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旅游不文明行为对策研究

2019-08-21 03:09杨兴莲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危害对策

杨兴莲

【摘要】近年來,国内的旅游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旅游人数每年都会突破新高,“大众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人们素质提升却没有赶上生活水平提升的步伐,不文明行为依然层出不穷,有的甚至“闹”到了国外,由此可见,改善人民不文明旅游的行为势在必行。

【关键词】不文明旅行 危害 原因 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这也就带动了游业的蓬勃发展。闲暇之时,我们更多的会去选择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时光。但是人们思想品德的提升却没有赶上生活水平提升的步伐,参加旅游活动时,游客不文明行为愈演愈烈,游客的做法与旅行的意义也背道而驰。游客旅游文明的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公民的道德水准。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而不文明行为却层出不穷,这着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界定及表现

(一)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界定

要制止不文明,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是什么。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或景点中对景区环境及景观质量可能造成危害的行为即为不文明行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不文明的行为是游客不自觉地揭示人性中潜在的“邪恶”事物,其中包括:在公共场所不文明的行为、环境污染、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道德习俗等。

目前来看,业内对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学者都会给出自己认可的概念,但是这其中的表述都主要涉及到“不遵守”、“破坏”、“随意”等词汇。虽然目前来说不文明行为的概念还是一个泛化或者窄化的界定,但是总的来说都会与个人的道德素养联系在一起。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

近些年来,出境旅游的游客也在增多,国外媒体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报道和批判,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如高挂到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地铁站的文明标语“中国游客不得在此景区高声喧哗、乱丢垃圾及乱写乱画”,并且专门用了中文进行书写;在法国卢浮宫外设置的文明标语“禁止随地大小便”;在德国古城特里尔市马克思故居设置的文明标语“禁止吃零食与吸烟”等等,且这些都赫然用中文进行书写,历历在目。

除了之前所列举的不文明旅行行为,笔者再举一下发生在国内的不文明旅游事件:如2018年3月24日,武汉大学“樱花劫”事件。有网友上传了一段发生在武汉大学赏樱花期间所发生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在该段视频中,一男子为体验“樱花雨”,在夜色中疯狂的摇晃樱花枝干,伴随着“簌簌”的声音樱花纷纷落下,强行制造了一场人工“樱花雨”。

二、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影响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还会对他人、公共空间和环境造成伤害。从景区角度来说,这些不文明行为会给景区的环境造成一定得破坏,给景区的管理带来一定得困难。给旅游景区的环境管理和景观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从游客角度来说,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但会给其他同行游客造成“视觉污染”,破坏旅游氛围,影响旅游质量,有时还会给他人带来一定的人身安全隐患。从根本危害来说,旅游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导致旅游景区吸引力降低,旅游价值下降,还会危害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海外旅行的负面新闻,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民众的反感,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在海外旅行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当我们展现给他国是一个有文明,有素质的形象时,我们就会赢得他国公民的尊重。所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应当以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游客,对自己,对国家,都是有利的。

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原因

(一)相关法律法规空缺较大

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较晚,游客旅游行为的规范大多数是靠道德上的准则,在相关法规的制定上,还不是很完善。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频出,我们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罚。但是,“有法可依”做到了,“执法必严”的实施却不那么近人意,目前监管力度不大仍是一个大问题,法律只是变成了字面上的条条框框,真正的实施起来却变得十分困难。法律中所指的不文明行为是少数的,而种类极多的不文明行为,在法律中还处于空白地位,没有针对性的条例进行处罚。这就致使,旅行管理方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无可奈何,有些旅游者肆意的放纵自己,恶性循环,有的甚至变本加厉,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尽管《旅游法》实施近五年,但依旧存在着旅游不文明行为。引导文明旅游行为不仅对提升公民个人素质起到重要作用,更是关乎到营造国家的良好文明形象。

(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主要是一种私德文化而非公德文化,这导致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只注重个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感受,而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缺少公德意识;且对社会公共空间与陌生人存在一定的漠视,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一部分人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极端利己主义。

在我国,自古以来每个家庭住宅在外部基本上都建造围墙,通过这样一个环绕,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结构,与他人隔绝,只关注自己家园的一方土地,而围墙外发生的不管好事坏事都与自己无关。反观国外的家庭住宅,建造围墙的习惯不多,国外的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团体,与中国的结构很不同。因此可以从这方面来看出,国人自古重视个人空间,轻视公共空间,这或许就是导致人们旅游时对公共文物破坏的不重视、随手乱扔垃圾等行为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文化素质的发展赶不上物质的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内心浮躁,很多事情往往以利益为重。在精神文化的建设方面,却往往忽视,形成了短板。第一,时间上的普遍性,即不文明行为出现的时间较为久远,从旅游行业开始不久便出现了,一直存在到今天;第二,年龄结构上的普遍性,即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年龄构成比较广泛,小到哇哇学语的幼儿,大到满头银发的老者,都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四、对不文明旅游行为采取的对策

不管是从旅游业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立场出发,其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文明旅游与提升游客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并对比付诸行动。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对于旅游景点景区这类公共领域,若没有相关规定与管理,最終可能连个人权利与自由都无法得到保障。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是势在必行的,要努力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产生帮助。

(一)加强宣传教育

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文明旅游得良好环境,强化游客自身旅游素质,打造和谐旅游氛围。使人们意识到不文明旅游所带来的危害与严重性才是文明旅游宣传的最终目的,同时,应该注意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利关系。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不文明旅游的宣传对象不仅应该包括游客,还应该包括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和旅行社等旅游相关的从业人员。

(二)旅行社发挥作用

旅行社可以在推广时,将文明旅游纳入旅行说明中,在游客参与活动时,严格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对旅游市场的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了旅游活动的管理。旅行社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将文明旅游的条款纳入旅游合同,让游客提前支付押金。若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不违反有关规定,旅游结束后将退还所有押金,甚至可以为其本次旅游项目打折扣,减少一定的费用。如果在旅游途中中不听劝阻,可以扣除其所交的押金,并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游客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好的反映,过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所好转。旅行社在出发前,导游应对游客再三的进行强调,可以将旅行准则做成宣传单页,以防游客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做出不文明之事。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避免游客不文明行为,除了注意相关的文化引导之外,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惩治不文明的旅游活动,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而且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从实践的角度看,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其赋予了景区管理者一定的管理权,以此惩罚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可是,法律也并不是万能的,除了法律之外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日常提醒与引导人们文明旅游,使文明旅游成为成为一种习惯才是重中之重。

(四)追究“出轨”责任

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旅游不文明行为,实施游客“红黑名单”制度,加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旅行者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当日实施。这个旅游不文明档案的建立也提出了一个对不文明游客进行问责的制度。首先,要从法律规定中建立“不文明行为”纪律措施,让人们从心底深处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其次,对不文明行为的制度约束是零容忍。第三,从行政角度来进行约束,调节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成为一种自然行为。

结论

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社会氛围及其国家形象,同时这种行为日益严重,因此它已经到了必须要整治的时候了。面对中国旅游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文明旅游处于正常状态,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只有形成良好的自身文明意识,才能使文明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并且确保“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消失,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参考文献:

[1]罗琳琳.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J].中外企业家,2018(06):241.

[2]陈波.不文明旅游行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8(02):25-26.

[3]李萌.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01):26-28.

猜你喜欢
危害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