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9-08-23 02:35胡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水稻产量

胡鹏

摘要    为明确控失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施肥)、控失肥常量施用和控失肥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肥常量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水稻增产11.11%(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纯收益增加13.27%,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控失肥减量处理产量较农民习惯处理增产1.45%、纯收益增加4.28%,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失肥料能够节本增效,以控失肥常量施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水稻;控失肥;产量;产量构成;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015-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水稻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20万~226万hm2,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粮食作物的40%和50%[1-2]。控失肥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由传统化肥添加一定比例控失剂改良而成[3-4],通过“网捕”肥料有效养分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5]。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控失性肥料可以解决土壤二次污染问题,具有控释肥不可替代的环境优势;且可影响作物产量[6]。基于控失肥养分流失率低,本试验通过研究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控失肥在水稻种植上的最佳施用量。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5—9月在安徽省巢湖市中垾镇宏扬家庭农场进行,当地习惯种植制度为水稻—小麦轮作,前茬作物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供试土壤为水稻土,耕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全氮2.0 g/kg、有机质30.0 g/kg、有效磷24.0 mg/kg、速效鉀148.0 mg/kg、pH值6.5(供试基础土壤养分测定:全氮用半微量凯氏法[7],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有效磷用0.5 mol/L NaHCO3浸提-比色法,速效钾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pH值用土水比为1.0∶2.5电极法[8])。

1.2    供试材料

48%控失肥(25-8-15)和活性控失尿素(含纯N 46%),由安徽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45%普通复合肥(15-15-15),江西开门子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普通尿素(含纯N 46%),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供试作物为中稻,品种为隆两优华占。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即基肥施45%普通复合肥(15-15-15)675 kg/hm2、蘖肥施普通尿素225 kg/hm2、穗肥施普通尿素150 kg/hm2;控失肥常量施用处理,即基肥施48%控失肥(25-8-15)630 kg/hm2、蘖肥施活性控失尿素150 kg/hm2;控失肥减量施用处理,即基肥施48%控失肥(25-8-15)540 kg/hm2、蘖肥施活性控失尿素90 kg/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双苗穴栽,行株距30 cm×15 cm。基肥于大田耕翻灭茬后、耙地前按计的施肥量均匀撒施,分蘖肥于水稻移栽后5 d撒施,穗肥于水稻拔第二节时撒施。田间水管及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一致。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水稻成熟前1~2 d,每小区对角线法采样3点,每点2穴地上部考察水稻产量构成。水稻成熟后,小区全部收获,脱粒风干后测实产。

1.5    数据处理

应用Excel 2003和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控失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见表1。控失肥常量处理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 017 kg/hm2,增幅11.11%。控失肥减量处理水稻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1.4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构成中有效穗数、成穗率均以控失肥常量处理最高,但与其他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穗实粒数以控失肥常量处理最高,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和控失肥减量处理分别提高9.86%和3.89%,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

2.2    控失肥用量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经济效益见表2,产值与产量结果一致。水稻产值以控失肥常量处理最高,较控失肥减量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加9.52%和11.11%,增产均达到显著水平。控失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肥料成本减少151~536元/hm2,人工成本减少50元/hm2,有效减少了肥料和人工投入成本。控失肥常量处理和控失肥减量处理效益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 916.4元/hm2和941.1元/hm2、增收13.28%和4.29%,其中控失肥常量处理增收达到显著性水平。产投比控失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且达到显著性差异。从经济效益分析可以得出,在水稻生产上施用控失肥料能够节本增效,以控失肥常量施用效果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控失性肥料具有许多优势,按作物需要释放养分,肥效长且稳,环境友好,不存在污染土壤问题[9]。其良好的农学效应和环境效应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供了重要的施肥技术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上施用控失性肥料较农民习惯施肥提高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实粒数来实现,且控失肥常量施用处理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增产原因可能在于控失性肥料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持续的养分供应,保证叶片高效光合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水稻上施用控失性肥料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水稻追肥次数,节省追肥人工成本,提高产投比,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地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来看,控失性肥料在水稻种植上施用效果较好,其中控失性肥料常量处理产量、效益和产投比均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分别增加11.11%、13.28%和21.03%;控失肥料减量处理产量、收益和产投比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45%、4.29%和33.06%。因此,本地区水稻生产上控失性肥料常量施用节本增效最佳。

4    參考文献

[1] 常志强,李诚.安徽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机科技推广,2017(9):25-29.

[2] 余世铸.安徽水稻生产机械化形势分析[J].农业机械,2006(10):117.

[3] 白珊珊,万书勤,康跃虎,等.不同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7,32(1):149-155.

[4] 李登云.控失性肥料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管理,2018(2):1-2.

[5] 殷寒旭,马友华,杨书运,等.控失复合肥对稻田CH4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6,31(1):49-52.

[6] 赵士诚,沙之敏,何萍.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在华北平原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3):517-524.

[7]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8] 刘荣豪,陈永莲,梁晶,等.控失肥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3(1):89-90.

[9] 李磊,安浩军,岳茂武,等.控失肥与普通复合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6.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水稻产量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