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研究

2019-08-21 03:09曹永年
商情 2019年34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扩招规模日益加剧,高职院校的自我定位、教育目标、生源培养模式已经初具特色。但是依然存在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生重工轻商,教师企业实践经验薄弱,社会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现代学徒制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具有现代性、实践性和服务性,对校企合作、订单合作进行深化运作,对于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培养具有良好效果。但也出现一些诸如校企衔接失衡,企业人才被盗,学徒身份尴尬等问题,本文将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商科专业发展前景出现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商科专业 现代学徒制 对策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工学结合,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需要各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让学生在专业老师或者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种培养方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在学校企业之间架起桥梁,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人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机会进入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以学生身份去学习,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学徒过程中,不断提高应用能力。

一、高职商科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商科专业即《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文件中的“财经大类”,包括财政金融类、财务会计类、市场营销类、经济贸易类和工商管理类。其中我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前三大类,尤其我所任教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于2018年9月首次招生。由于商科专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各高职院校的商科专业招生依然火爆。

与工科专业相比,商科专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为满足岗位需求,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目前各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均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弊端

商科专业下辖诸多不同专业,每一专业的侧重点和岗位需求均不相同,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紧跟市场,精细分类。课程设置方面无非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不能体现高职学习的系统性和商科专业的针对性,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薄弱

商科专业教师整体缺乏企业实践背景,很多都是应届高校研究生招聘过来,没有任何从业经验,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空洞讲授理论知识。

(三)校内校外均缺乏实训基地

各院校商科专业均在政府或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建了各类型校内实训基地,但这些实训基地多是仿真无法达到真实的效果,学生也只是掌握软件操作和流程,具备程式化和固定化特点,无法展现真实环境中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而诸如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复杂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都是在仿真环境下无法锻炼的。

二、现代学徒制在我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是合肥市政府管辖的一所公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其中经贸旅游学院是商科类的二级学院,包含有会计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我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是在顺应国家互联网+大背景下于2018年首次公开招生的新专业,作为该专业的专任教师,我是金融专业出身,并在大型国有银行有四年的工作经验,本身具备专业和企业背景,在教授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金融专业的特殊性

金融专业学生不适合现在普遍实行的“订单式”、顶岗实习等形式,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是同金钱直接打交道的,又是隐私性极高的行业,一般银行只有和用工人员签订了正式用工合同,才会放心传授知识。因此金融专业如果还是套用传统学徒制方法,只会知道皮毛,核心内容涉及商业风险过大,根本无从得知。

(二)认识实践不到位

构建现代学徒制讲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但很多学校包括我校即使认识到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但在与企业对接联系上,仍然收效甚微,大多都是学生自己毕业出去找企业实习。更別说在校期间有企业讲师授课或者订单式教学了。

(三)专业教学体系有待成型

因为是新专业,在针对我校学情、生源、区域就业等实际因素的考虑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材选定、软件配套、就业前景等诸方面还需紧随时代的步伐,如果不能在第一届学生的三年专科学习中保持与时俱进,势必产生人才与时代严重脱节。

(四)校外实训基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有限

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共同构成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要支撑,各高校现在在国家政策扶持、政府资金供给上都尚且充裕,所以都投入了大量资金采购设备和软件,但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合作企业的支持和配合,校企联系较为松散,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企业安排的岗位、工作内容与实训要求不相配,企业指导老师缺位等现象均大为普及。

三、金融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

(一)在校期间,细化岗位

金融专业主要面向银行综合柜员方向的培养,但每个人擅长的不同,有人语言沟通能力强,有人天生对数字敏感,有人有投资理财的分析和判断,在互联网金融专业大一新生报到之时,对其做一次风险测试和岗位适应性测试,聘请相关金融企业人员在场,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划分较合适的学徒制试点岗位,而不用一个个尝试再去一个个排除,根据天性直接找到较合适的岗位。

(二)加强校企双方师资培训

寒暑假期间,校方将金融专业教师派遣到金融企业,根据其主讲课程和主要研究方向,分配不同的技能培训,金融企业安排一名专业骨干对教师进行一对一技能培训,培训结束进行技能考核。同时企业也需要将相关业务骨干安排到学校进行考核,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知识的教学技巧和学生心理知识的引导,结束前进行考核。

(三)加大与金融企业的合作

由学校牵头,市场介绍资源,政府给予政策倾斜,与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岗位选择和三年岗位专业培训,约定学生合格毕业即可进相关企业的对口岗位实习。这一举措会大大缓解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焦虑,解决金融企业担心学生专业性不足忠诚度不够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双方的烦恼,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因为工作对象特殊,不能简单复制工科类的“学徒制”,在我校又是第一次招生,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但目前学生数量较少,专业教师有限,配套条件不完善,还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合力,坚持理论实际相结合,继续探索学徒制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长期的职业技能学习技巧,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恩.刘娜 高职金融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

[2]张法坤.商科高职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专家论坛,2019.

[3]李春杰.构建以成果导向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化视野,2019.

作者简介:曹永年(1985年2月),女,安徽省合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会计、金融专业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对策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