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下某医疗集团发展策略分析

2019-08-27 02:04徐维维杨佳芳侯冷晨计光跃宋花花梁继仁滕宏飞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医疗服务发展

——徐维维 杨佳芳 张 戟 侯冷晨 计光跃 宋花花 梁继仁 陈 浩 滕宏飞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于2018年4月28日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路径和边界,同时指出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1]。在健康中国战略下,“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可小觑。本研究以上海某医疗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为例,对其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期在“互联网+”新时代中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1 集团概述

集团是以上海某三甲医院为核心,以各加盟医院为成员,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协作的医疗联合体。自2011年成立至今,集团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逐渐从“以医疗为主”发展为“建、帮、扶式医疗+管理”的多种合作模式,主要有学科联盟、学科分中心、学科顾问或执行主任、学科托管、派驻院长或副院长、派驻管理和临床专家团队等。目前,集团有签约单位50家,覆盖16个省级行政区,其中上海地区占16%,非上海地区占84%;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各占4%、52%、44%。

表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文件汇总

发布时间发布单位文件名称政策分析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2017年1月9日国务院《“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促进互联网与健康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2017年1月17日卫生计生委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完善远程医疗制度,推动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2017年11月2日食药品监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交易监管工作的通知》建立并完善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监管制度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2 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Streength)

集团经多年摸索,规模日益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在集团发展、院间合作、学科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不断推出多种创新性合作模式。集团内层建设以上海市内为主,构建区域医联体,并通过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弥补并占领高端医疗、国际医疗市场;中层建设以市场培育为主,主要在江浙沪皖等区域选择合适的医院由点到面加深合作,建设分院;外层建设以品牌推广为主,与广东、新疆、内蒙古、四川、河南等地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针对不同模式的合作圈,集团从中挑选出合适的医院作为示范,专注合作建设,使之成为典范并推广。集团凭借其在形象、口碑、品牌、平台发展与未来潜力等方面的业绩,在2017年吸引了14家新医院加入。对于新加入的医院,集团根据其实际运营情况和诉求,个性化制定了合作方案。

2.2 内部劣势(Weakness)

随着集团与各成员单位合作广度与深度、频率与强度的不断增加,学科托管和委派执行主任等的数量越来越多。面临外派专家不断增加的形势,在保证院内本科室工作达标的情况下,集团积极开展对外市场宣传和拓展,做好权衡。历经近十载的洗礼,集团与各成员单位的合作收获颇丰,未来如何继续发挥已积累资源,增强所有成员单位的凝聚力,防止合作疲态的产生,是集团发展的难题。目前,集团内各医院资源整合不到位,信息标准不统一,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严重影响了集团内部的医疗效率和专科水平。信息孤岛也对医生外出执业监管、合作效果评估等产生一定障碍。

2.3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2.3.1 国家重视,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互联网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互联网与医疗行业融合,陆续出台了多项“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互联网+医疗”迎来了强势发展前景,这对提升整个国家的医疗行业发展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整理了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文件,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在顶层设计上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强,为其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政治环境。

2.3.2 资本追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00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信息搜索等为主,市场规模仅两亿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医疗的知晓度大幅度提升,2012年的市场规模已逾67亿元。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颁布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飞速发展,2016年市场规模达223亿元,同比增长41.8%,市场增长率逐年稳步上升。2018年4月“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出台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2023年中国产业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对2018年5月2日-6月3日投融资市场情况的整理显示,国内投融资事件共401起,覆盖18个行业,其中,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项目44起,排名第2;融资金额达160.54亿元,排名第1;单笔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15起。增长态势稳步加快的驱动力来源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患者对高效、便捷等更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2.4 外部威胁(Treats)

2.4.1 传统医疗市场不容乐观,竞争激烈 微信预约挂号、自助缴费与结果查询、APP、移动医护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效果显著。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互联网有助于提升并优化医疗发展模式。面对互联网医疗的冲击,加上分级诊疗政策的影响,传统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模式将面临全新挑战。上海、浙江、广东、吉林、宁夏等多省市的部分互联网企业和医院先发制人,探索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运用,涌现出一大批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2]。集团与其他医院间的竞争较为激烈,亟需加快发展。如何在改革浪潮中抓住机遇,提高医疗品质、效率和效益,借力互联网“乘风破浪”是集团发展需要深思的问题。

2.4.2 互联网医疗充满未知 虽然经过时间积淀和资本冲击,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相关政策举措纷纷落地生根,但受制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复杂性和支付方的单一性,互联网医疗还存在诸多短板。如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尚未实现,未来发展可能会遭遇困境。另外,一些政策法规已经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3]。

3 应对策略

根据SWOT分析结果,制定了“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发挥杠杆效应,克服劣势以化解威胁”的发展策略,对提高集团竞争力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3.1 SO增长型策略

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医疗应用的逐渐深化,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促进诊疗服务水平提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疗服务多元化,全领域实现医疗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另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下,互联网将推动我国医疗向智慧医疗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医疗政策利好的大时代背景,结合我国卫生资源分布现状,集团必须敏锐捕捉机会,因势顺导,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集团应发挥好自身的规模效益优势,使之与外部机会充分结合产生“杠杆效应”。基于已构建的组织体系,借助互联网稳固和推动自身业务发展,积极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强化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连接。通过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在线培训、学科共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等手段,构建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医疗协作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医院的孤岛效应,实现医疗服务与医疗数据的协同,有助于提升集团医疗服务协作效率,确保集团运营高效性。

3.2 WT防御型策略

由于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以及基层医疗水平低下等原因,大型三甲医院就医拥堵现象迟迟未能改善。互联网融入医疗可能会颠覆传统医疗行业[4]。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促进和分级诊疗政策的推动,国家要求到2020年各地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5],大型公立医院将面临全新挑战。为贯彻政策要求和抵御风险,集团应利用网络在内部产生协同效应,助推分级诊疗落地,实现医疗资源和数据互联互通。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融合引入集团,实现传统看病、会诊的移动互联网化,提高医疗专家工作效率,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线上和线下紧密融合,打通整体流程的新型医联体模式会让集团成员单位的合作碰撞出新的火花。系统的集成为医疗服务监管和合作评估提供了便利,国家应确定互联网医疗行为的监管方及相关法律法规,尽快明确其合法性、合规性。

总之,互联网与医疗不是简单的相加,双方是在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旺盛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关系,以达到在政策指导下市场整体需求供给的完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医疗服务发展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