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路径研究

2019-08-21 03:09莫鲁生刘程程刘晨妮韩保平
商情 2019年34期

莫鲁生 刘程程 刘晨妮 韩保平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践者和见证者。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新型劳动者,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艰巨和光荣的历史使命。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因此,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立德树人的重任,就必须抓好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问题。只有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才能保证我们党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

【关键词】新型劳动者 存在的问题 培养的路径

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就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素质如何,是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试问,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保证我们国家千秋万代不改变颜色,要保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没有大批高质量的人才怎么行?

一、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是历史的要求

“春去秋来气象万千,时代发展科技领先,與时俱进不可等闲,培育新人适应发展”。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教育部2018年 2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就为高校培养什么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1、 新型劳动者的标准是什么。进入21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发展时代,在这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者不仅仅是只有掌握了一般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了,而是需要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总书记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2014年习近平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要做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四点要求。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又提出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四条要求。按照总书记的这八条要求,新型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崇高理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2、社会矛盾的变化需要新型的劳动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社会总量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持续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已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部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美好是生活也使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需求层次会更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就成为我们党的工作的着力点和中心任务。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深化改革和完善阶段;城市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战略需进一步改革充实;我国农村社会正向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阶段;人民生活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劳动者无论从数量还是素质的要求都是比较多的和比较强的。只有具备现代新型劳动者的素质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也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培育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短板所在

大学是干什么的《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抓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不同,但在教育必须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认识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的大学说到底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弱点和难点是什么?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能否担当起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重任?这不仅是对高等职业院校能否担当起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的考验,也是对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育人能力的考验。但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他们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1、在校大学生的短板之一是部分同学精神缺“钙”。应当看到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主流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但是在他们中间部分同学还存在着影响他们成为新型劳动者的短板:缺乏理想信念——一心光想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时刻光想玩;缺乏健康心理素质——往往走极端;缺乏辛勤劳动理念——光想一夜成名,这些人的理想信念远大抱负未能正确确立;呈现出的精神状态是“学习无劲头;工作没干头;手机不离手;整天混日头”。归纳起来就是“四缺”:缺乏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缺乏承受艰难困苦的心理素质;缺乏严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缺乏创新创业的埋头苦干的踏实精神。

2、在校大学生的短板之二是家庭对部分同学的溺爱。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学生们的成长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长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大都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专业书”、“‘闲事少管一心学习”,“望子成人、望女成凤”成名成家等期盼。这些思想已经成为当前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生活现状的写照和培育子女的指导思想。由于家庭对子女的过分“关爱”,几位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搞服务、搞保障,可谓是“辛辛苦苦、精益求精,方方面面、滴水不漏”的确对孩子的服务保障到位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为“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没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公子哥”、“阔小姐”,造成这部分同学存在着怕苦怕累的“骄娇二气”思想作风;缺乏自理、自律、自力和动手能力,呈现出高分低能的弊端;这部分同学不仅在生活上贪图享受害怕吃苦,而且在思想上还比较固执、自私,即缺乏团结互助精神也缺乏奋发向上的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而这部分同学对于我们高等职业院校把他们培养成新型劳动者带来了工作的难度和韧度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型劳动者的基本路径研究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前提。总书记告诫我们:把“三个倡导”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高等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可以具体开展分步实施教育:大一的学生可以进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加深了对两个问题的理解:一是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二可以重点进行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有共同理想;要弄清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大三的学生可以侧重进行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明白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什么;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大四的学生,可以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养成尊法、学法、用法的习惯,增强依法办事的素质。在教育中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这是主渠道必须下功夫抓好)、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听英模人物报告、电影周、歌咏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要求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成为树立崇高理想,补短板的灵丹妙药和补钙的营养剂。

2、加强机制建设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重要途径

(1)加强领导 建章立制。学院党委要坚持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院党委要建立定期召开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议事制度和专题会议制度,从领导机制和各种制度上落实

(2)抓好教育機制的建设。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要建立学院领导听课制度;建立师生听课评课制度;开展“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的评比活动;进行最美教师、双师型教师评比活动等。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和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因势利导的教育,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适时开展就业形势的教育,确保学生的思想在社会的“压力下”保持前进的动力,又保证学生在前进的人生旅程中“风吹不迷向,沙打不迷航”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3、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融合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关键。

(1)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宣传载体的作用,增强校园文化在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文化育人的作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一定的文化载体。在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它们的建设和作用发挥的。

(2)抓好与社会的联动。在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育人过程中学校要与社会紧密结合、紧密联系、同步协调共同发力把育人工作做好。要利用入学教育、节假日教育、重大活动教育等时机展开对学生的教育。通过形象生动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学生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社会的大课堂中受到震动、受到激励、受到教育从而起到了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人生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曲折性,从而懂得人生需要自主、自重、自尊和自爱。所以,在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育人过程中不能忽视与社会联动的作用要把培养新型劳动者的重任牢牢的与社会这一大课堂紧密融合在一起,注意发挥社会大课堂这一学校课堂无法替代的作用,用鲜活的实例对大学生进行鲜活的教育。

(3)抓好与家庭的沟通。学校、社会和家庭这三者是学生成长生活的空间,要达成教育的目的,这三者必须构成“三位一体”的联合体。学校要主动、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和家长建立联系,做到常沟通、常交流、共同发力、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相互作用、相互支持,把工作做到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作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以严为爱、以教为主、以管为辅、重在引导”的管理理念和“爱心关怀、细心教育、诚心感化、精心管理”的教育管理方法。从思想上引导,从生活上关怀积极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使学生从“三位一体”的紧密融合的工作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感动和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激发同学们的奋发向上的内动力,使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工作落实的实际工作中。

培养新型劳动者工作是一项严肃性和艰巨性光荣使命,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取培养新型劳动者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陈达云,张鹂.办好高水平民族大学的本科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 2019-01-01.

[2]王高贺,郭文亮.“双一流”建设的问题审视和发展路向——学习习近平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J].理论月刊. 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