学生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规律。创新创业教育为实现人才的双向培养提供路径。大学生是青年一代,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通过转变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广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06):89-91.

[2]王新.论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探讨[J], 2015(16):136—137.

[3]李妍雪.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J].青年与社会,2019(02):68-70.

[4]武卫华.学科竞赛项目驱动的学生能力训练模式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32 (5) :86-87.

[5]杨刚,陈丽平.区域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共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 (02) :73-75.

[6]倪迎华,付晓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 以河北省为例[J].创新创业,2016 (4) :40-44.

[7]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7) :7-11.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宿州学院为例”(2018jyxm1033)

(作者單位:宿州学院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应用型育人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