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配业如何抓住造船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

2019-08-26 06:30胥苗苗
中国船检 2019年8期
关键词:船舶智能化领域

本刊记者 胥苗苗

中国船舶配套企业如何在此次造船市场转型升级的变革中抓住机遇、全面发力是当前业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为应对造船市场恢复缓慢和环境保护日趋严格带来的经营难题,日前,韩国政府提出将引导众多中小船配企业开展“合纵联横”式的“共生共赢”合作经营,通过投资和技术研发将韩国的船海配套业发展成为支撑韩国造船业的重要支柱。随着2020年禁硫令大限将至以及智能航运时代的来临,全球船机配套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布局,打好这场“守”“攻”博弈战。那么,中国船舶配套企业如何在此次造船市场转型升级的变革中抓住机遇、全面发力是当前业界亟需思考的问题。

与国外船配业差距在逐步缩小

船舶配套产业是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专用设备占整船成本比例约40%~60%,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电子电气、甲板机械和舱室机械等多个部分。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上游船舶配套设备技术壁垒和行业集中度较高,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毛利率水平高于下游船舶制造与总装环节。

近年来,为了弥补船舶产业的短板,支持我国船舶配套工业发展,更好地满足航运与造船业的需求,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对我国船舶配套工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布置。中国造船和配套企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技术引进与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配套设备研发与制造能力,我国船舶配套整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配套体系基本完善,关键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可为绝大多数船型提供各类配套设备。近年来,我国配套业成为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船舶动力设备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并在甲板机械、通讯导航设备等领域形成了自主品牌,支撑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同时,在一些新兴的船舶配套领域,我国差距与国外逐步减小。如压载水处理系统、SCR系统、废气洗涤器系统等方面,大量船舶配套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包括沪东重机、中船重工711所、中船动力研究院、青岛双瑞、威海普益、江苏南极等,部分企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动力系统领域,国产的中速和高速柴油机均取得了突破并获得了市场认可;在环保设备领域,青岛双瑞成为全球首家获得IMO新G8型式认证的船用脱硫洗涤设备供应商,其BalClor系列压载水管理系统成为亚洲首家获得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认证的压载水处理设备。

虽然我国船舶配套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欧美日韩等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据中国船舶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科技与配套部部长翁雨波介绍,目前船舶设备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和品牌仍然集中在挪威、德国等欧洲造船强国和日、韩,中国的船舶配套产业仍处于追赶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化程度低,如部分芯片、液压零部件等;二是配套产品国产化装船率低,日韩等国已经达到90%以上,而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国产品牌市场认可度低,船东选用国产自主品牌船舶配套产品积极性较差。

此外,由于船舶配套业发展和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发展密切相关,受制于造船市场低迷,我国配套行业无论营收还是利润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在部分设备上,受船东指定等因素影响,我国配套业还必须面临国外厂商直接出口到我国的压力。

我国船舶配套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粗放式发展的中国船舶制造产业也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机遇。在行业政策、环保新规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船型升级、行业整合以及配套设备行业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国船舶制造产业的结构与格局。

IMO限硫令即将生效,为船舶配套企业带来了机遇。翁雨波认为,2020年即将在全球实施的0.5%硫含量规定,对船舶配套企业而言,极大地促进了废气洗涤器的装船,目前已经有大量厂商进入这一领域。此外,LNG燃料的应用也是满足限硫令的重要方式,随着LNG加注基础设施的完善,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围绕LNG燃料产业链,包括LNG泵、LNG舱、LNG供气系统、双燃料发动机等,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从长远来看,包括电动船舶、氢燃料电池、甲醇/生物燃料等都可以减少SOx排放,因此,船舶配套企业可以围绕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氢燃料电池、可替代燃料发动机等进行研发,一旦相关市场成熟,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压载水管理系统

新型绿色环保船用主机

船用脱硫洗涤设备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船配企业又站在了新的起点。智能化给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但智能化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在做好传统产品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化的理念,而传统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的缺乏决定了进军智能化将面临一定挑战。因此,为促进我国船舶配套业智能化发展,从政府层面,需继续将船舶智能化作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缩小与国外企业差距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对相关技术的支持力度,并鼓励非船舶行业相关成熟技术向船舶领域转移;从行业层面,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联盟的形式,汇聚相关研究力量,共同开展船舶智能化发展研究;从船舶配套企业层面,必须补齐产品设计短板,并加快智能理念的融合,把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造船已进入技术转换时代,亲环境船舶、智能船舶、新一代燃料推进船舶(包括LNG燃料、氢燃料、电力推进等)、无人驾驶船舶、智能造船厂等,任何一项离了相应的配套设备都运转不起来。因此,在新形势下,更加凸显了船舶配套设备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船舶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相应的配套设备,欧洲地区凭借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力量,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已经在部分高技术船舶领域走在前列,部分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例如在LNG燃料领域,如LNG燃料舱基本由法国GTT垄断,专利费用高达LNG船造价的5%,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在电动船舶领域,加拿大Corvus Energy在锂电池系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智能船舶研究领域,挪威康士伯通过整合原罗罗商船业务,在软硬件方面能力大幅提升。对我国船舶配套企业而言,唯有把握发展新机遇,整合现有资源,才能在新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具体而言,在智能船领域,我国相关企业已经有所突破,但还需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系统的研发力度,加快设备的智能化转型研发速度;在替代燃料领域,围绕LNG动力、电池动力、甲醇燃料等,加快相关油气、车用领域技术向船用转移,推动相关替代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应用。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并重

我国船舶配套产业过去几十年取得很大进步,但产品距离全球船东认可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全球船舶配套产业来看,欧洲依靠其强大的技术积累和不断的研发投入,始终引领全球配套产业发展,这是先发优势和不断持续研发的结果。但我们也看到,不具先发优势的韩国,依靠其近几十年的不断投入,船舶配套业也基本获得全球认可。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我国而言,通向船舶配套强国的路是有的,但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才能打造世界一流产品,成为世界船舶配套强国。

对船舶配套企业来说,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重中之重。翁雨波表示,首先,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在企业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创新活动,重点研制典型样机,攻克对船舶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自主掌握智能、绿色、科技含量高的制造技术,提高船舶配套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一批技术过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配套产品,进而带动全国船舶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现自身科技的二次创新,尽最大努力提升我国主流船舶制造业、重大海洋工程、关键船舶装置的自主研发与设计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加大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但长期来看,这是企业健康、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建议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在对未来产品市场、技术判断的基础上,选定重点发展方向,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在细分产品领域做到国际领先,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获得长远发展。

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保障机制是推动船舶配套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据中国船级社产品处处长朱义程介绍,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船舶配套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主体地位,构建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以及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同时,国家应在税收和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通过建立重大技术改造、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降低重大技术装置进口税,为船舶配套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扩大科研融资渠道,以及开展开发性的海洋金融经济等政策,来加大对船舶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性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加强船舶配套企业的重组和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加强海外融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同时,促进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对接。鼓励和支持配套企业和造船厂、设计单位、投资单位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联盟,联合创新、协同合作、完成重大科技攻关,将科研理论转化成科研成果,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推出更多具有知识产权、自我品牌的产品。

此外,高度重视知识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形成对船舶配套业的有力支持。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应坚持科技兴区,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为实现工业园区的功能性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船舶配套企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方式主要包括跨越式创新、集群式创新以及协作整体式创新等几种。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尽管我国在船舶配套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缺乏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失调以及产业竞争力弱等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针对船舶配套产业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关键性配套产品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水平,完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发挥船舶工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造船强国。

猜你喜欢
船舶智能化领域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大数据分析的船舶航迹拟合研究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船舶救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