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增收效应与发展状况研究

2019-08-27 08:32韩林松黄银陈帆陈冰宇胡正天
经营者 2019年13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农村电商

韩林松 黄银 陈帆 陈冰宇 胡正天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以重庆北碚静观花木增收效应为例,基于34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OLS回归实证了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显著。这说明发展农产品电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结合一名典型的电商经营主体情况,发现了静观镇农村电商发展出现青年劳动力流失、人才短缺、经营分散化严重、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加大资金的投入与补贴、加强与西南大学的合作、推进花木种植多样化等政策措施,以推动农产品电商持续高效发展。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农户增收 社会资源 人才短缺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极為迅速,已经成为继图书、服装、3C之后的第4个电商热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到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整体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能够得到国家政府相关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

目前国内有关农村电商的增收效应方面的研究,往往暗含在其他研究中。陈亮(2015)对阿里平台进行了考察,发现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从业者的实际收入,还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丰富城乡居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洪涛等(2015)指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增加从业者的家庭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产品电商产供销一体化中各参与者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更是缓解农村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张磊、韩雷(2017)的实证研究表明,电商经济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电商发展较不均衡,电商经济发展扩大了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彭小珈、周发明(2018)运用DEA效率测度,发现农村淘宝店在纯技术效率方面要优于传统便利店,且大部分农村淘宝店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梁俊山、方严英(2019)对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进行了调研,发现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扶贫过程中,面临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贫困主体文化水平低、互联网扶贫秩序混乱、扶贫参与方互动性不强等困境。

通过文献梳理不难看出,虽然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关农产品电商发展效应研究还非常少。静观镇是“中国花木之乡”。花木作为静观镇的特色农产品,对静观镇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农产品电商的增收效应,静观花木是一个很好的调研对象。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综合文献研究分析,传统销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民收入征收,而通过电商销售首先可以扩大市场,推进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更有效衔接。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从而使得农民的收入显著增长。其次电商销售能够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然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能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交易效率,进而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掌握市场营销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提高村民收入。农村电商还为规模化生产、经营、运输提供可能,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实现,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核心研究假设。

H1:发展电商对村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由于影响村民的收入的因素很多,我们的研究还考虑了其他影响因素。有村干部的农户家庭的社会人脉和潜有资源网络更好,因而更容易成为农村群体中的精英阶级。他们能通过多种渠道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政府政策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行情变化,及时对接市场。他们得到资助,加入合作社能够实现风险分担,将市场风险带来的冲击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农户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为农户经济收益提供了外部保障。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帮助村民获取额外生产的机会。村民对周边环境的感知也会提高村民的劳动积极性。据此我们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外出务工人数与村民收入呈负相关关系。性别、家庭成员数量、学历、是否有村干部与村民收入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种植面积、种植年限、是否得到政府的资助、是否加入合作社与村民的收入有正相关关系。交通状况满意程度、治安状况满意程度、村委会服务满意程度、是否安装宽带与村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课题组在静观镇进行了为期2天的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发放填写问卷获取第一手数据,并与部分农村电商经营户进行了深入访谈,同时向静观镇政府机关相关负责人了解当地发展情况。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笔者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缺失变量数据的观测值进行删除,最终本文所使用的观测数量为34户,其中使用电商销售的有4户。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农户,年平均花木销售收入在3.6万元左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的平均年龄为60岁,大部分为男性,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家中多有外出务工人员。在花木种植方面,大多农户对花木种植已有长达20年左右的经验,但是每家经营规模较小,分散化严重。在基础设施上,农户对交通、治安等状况比较满意。此外,我们调查发现,当地实际上已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只要农户有需求,便能安装宽带。这反映了静观镇基础设施条件整体水平较高。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定

首先我们考虑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农户花木的销售渠道往往是多年累积形成的,存在一定稳定性。当前销售渠道也呈现多样化,每一种方式都能实现花木产品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采用电商销售不一定是农户花木销售量增加的原因,二者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时,我们选取是否得到政府资助作为工具变量,进行豪斯曼检验和DWH检验,其中P值大于0.05,以及DWH结果的F值等于4.24。综合理论分析和数量检验,我们认为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

从而,我们可以采取普通OLS回归作为本次估计的方法,建立了计量模型:

Income = β0 + β1Ecommerce + β2Xi+ε(Xi为控制变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OLS实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结果见表2。

核心解释变量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说明发展农村电商可以扩大市场,延长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村民增收。这一结论与鲁钊阳(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关控制变量,如性别、是否有政府补贴、治安状况的系数均为正,且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性别、政府补助和治安状况对村民的增收效应是明显的,也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家庭成员数量系数为正,家庭是否有外出务工成员系数为负,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家庭成员数量对村民的增收效应是明显的。而外出务工人员,直接减少了参与花木种植的劳动力,有显著的负效用,这些也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村委会的服务情况、家中是否安装宽带系数为负,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似乎和我们的常识不符,这可能是由于村民对村委会的服务普遍不满意。家中安装宽带可能和收入关系较小,加上样本数量可能过少,失去了真实性。而教育水平、种植数量、年限、是否加入合作社、交通情况等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部分区域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未从数据上反映出来。其原因在于现在农村主要也是以务农为主,且多为传统农业,农村教育水平不能显著提高收入。并且我们的调查对象种植的多为许多年生长的花木,很多时候有卖不出去的风险;加上样本过少,可能對增收效应不显著。

(三)模型的检验

运用方差膨胀因子法,做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最大VIF不超过10,并且平均VIF很小。这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不会失去意义。通过white异方差检验,P值明显不小于0.05,说明不存在异方差情况。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是显著的,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虽然稳健性检验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本文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数据为主,充分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因此,本文采用剔除部分控制变量的方式来进行稳健性检验。模型一为原始回归结果,模型二为剔除家庭基本信息板块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三为剔除花木种植情况板块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四为剔除基础设施状况板块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我们的核心解释变量的数值、正负关系和显著性水平也没发生太大变化。也就是说,农村电商发展的区域增收效应是显著的,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

五、静观镇花木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这次深入静观镇的调研过程中,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家名叫“静观花乡芳香工作室”的淘宝店铺,而经营这家店铺的正是王成(化名)一家三口。近几年,王成家的生意渐渐风生水起,但是我们也能发现在静观农产品电商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传统花木产品缺乏深加工,电商产品面临升级挑战

王成一家三口独立经营了从原材料收购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这一整条产业线,尤其是自家研发加工的蜡梅花精油更是招牌产品。但是在此之前,王成家的传统蜡梅产品却连连滞销,直到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蜡梅精油等产品,形成一道完整产业线之后,销量才渐渐可观。王成也在深加工之路上继续不断探索新的发现。相比之下,和王成一家进行蜡梅深加工成产品不同,静观镇大部分农户的花木种植都还停留在最简单原始的阶段,几乎没有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再加上镇上的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落后,花木产品无法进行深加工,相比市面上大的厂商,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状态也就决定了其局限,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其花木产品即原始未加工产品就直接批发给中间商,导致大量利润被中间商获得,农户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二)青年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静观电商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王成的文化水平是大专,一起协助打理网店的也是自己大学毕业的儿子。但像王成这样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家庭在静观镇并不是很多见。我国农村普遍出现的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静观镇也不例外。农户文化水平、互联网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状况导致他们无法适应互联网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硬性要求;同时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对新销售模式的风险厌恶型偏好更使得他们在心理层面对电商抱有未知的抗拒。

(三)花木种植分散化严重,小户独户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王成一家对原始花木蜡梅花进行了加工,创造出花木加工产品“蜡梅精油”,但是他们并不种植原始花木,而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蜡梅原料来进行加工,从而获取利润的最大化。我们从花木原材料的收购中发现,静观镇各个农户之间花木种植的分散程度十分严重,绝大多户农户没有加入合作社,各家各户种植空间相对封闭,缺乏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农业集中化需要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而静观镇的这种非合作社经营的分散化花木种植经营方式,使单个生产力不能聚集,土地之间不能相互联系,资本无法集中,导致产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先进生产技术也因为分散化太过严重导致普及成本过高,同时避免由不断扩大耕地面积而带来的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

(四)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电商发展

虽然王成通过努力把控着自家的经营发展,但是宏观政策的变化发展如“蝴蝶效应”般影响着王成的花木生意。尤其是最近几年房地产领域不断进行调控,房地产行业也渐渐降温,导致常被用于建筑美化的花木盆景等产品的销量也大打折扣,直接影响着花木行业的收益。不仅如此,土地用地等方面也出现一定的问题,在王成看来,花木的电商经营还是出现了不少无法预料的问题,需要经营者不断去解决。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结合实证结果,我们能够得到结论:电商销售方式对静观花木销售具有增收效应。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我们对静观如何更好地发展电商农产品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电商补贴标准,并广泛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青年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静觀电商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提高补贴力度是留住当地人才、吸引外出工人返乡的重要激励措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模仿巴南区的做法,由政府出资,组织高校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有意愿开展电子商务的农户,进行免费专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快速掌握互联网基本技能,提高经营电商的能力。从吸引年轻人和提高当地村民素质两方面,共同缓解当地发展人才缺失的问题。

(二)发挥毗邻西南大学的优势,推进花木种植集中化与农产品深加工,夯实产业基础

静观镇与同样位于北碚区的西南大学相距不过15公里,而农学相关专业又是西南大学的招牌专业之一。静观镇有良好的技术力量、智力储备,可以由镇或区政府出面与西南大学达成合作关系,以求不断改良花木品种,进行深加工,开发新的销售产品。

(三)推进花木多样化种植,以分散市场风险

大力推进花木多样化种植,充分发挥不同种类花木的各种商业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环境美化。在花木品种多样化的基础上推进电商发展,能够有效地分散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例如在种植蜡梅、海棠等观赏花木的同时,农户可以考虑引进连翘、芡实等药用花木。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选择最适应当前经济政策形势、最具有竞争力的花木产品进行电商销售,并结合土地、市场需求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总的来讲,静观花木电商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需要政府、村民、高校以及相关技术平台、法律政策相关部门多方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韩林松(1997—),男,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黄银(1997—),男,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陈帆(1998—),男,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陈冰宇(1998—),女,新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胡正天(1998—),女,河南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鲁钊阳,廖杉杉.农村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

[2] 洪涛,张传林. 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商贸,2015.

[3] 陈亮.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

[4] 林海英,赵元凤,葛颖,李楚瑛.贫困地区农牧户参与电子商务意愿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5] 梁俊山,方严英.我国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现状、困境及出路[J].电子政务,2019.

[6] 彭小珈,周发明.农村电商经营效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8.

[7] 张磊,韩雷.电商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农村电商
资源依赖理论与乡村草根组织的健康发展
高职电商培养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的探析
产业链视角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研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