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过河咽喉通道选线优化研究
——以济南齐鲁大道北延工程为例

2019-08-21 06:18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8期
关键词:过河齐鲁路网

夏 涛

(济南市公路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构架的复杂化和居民需求的多样化,城市建设区域不断扩张,对与之配套的区域交通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区域交通网络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我国河网密布,水道繁杂,过河咽喉通道的优化设计是保证区域交通网络高效运营的重中之重。在城市建设区域内的过河通道,不仅要满足干线公路的运力需求,同时也要适应城市区块发展的规划设计,考虑配套市政项目的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融合[2]。

结合济南齐鲁大道北延工程案例,对城市内过河咽喉通道的工程选线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过河通道设计将与城市区块规划相互影响,其选线优化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项目设计概况

1.1 规划概况

齐鲁大道主要承担西部城区内党家组团、腊山组团、西客站片区内的交通出行。该通道建成后,直接联系南岸组团与北岸桑梓店地区中心,可以说是济南市实现“北跨”发展建设黄河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北跨”战略的一项关键性工程。

项目区域内道路网发达,与该项目相关的主要道路有京福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国道309、国道308、二环西路快速路、腊山河西路、济齐路及多条规划市政道路。

南岸按规划线位接顺齐鲁大道-济齐路交叉口,路线上跨济广高速和黄河南岸堤顶;北岸跨越堤顶后,与现状G309互通,远期线位可顺接裕新路-G308交叉口。项目路线全长约6.7 km,与上游京沪高铁桥间距1.2 km,与下游建邦黄河大桥间距3.1 km,与黄河基本正交。

1.2 技术标准

项目起点为现状齐鲁大道-济齐路交叉口,向北跨越济广高速,于美里湖路前落地,向北继续延伸,跨越黄河后,终点位于G309交叉口处,路线总长6.7 km。主线双向8车道(跨济广高速桥主线双向6车道),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设计车速为60 km/h。

2 地形地质特征

该区构造单元属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板块,二级构造单元为鲁西隆起。该工程位于鲁西隆起北部。鲁西隆起(Ⅱ)位于聊兰断裂以东,安丘—莒县断裂(沂沭断裂带的东侧边界断裂)之西,齐广断裂南部的鲁中、鲁东南山区和鲁西南平原覆盖区。北部、西部与华北坳陷相邻,东南与苏鲁隆起相接,东北部与胶辽隆起为邻。该构造单元受控于古隆起和聊兰断裂、齐广断裂、沂沭断裂带[3]。

3 总体设计原则

(1)以规划为依据,以现状为基础,设计方案符合道路功能定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4];

(2)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功能上适用并适度超前,满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的需求,技术上可行,引领“北跨”发展;

(3)因地制宜,注重经济的合理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减少占地,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4)桥梁建设采用国际上建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设备,在确保功能安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程方案,降低施工风险和工程造价;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工程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地质灾害;

(6)充分注重景观效果,将跨黄河大桥打造为地区标志性建筑。

4 方案研究

4.1 平面线位研究

根据该项目原有规划线位(见图1),结合该项目具体情况,在总体设计原则下,对线位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以下3个方案(见图2)。

图2 齐鲁大道北延工程K、A、B线线位示意图

(1)线位方案K

按原规划过河线位往下游平移200 m,即过黄河处线位距上游京沪高铁桥约1.2 km,距220 kV高压线110~230 m;北岸跨越堤顶后接顺原线位K;研究范围终于G308平交口。研究范围内路线全长约10.4 km,其中两岸大堤间距0.8 km,与上游京沪高铁桥间距1.2 km,与下游建邦黄河大桥间距3.1 km,与黄河基本正交。

(2)线位方案A

南岸路线上跨济广高速前与线位K一致,跨高速后往西侧紧贴京沪高铁布置;过黄河处线位距上游京沪高铁桥约0.3 km;北岸跨越堤顶后与G309平交,继续向北走行,线位可顺接裕兴路(规划主干路);研究范围终于G308平交口。研究范围内路线全长约10.2 km,其中两岸大堤间距0.9 km,与上游京沪高铁桥间距0.3 km,与下游建邦黄河大桥间距3.8 km,与黄河基本正交。

(3)线位方案B

南岸路线上跨济广高速前与线位K一致,跨高速后往东北侧走行;过黄河处线位位于京沪高铁桥和建邦黄河大桥正中间;北岸跨越堤顶后,线位往西北走行;与G309平交后继续向西北,直至接回线位K,线位顺接裕兴路(规划主干路);研究范围终于G308平交口。研究范围内路线全长约11.0 km,其中两岸大堤间距0.9 km,与上游京沪高铁桥间距2.1 km,与下游建邦黄河大桥间距2.3 km,与黄河基本正交。

4.2 平面线位比选

(1)与规划路网的衔接

线位K及线位A与原规划路网衔接较好,南岸符合原定的齐鲁大道规划路网位置,同时为北岸预留规划路网衔接条件;线位B与南岸规划路网衔接较差,占用规划腊山河西路过河通道位置。

(2)对规划地块的影响

线位K及线位A由于与规划路网衔接较好,因而对规划地块影响较小;线位B由于从齐鲁大道规划路网横向占用至腊山河西路规划路网位置,因此规划地块被不规则切割。

(3)对京沪高铁桥结构的影响

线位K中,过河通道与上游京沪高铁桥距离约1.2 km,对其结构几无影响;线位B中,过河通道与高铁桥距离约2.1 km,同样无影响;线位A中,与高铁桥距离约300 m,可能会对高铁桥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4)线形条件

线位K及线位A的线形条件较好,与原规划线位相差不大;线位B线形较差,绕行较远。

(5)拆迁量

线位K相较原规划线位,避开南岸郑家店村及北岸东秦村,途径南岸段家庄村,有一定拆迁量;线位A南岸途经范庄村,北岸途经邱岸村,拆迁量较大;线位B南岸从郑家店村和蒋家庄村中间穿越,北岸避开现状村庄,拆迁量小。

4.3 综合比选

从以上比选可知:线位B虽然拆迁量最小,但线形较差,路线总长较长,且占用规划过河通道,切割规划地块,各方面影响较大;线位A线形好,与规划路网及规划地块的衔接较好,但由于与京沪高铁桥距离过近,可能会对其结构产生影响,不利于两座大桥日后的运营及维护;线位K虽然仍有较大的拆迁量,但与京沪高铁桥及规划的腊山河西路过河通道相隔距离适中,适应现有的路网及区块规划,同时拥有较好的线形条件。表1为线位条件比较。

表1 线位条件比较

经综合分析,该项目拟推荐采用线位K。

5 结语

通过对齐鲁大道北延工程线位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区域内过河通道必须遵循路网及地块规划。该项目中,线位B由于与规划不相符合,因此被排除,线位A与已有过河通道过近,线位K是最合理的方案。

(2)已有桥梁的存在对新建过河通道的选线影响较大,需要考虑间距过近时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该项目线位A距离京沪高铁桥过近,即便不会产生结构安全问题,对于日后的建设、运营、维护、安全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3)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沿河、沿江城市普遍会遇到过河咽喉通道的建设问题,方案研究一般需要全盘考虑,如防洪、航道等问题需要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相较于一些中小型河流来说需要更高层面的周密设计。

猜你喜欢
过河齐鲁路网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过河
过河
拆桥过河
齐鲁声音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