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

2019-08-24 08:48
河北画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保国财神太行山

李保国“这辈子最过瘾的事”就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的足迹踏遍了河北省山区,30多年与农民朝夕相处,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学会了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他根据不同需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了1080万亩。

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用“恩人”“财神”来形容李保国,“这儿的老百姓都这么叫他”。刘海涛有浓厚的“叶落归根”情结,2007年,他揣着2亿元回乡,希望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然而,钱花得差不多了,种的核桃树却长不出东西。在别人的建议下,他请李保国来指导。“来了就说了好几条不行要我们改,没一点客气,我心里还有点不痛快。”几天后,李保国不请自来。“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地里给农民做示范。这时觉得这个教授与众不同。”接触多了,刘海涛便离不开也不愿离开李保国了。“他是用心做事,在地头拿起家伙亲手教,一天,两天……直到做成标准,把标准留给农民。”

岗底村村民刘麦林说:“李老师是我们村的常客,我们村里老老少少都认识他。”村里的大喇叭一广播“李老师来了!”四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赶过来听培训。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富岗苹果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如今,岗底村56户村民开上了小轿车,80%的村民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单元楼。

富岗苹果不仅带富了岗底,也带动了河北苹果产业的发展。李保国牵头组建了河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太行山区推广富岗苹果的生产技术,富岗优质苹果连锁基地已经由邢台内丘一个县扩展到现在的赞皇、临城、沙河、武安等多个县市。这使得优质安全“绿色”苹果的栽培面积也由30万亩快速发展到了120万亩。李保国因此被山区百姓亲切地唤成“科技财神”。

1999年,在岗底苹果产业稳步推进、走上正轨的时候,李保国又把目光对准了当时依旧贫穷落后的临城县凤凰岭。随后,科技富农之路再次在临城绽放,不过这次李保国选择的是核桃。李保国到临城以后,指导当地农民群众,通过挖条形沟将原来的石头、胶泥换成添加有机肥的好土回填的方法,改良了土壤结构,之后又种上了他选育出的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像花生一样两手捏着吃的“绿岭”核桃一炮而红。如今,以“绿岭”为品牌的薄皮核桃在临城已种植20万亩,核桃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李保国手把手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板栗在太行山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很低。李保国用三年时间研究出“双枝更新修剪法”。第二年,前南峪的板栗产值就翻了两番。他又把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的板栗种植户,使他们获得了巨大收益。

每到一个地方,李保国首先都要与这里的党支部协调沟通,在他们的支持和推动下,将自己掌握的先进科技无私传授给广大农民群众。行政加科技就是生产力,李保国的做法,其实就是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治山先治穷,治穷先治愚,治愚先治人,育人先育带头人”方针的生动实践。

李保国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为农民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

在太行山区,李保国的事迹已经成为富民传奇。李保国生前曾经说过:“有人说我运气好,干什么成什么。我觉得不是运气,而是我这个人‘安、专、迷’。安就是安下心来,专就是专心致志,迷就是痴迷其中。”

李保国是一位大学教授,可从未高高在上,他朴实得比农民还要农民,俯下身子和山区群众一起干、一起苦、一起累。他最了解农民、心疼农民,始终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他以扎根太行30多年的无私奉献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标注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坐标。

今日前南峪

李保国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为农民送上用得上、真管用的技术,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财神”。

那么实用技术又从哪里来?李保国曾经将其归结为,“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时任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为了追求科学的真理,李保国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了观测数据,他常年蹲在田间地头,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35年扎根深山,李保国的名字已经在山区群众口中变成了致富的代名词。很多人打电话找李保国,想让他去规划自己的果园、自己的山村。“我的心愿就是帮助农民致富,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李保国生前说,他的重点工作是在所有适宜地区都建立老百姓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基地,最终实现山区开发技术在全省的全覆盖。

只要李保国踏过的土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一片片山绿了,一村村人富了,但李保国并没有止步,30多年的林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的经验积累,更让他对坚持和梦想充满信心。生前,李保国曾提到要成立河北省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把太行山区产业带统一整合,串成一条线,给太行山系上既有显著生态效益、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金腰带”。

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追求。他30多年扎根太行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带动太行山10万多农民群众脱贫奔小康,为贫困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保国财神太行山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太行山写生》
李保国 荒山秃岭上书写富民传奇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财神香火旺
财神到
太行山(外二首)
太行山上忆当年
爸爸去哪儿了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