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活动中的诚信风险防控

2019-08-21 03:09俞盼盼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医院

俞盼盼

【摘要】科研诚信是科研活动的基石,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更是突出了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医院是科研诚信失范事故的频发单位,本文通过分析科研诚信失范行为的产生因素,提出从源头上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措施,需从科研过程管理、科技评价制度、科研诚信宣传、问责惩戒机制入手,将科研诚信教育深入人心,规范科研行为,有效防控科研活动中的诚信风险。

【关键词】医院 科研管理 诚信建设

近5年来,学术界发生了3次出版集团的大型撤稿事件。2015年3月出版商BioMed Central撤回43篇文章,其中41篇来自中国,涉及到38家医院。国际出版集团Springer于2015年8月撤掉其下期刊中的64篇文章,2017年4月又撤掉了其下杂志《肿瘤生物学》中的107篇文章。其中《肿瘤生物学》撤下的107篇文章作者全部来自中国,涉及到96家医院。可以发现医院在研究职能分化过程中没有筑牢好科研诚信的城墙。同时《肿瘤生物学》撤稿事件也将科研诚信问题推向了热点。学术不端、科研失信是悬在科研人员头顶的高压线,防范科研诚信问题是科研管理者的重要命题。医院作为诚信风险防控的重要领域,既要维护科研生态圈的风清气正,又要在研究型医院建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1、医院科研活动中常见的失信行为

科研活动中的失信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虚假信息,另一类是盗窃他人成果。提供虚假信息常见的有在科研项目申报、科技奖励评审等活动中学术经历作假,职称作假,文章作者排序作假;在项目执行时伪造实验结果、开具虚假发票套取经费;在文章发表时使用不真实的实验数据、仿造同行评议等等。另一类是盗取他人成果,最常见的就是文章的抄袭和知识产权的剽窃等。

2、科研诚信问题的内在因素分析

2.1社会浮躁,急功近利风气明显

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件对于未知的单纯探索,但当其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挂钩时,科学研究日渐功利化,甚至滋生了急功近利的风气。科研人员盲目于为项目立项而申请项目,为文章发表而发表文章。偏离了科学研究最根本的意义,漠视严谨从学、开拓创新精神,从而更容易出现失信问题。

2.2 认识不深,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部分科研人员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认识不够。多数科研人员能明白造假、剽窃之类等的违背基本道德的行为属于科研不端行为。但是对于随意的文章挂名、实验实施过程外包、文章代写代投等灰色领域却更为包容,认为只要数据是真的就行,却没意识到这些过程中可能出现造假行为,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2.3侥幸心理,监管惩戒力度不够

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仅改变一张图片等这种“小事情”不会被人发现,侥幸心理明显。同时根据赵令锐在《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状况分析》中描述只有约三成的科技工作者知道学术不端行为者受到了处罚,说明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问责惩戒力度不够,存在“大事化了,小事化无”、“家丑不可外扬”的情况。

3、医院科研管理防范诚信风险的措施

3.1 完善职称晋升制度和科技评价制度

201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四唯”专项清理活动,清理在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高科研活动中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做法。现行医院中的职称晋升制度和科技评价制度也应进行完善,职称晋升不能盲目加入科研成果的阈值,应当分类别实行不同的考核指标。科技评价中加大社会服务的比重,多维度平衡评价,破除“四唯”的枷锁。

3.2 加强科研活动过程监管和结题管理

不管是科研人员还是科研管理人员,对于科研活动多关注于“起”,忽视了“末”。例如科研人员偏向于追求项目的立项,但是对于项目的结题却不尽如人意。科研管理人员注重指标上的增长,而忽视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题管理。应该制定年度汇报和中期汇报制度,公开不达标名单;适时对科研活动进行抽检,敦促科研活动的严谨规范;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质量管理,促进科研活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3 多渠道宣传,提高科研诚信意识

目前,欧美国家不少大学,例如纽约医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已经将科研诚信列为博士生的一门必修课,这给我国科研诚信的宣传带来了新思路。除了当前常见的向学生及科研人员分发科研诚信小册子、悬挂科研诚信展板、开展科研诚信宣传講座等宣传方式外,还应该将科研诚信引入研究生素养课,强制研究生学习科研诚信,强化意识;同时可与党团教育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使得科研诚信深入每一位学生、每一位科研人员的脑海,提高科研诚信意识。

3.4 完善问责制度,加大惩戒力度

防范科研不端行为,既要自律,也要他律。完善文章惩戒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主流观念上诚信问责制度主要可分为事前问责、即时问责和事后问责三大类型。即事前进行“预防性”警告,事中进行各种诚信审查,事后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罚。特别要注重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戒不能“鹅毛般轻飘飘”,从严从重才能起到警示作用。只有建立全链条式的问责制度,严惩科研失信行为,才能将科研诚信问题防患于未然,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结语

诚信是为人之本,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没有科研诚信,科学研究将会沦为一场闹剧。例如科学史上的十大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影响了科研人员自身,更违背了科研公平,使得人们质疑科学的真实性。社会浮躁和道德滑坡滋生了科研失信行为,管理不严给了它生长的空间。医院作为科研诚信失范多发领域,更应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科研活动过程监管,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建立建全问责制度,加大惩戒力度,强化科研诚信宣传,从本质上杜绝科研诚信失范行为,为建设研究型医院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丛杭青,顾萍.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与特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晏妮,李劲,胡晓霖等.医药科研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业, 2015(24):21-23.

[3]赵令锐,陈锐.科技工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状况分析-基于第三、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J].调查报告.84-89.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医院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