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性猝死及猝死急救的研究现状

2019-08-23 05:40彭逸群
人人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急救现状

彭逸群

【摘要】心脏性猝死是指相关急性症状发作后的1h内会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国增高的心血管病发生率,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当心脏性猝死发生时,科学的急救能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討论猝死及猝死急救的研究现状,从其临床现状、急救措施、防治措施及现状等方面阐述,旨为今后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急救;现状

猝死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外因直接引起的自然死亡,猝死由病因可以分为非心脏性猝死和心脏性猝死,其中心脏性猝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猝死会引起心搏呼吸骤停,这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猝死发生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很大威胁,抢救生命的关键措施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及时、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临床现状

心脏性猝死在我国发生的病例每年约54.5万。基础生命支持应在心跳停止4 min内进行,并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在8 min内,则病人的生存率可提高至43%。因此,心脏性猝死发生在黄金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则患者有32%的可能性被救活,在4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可能性救活。在我国目前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在美国迄今为止已有约5000万人接受过心肺复苏的初步急救术,但我国心搏骤停时的急救成功率很低,甚至不到1%,这个数值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西方发达国家的急救存活率为60%,在美国的某些地区这个数值甚至高达74%。

有研究显示,在心肺复苏术普及率高的国家,每天幸免于死亡的人数有100多人。目前我国CPR普及率仅为1%,和发达国家25%的普及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新西兰,日本等国家较为重视大学生的BLS训练,并且通过研究显示这种普及训练对旁观者的态度有所改变,他们会更加乐意去救助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

2.急救措施

院前急救是猝死患者急救的重要过程,由于猝死属于突发状况,患者病情严重,常出现呼吸、心率、意识等异常,死亡率高。对猝死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促进患者病情平稳,以便患者实施后续治疗的基础。猝死患者以无自主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复苏是猝死患者较为常见的急救手段。心肺复苏是采取心外按压手段辅助人工呼吸促进心脏重新搏动的基本手段。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的重要因素,实施早期电除颤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其要点是通过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心脏全部心肌瞬间除极,消除室颤波并使心律重新转窦。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脏收缩力,促进增加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改善机体灌注状况,减轻机体损伤。阿托品为M一受体阻断剂,可解除血管痉挛,使心搏加速,促进呼吸中枢兴奋。

对心脏骤停者的早期阶段实施电除颤是有重要意义的。据统计,除颤时间延迟1min,患者生存率将降低7%~10%。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普通人仅需要一定的日常培训即可掌握要点,同时该设备的操作简便,在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即可通过语音提示除颤处理,在院外发现猝死即可寻找对患者进行除颤,在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其最大特点是无需使用者具备高水平判读心电图能力,因此便于普及。尽管AED在SCD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及局限性。并不能保证成功使用,除了人为因素外,AED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断电、未能完成心律分析、不除颤或意外除颤等情况,并且AED的维护费用不低。此外,在医院内,假如紧急救援反应足够快,并不推荐院内使用AED。

3.防治措施及实施现状

在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面我国目前主要是风险评估检测,及时有效的检测对降低心脏性猝死的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等技术对猝死进行一个预判,同时药物预防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符合一定指征的患者也可以采取药物方法进行预防,但当猝死发生时,人会失去意识,无法自主服药,在这方面药物预防有一定的缺陷。在其他国家地区,猝死高危患者的一线防治措施也包含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乃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这些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方面。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同样可以通过卫生宣教的方式以及积极实现健康饮食的生活习惯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可知,冠心病发病率在近20年持续降低有很大的原因与健康宣教有关,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近年ICD植入率的下降,因此证实了心源性猝死有可能被预防。随着科技的进步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措施越来越多样,但部分方法在我国推行的较为欠缺,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心脏性猝死防治措施的推广需要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急救现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以及护理方式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