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活动探索

2019-08-21 03:09杨波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公益大学生

杨波

【摘要】党的新闻资料和“十八大报告”频频出现“公益”两个字,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再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这样一句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可知党和国家“公益”非常重视,党呼吁公益精神的培育,其必然要求“公益”在教育领域有所体现。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响应党对公益要求的需要。公益精神是公益主体关怀和帮助公益客体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和高尚人格,也是甘愿奉献精神、好施仁爱意识、公德责任意识、团结互助精神的体现。其能推动美好生活的建设,加速实现中国梦。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公益精神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甘愿奉献精神缺乏、好施仁爱意识淡薄、公德责任感不强、团结互助精神欠缺等。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从微公益着手,以爱护动物保护地球,真爱生命器官移植宣传为主题系列微公益活动,探索教育使大学生从利己转向利他, 使其拥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公益 大学生 奉献精神 仁爱意识 团结互助

一、学生参与公益的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现状分析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发放2000份随机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80份,调研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具有奉献精神,并且约有一半的人参与过微公益。但三分钟热度的大学生超过一半,一直坚持的仅占比27.94%。其中60.78% 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参加微公益活动,认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需要去践行的,只有4.4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其中,有70.73%的大学生参与过微公益活动,占了较大比重,而30.27%的大学生不知道微公益活动也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根据调查, 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微公益进行爱心奉献,有较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相对于没有参加过的30.27%的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则是自身经济能力的问题。

2、奉献精神缺乏持续性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所参与的公益活动往往难以为继,公益活动具有临时起意的特点,导致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虽高,但参与度较低、持续性不足。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无稳定的固定收入,没有办法对于类似“疾病筹款、网络拍卖”等需金钱资助的微公益项目进行参与或是说参与度较低。而基于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来发起“能量筹集:蚂蚁森林”“点赞、转发、关注”等类别的微公益活动获得学生较高关注和参与。

其次,调查可得知,从未坚持过微公益的大学生占少数。再者占较大比重的三分钟热度的大学生,因其微公益的公开透明度、真实可信度尚显不足,使得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参与功利性动机、认知不足、怀疑微公益可信度等主观因素。从某90后女生利用天津爆炸事故微博骗捐事件,再到男子假扮“知乎女神”骗捐事件,网络公益界掀起了信任风暴,这些缺乏监管部门监督的“骗捐门”事件的频繁发生,一次次地透支人们的善意,让原本充满善意和温暖的爱心逐渐变得冷漠。公益团队实力参差不齐、线上和线下公益宣传脱节、学校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和社会助力不足等客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微公益参与度。

3、微公益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对策

微公益定义:微公益是指以个人为主体,从微不足道的公益活动做起,人人参与其中,借助各种简单便捷的参与方式,将微不足道的爱心力量聚集起来,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进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系列公益行为。

加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精神。大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深刻体会和加强对奉献精神的理解。大学新生的自我服务精神主要体现在服务自身、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这三点。而微公益正是一种倡导服务自身、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与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责任心与爱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要对微公益进行正确的解读,我们应道其主要体现在“微”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参与微公益活动的主体上来说,微公益重在人人参与其中,使微公益行动更有力量;第二,从微公益的内容上来说,发现身边微小的事情,把微小的爱心付诸行动;第三,从公益的参与方式上来说,通过各种简单捷径的参与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身边的微小事情。

4 、以“微公益”为切入口,以活动为载体

“微公益”活动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给予需要帮组的人帮助,但往往也因为事情的微小、细小,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注意力,容易被遗忘,难以持续进行。而且活动缺少长期有效的积累的话也无法形成鲜明有特点的活动,缺乏对大学新生的吸引力。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微公益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常态化特点。常态化地开展微公益活动,形成固定的活动形式,从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塑造成高校特色学生活动。另外,也要注重活动的传承性,吸引以及培养一批热爱微公益、熟悉微公益活动操作的新人,保证微公益活动的稳定性、长期性和常态化,从根本上保持高校微公益的可持续发展。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系发现微公益的特质,以系部学生为基础将微公益设置为了以爱护动物保护地球,真爱生命器官移植宣传为主题两系列微公益活动,并且在每年的5月和6月持续开展起来,以探索教育为主,实践性活动促进大学生从利己转向利他。

每年的5月开展以爱护动物保护地球,从关爱弱小的微公益活动开始,从流浪狗儿、孤寂的空巢老人和弱势的残障儿童是社会不容忽视的三个问题,创造性地将无助的流浪狗儿、孤寂的空巢老人和弱势的残障儿童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这三个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进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此系列活动将有助于大学生改善长久以来对大众对流浪动物的认识,让社会付出变成一种社会投资。以微公益活动促使他们的爱心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

每年6月联合红十字会一同开展真爱生命器官移植宣传为主题系列微公益活动,以围绕“生命之约,大爱传递”活动主题,我街道深入各社区积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活动。让大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器官捐献活动,协和街道组织各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无偿献血知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器官捐献知识》、《急救常识》等宣传资料。通过一系列宣传,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大力推廣普及人体器官捐献理念和知识,促进社会及民众对遗体组织器官捐献的认识、认知、认同。

5 、微公益提升大学新生的能力、思想境界

通过有效的理念倡导, 微公益能够让大学生将理想追求与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使得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热情得到不断的提高,自信心得到不断的提升。其次,微公益活动具有广泛的外延性,它可与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相结合,从多方面促进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经过系列微公益活动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会社团成员从200人增加到1800人,经过系列微公益活动,达到提升大学新生的能力、思想境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淑君,左晓华. 试论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青春岁月,2010,(24).

[2]陈琪.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公益精神培育探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3.(186).

猜你喜欢
公益大学生
公益
公益
公益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益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环保公益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