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马伯庸十二时辰梦长安

2019-08-23 08:25李清莉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长安十二时辰

李清莉

一个脑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侠客行》里流传最广的两句,被马伯庸用在了一次知乎问答里做收尾。

2016年2月,闲来无事的马伯庸像往常一样在知乎上闲逛,看到一位网友提了个问题,说:“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在哪里?”

常玩儿游戏的人都知道,《刺客信条》是一款动作冒险类游戏。玩家可以扮成刺客,在古今中外的任意時间、任意地点穿梭。这款游戏自2007年发布就大受好评,每年都会更新一版,至今已出12版。

当时,恰逢新书《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出版不久,手里也没什么要紧的活儿。于是,爱玩儿游戏的马伯肩立马拿起手机,一口气儿写了上千字的回答。盛唐、一天之内、长安城、杨玉环、唐玄宗、李泌……这些关键词与核心人物悉数登场,构成了《长安十二时辰》最初的原型。

原本,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脑洞,和马伯庸过往给自己设计的“脑洞训练”别无二致。但思来想去,总觉得只让它停留在一篇干字回答,有些可惜。于是,闲不住的亲王当即决定,开始自己新一轮的创作。

给长安城写传记

《长安十二时辰》书封

其实,想给长安城写本书的想法,在马伯庸心中盘旋已久。“我的创作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做个实验,给我心里一直梦想的长安城写一部传记。”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很特殊的朝代,尤其是盛唐时的长安城,几乎称得上海纳百川。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信仰,在同一时间汇聚在这片土地,自然壮观又美好。

但这也无形之中,给还不够了解长安城的亲王,增加了极大的写作难度。好在,马伯庸也是个对自己要求挺高的人,他觉得,既然要写这个故事,那就希望它能完完全全属于盛唐下的长安,展现出它特有的时代风貌。

马伯庸说:“任何一个故事,都必须有它自己的底蕴。如果这个故事在任何地方都能成立,那它一定不好看。一个精彩的故事,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规则之下,才能够实现。”

所以,为了这份专属,为了这份好看,马伯庸查阅了无数史料,研究相关论文,请教各种历史爱好者,还数次去往西安进行实地考察,力求通过文字还原长安城原貌。

聚焦小人物

马伯庸下笔前就想好,他要写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

“我希望主角守护的是这座城市,和城市里每一个平民百姓。”马伯庸说。“我们现在有太多关于帝王将相、宫闱斗争、名臣大将的记载,但关于小人物的记载其实很少。所以,我一直有这个想法,我们去看古代历史不能只沉迷于上层社会,也要把眼光放低,看到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我们以后也会变成那些历史中籍籍无名的普通人。”

所以,马伯庸写长安写的是:东市擅驯旧各驼的阿罗约,长兴坊里的薛姓乐工,崇仁坊里的舞姬,卖胡饼的小哕哕,还有每年盂兰盆节沿着龙首渠,叫卖自己纸船的盲阿婆。阿婆说想给孙女攒副铜簪钱,但她的孙女其实已经病死多年……

马伯庸说:“我就是想给那些尘埃里的普通人写一点东西。”

马伯庸用文字一点点勾画出长安城里,每个人的生活样貌,每个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还有底层民众的心思想法。马伯庸笔下的盛唐,是一幅真正的“长安万人生活志”。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

有人说:“曹盾是那种能让原著作者放心把书交给他拍的导演。”所以,2016年《海上牧云记》杀青后的大半年里,有大大小小上百个IP送到曹盾手上,可惜,没有一部能让他点头。直到《牧云记》的制片人兼曹盾的好友梁超,给曹盾看了《长安十二时辰》,他才终于开口,想见见版权方和作者。

梁超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曹盾是个很少把情绪挂在脸上的人。但那一刻他明白,曹盾心动了。

2017年初,曹盾的团队开始正式筹备《长安十二时辰》。他们在象山找了块平地,花了7个月时间,以1:1的比例搭建起了长安城108坊。

2017年11月,《长安十二时辰》正式开机。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2019年6月,《长安十二时辰》裸播上线。一周内,豆瓣评分升到8.6,成为2019年至今,唯一一部8分以上的电视剧。

其实,当初拍《十二时辰》的时候,马伯庸老挨导演的骂,吐槽他总是大笔一挥,想写啥写啥。比如:把马车当汽车写,上演的是唐代版的速度与激情啊;编出一个长得像摩天轮一样的大仙灯啊……

但想来,3年前写那篇干字脑洞时,马伯庸应该也没想过,笔下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人帮他变成现实。

对话马伯庸:

Q《长安》电视剧的服化道精良,细节详尽,比如还设计了望楼暗号。那你对这部剧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A我对这部剧最满意的是,它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维度。看这部剧,喜欢甲胄的人,可以去探讨甲胄的造型;喜欢服饰的人,可以去了解、研究服饰;喜欢长安城建筑造型的人,可以去讨论哪座建筑属于那段历史……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一个点,然后做深入探讨。网上也出了好多篇关于服饰、建筑、道具的历史考据文章。这对一个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Q小说中有大案牍术、密码传讯等,比较接近现代的探案传讯或探案方式,您怎么想到加入这些的?

A小说里这些东西的出现其实很简单,因为毕竟是发生在长安城一天一夜的故事,它的情节非常快。但是大家都知道,古代没有这么快的通讯方式,也没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很多时候你快不起来。

那么,为了让情节能够推进得更加迅速,我就需要做一定的技术手段的处理,比如说大案牍术、暗楼,这些东西它有历史原型,在那个节点它并不存在。但在技术和理论上来说,当时的人是可以做到的。

那我就在这种历史的基础上,加一点传奇和夸张的色彩,让故事推进得更加顺畅,让大家读出一点新奇的感觉。

Q小说和剧最大的看点是“死囚”张小敬保护长安城的百姓。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A张小敬就是历史人物,在《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中有记载,但是就一笔:“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落马。”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在我写的这个故事中,大唐的历史也并没有发生改变。

我写东西从来不改变真实的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找些小人物,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努力。我只能让小说的桥段和人物去迎合真正的历史。唯有如此,我觉得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质感。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觉得,这段历史似曾相识,并且觉得小说中讲述的故事,比他自己了解的还更有深度。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把小说放到历史中。一定要尊重历史本身的规律和事实,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说服力。

Q您写的书里,总是有着特别多的细节。您习惯通过细节去表现人物或者事件,为什么?

A我觉得一部作品要写出一个时代的感觉,必须要通过种种细节来表达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风韵。汉代称皇帝为县官,三国没有椅子只能席地而坐,唐代的书都是卷轴装不是线装,宋代喝茶不是泡而是点茶,明代用银子支付是要靠剪子剪……

种种我们不易觉察到的细节,才是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方式。

Q小说《长安》画面感很强,你写作的时候有尝试贴近影视化吗?

A其實,小说没有在做影视化的尝试,而是把影视作品的很多技巧应用在文字写作中。所以,才会有很多读者在阅读《长安十二时辰》时,感觉好像在看影视画面。

Q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技巧,您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A我不是有天分的作家,没什么特别的秘籍,只能说比较勤快。勤能补拙啊。

Q未来有去当编剧的计划吗?

A没有。很多人觉得小说和剧本都是讲故事、写人物,区别不大。其实,两者之间差异不小,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彼此转换起来难度很高,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做到这件事。

有些作家可以轻易在两者之间转换,我不行,所以还是专心干自己擅长的事吧。

猜你喜欢
长安十二时辰
为了拍好《长安十二时辰》自己制作摄影器材
《长安十二时辰》再次加更
《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印纪危局
听《长安十二时辰》甲胄师讲铠甲
曹盾:《长安十二时辰》背后的“细节控”
《长安十二时辰》上线优酷 《一起乐队吧》录制
硬核《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鬼才马伯庸
《长安十二时辰》:再现大唐盛世
《长安十二时辰》: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