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刻瓷艺人

2019-08-27 20:51
科学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肖像盘子艺人

在山西太原,刻瓷算是近10年来才兴起的一门年轻艺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本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位于太原东山小窑头的非遗文旅小镇,记者寻访到了这样一位“半路出家”的民间刻瓷艺人——李锦文。

2016年,在太原市非遗中心主任张建明的邀请下,李锦文带着他的刻瓷技艺入驻非遗小镇,建立了传统美术刻瓷工作室。2017年,传统美术刻瓷技艺被列入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锦文被评为传统美术刻瓷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非科班出生,零基础学习,将近20年的艺术沉淀,李锦文从一名太钢的退休工人成长为山西省内小有名气的刻瓷艺人。

源于热爱 零基础学艺

2000年左右,李锦文决定提前退休,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我该发展一门什么样的兴趣爱好?”李锦文思考了很久。平日里喜欢简单的生活,外面吵吵闹闹的世界似乎与他无关,喜欢安安静静做点自己的事儿。

有一天看电视时,无意间看到一段有关刻瓷的视频片段。“叮叮当当……刻刀之下赋予一个普通瓷盘新的生命力,简直太神奇了!”那一刻,神秘的刻瓷艺术让李锦文为之心动。

“从没见过刻瓷,画面一闪而过,虽不知当中玄机,但当时就决定把它发展为我的兴趣爱好。”李锦文说。

刻瓷入门很难,在那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身边也没有人懂这门艺术。

“费了好长时间也不知道盘子上如何能刻上东西,后来有一天家里装修房子,我看到木工师傅用电钻在地砖上刻东西,突然就有了灵感,随即买了合金钢钻头磨尖之后,惊喜地发现终于能在盘子上刻上痕迹。”李锦文告诉记者,没有任何刻瓷基础的他前期学习全靠自己瞎琢磨。

从小喜欢画画,有美术功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锦文把小鸟、小鱼等一些小动物的简笔画画在瓷盘上,大量练习刻线条,这是一个枯燥又考验耐心的过程。

“现在看来简单,但当时能在盘子上刻出一只完整的小鸡,再用黑油漆上个色都觉得很满足。我看到不少学刻瓷的年轻人,总想走捷径,他们一开始就想刻图案但发现很难,因为没有刻线基础。”李锦文说,大量刻线条为他日后刻瓷技艺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练习了一年多之后,李锦文想在技艺上寻求突破。省内没有从事刻瓷的老师,上网查到山东淄博有刻瓷艺人,于是他便踏上了前往山东拜师学艺的征程。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刻瓷艺人对手艺比较保密,不想让外人看到。叮叮当当……寻声而入,我刚走进屋子想探个究竟,人家就赶紧拿起一张报纸挡得严严实实,什么也不让你看到。”

回忆起当时吃的闭门羹,李锦文莞尔一笑,在他看来这些小事不值一提,觉得自己还算幸运,很快遇到了一位热心肠的启蒙老师。

“其实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我称他为老师,是山东开店的一位刻瓷艺人,他对我没有那么强的防范心理。向我传授了一些简单的刻瓷技艺,还卖给我一些专业的刻瓷工具。我有些不好意思,花80块钱买了人家一件作品,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也才300多块。”

說起这位老师,李锦文至今感激满满:“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现在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每次去山东,我都会带一些山西的特产顺道找老师叙叙旧。”

幸运的事不止一件,在山东陶瓷馆参观时,李锦文遇到了一位在那工作的山西老乡,送了他一本当地刻瓷艺人的作品集。“其实书里的内容很简单,都是入门级的基础知识。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从书中学会了扁刀、尖刀这些专业刻瓷工具的用法,彻底舍弃了合金钢钻头。”李锦文说。

慢工出细活 不急于出作品

山东是刻瓷技艺的重要发展地,自1975年淄博组建了第一个专业学习刻瓷小组,40余年的发展,刻瓷已成为淄博陶瓷艺术的代表,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刻瓷艺术大师。

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自第一次去山东拜师学艺后,此后的十几年李锦文年年都要去山东学习一次,近几年才改为两年去一次。去山东了解最新的刻瓷艺术发展动态,欣赏研究大师们的作品。因为热爱,对于刻瓷李锦文不计投入,这些年刻坏了几百个盘子,工资也几乎全投入到刻瓷学习中。

“我家阳台上堆满了我刻坏的盘子,每当有亲戚朋友来家里时,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谁家需要垫花盆的盘子就随便拿回去用。有舍才有得,我从不吝惜这些材料,刻坏就刻坏了。”李锦文说。

日积月累,李锦文的刻瓷技艺慢慢有了提升,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参加了一些与刻瓷相关的民间组织和协会,跟随组织带着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和展览,伴随着一些作品的屡屡获奖,李锦文在业内崭露头角,获得认可。他连续受邀参加了两届山西省文博会,2018年工艺美术馆还为他举办了个人作品展。

采访时,李锦文欣喜地告诉记者,非遗小镇为他寻了一处更大的院子做工作室,很快要搬走,这间旧的工作室没有陈列全部作品。记者上前,小心翼翼地观赏和触摸李锦文摆在博古架上的人物肖像代表作品和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所用的瓷盘大致分白色、黑色和蓝色三种,类似我们日常使用的餐盘。

“刻瓷需要什么材质的盘子?对盘子有什么样的要求?”记者问。

李锦文随手拿起一件黑底的领袖肖像刻瓷作品,回答道:“这是山东特产的工艺美术黑釉盘,专用来刻瓷。盘子整体是黑色的,人物肖像不上色,通过刻刀将黑釉层层剥离,深深浅浅,如虫蚀之迹,通过深浅的对比显像。刻瓷越到最后越要小心,作品一次成型,不进行修改。当然也有人会修改,但我觉得刻坏了再修改,这件作品就有了瑕疵。我希望别人说我的作品好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夸赞,而不是出于一种迎合或者敷衍。”刻瓷是门磨练心智的活计,像这样一个人物肖像李锦文10天左右方可完成。

肖像刻瓷是所有刻瓷作品中最难的,能熟练掌握肖像刻瓷,其他作品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那么肖像图案如何印在瓷盘上,李锦文坦诚地告诉记者:“复杂的肖像图案电脑打印后拓印到瓷盘上,即便是拓印,操作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你只能把肖像的边线拓印上去,刻的时候对于肖像局部细节的把握凭借的是多年的功底。‘文革之后,山东有一批刻瓷艺人开始做肖像刻瓷,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他们的技巧又结合自己的创新,所以相对会容易一些。”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李锦文说他尽管在山西小有名气,但看了艺术大师的作品后自愧不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今后的刻瓷之路,他总结道:“慢工出细活,不急于出作品。”

入驻非遗小镇后,有了像模像样的工作室,李锦文收了两个徒弟传承刻瓷技艺。未来,他打算一面继续深造,打造刻瓷艺术精品,一面和市场接轨,让传统技艺也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记者手记:

今年65岁的李锦文,子女成家立业,儿孙膝下承欢,生活衣食无忧。“随遇而安!”他如此形容接下來的生活状态,这在记者看来有些佛系。在非遗小镇采访的这段时间里,看到不断有新的非遗项目和民间艺人入驻,他们完成作品、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各类非遗研讨会、出省或出国作展览……多数非遗传承人都是一个异常忙碌的状态。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对非遗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类似于非遗小镇这样的文化传承基地建了起来,一些原本在民间“流浪”的艺人有了安家落户的好去处。记者见证了东山非遗小镇的崛起,也会持续关注它的发展。期待更多优秀的民间非遗项目入住非遗小镇,为非遗小镇的打造注入新的活力。

传承人档案

李锦文,男,1954年出生于山西太原。2010年被授予“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2年,《中国龙》和《民居》系列作品被山西民俗博物馆收藏,并获得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金奖;2018年李锦文被评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猜你喜欢
肖像盘子艺人
地毯肖像
比比谁的盘子光等
判断:哪边小,哪边大
画肖像
朝三暮四
阿凡提巧装盘子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撕”掉的盘子
猴子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