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冠心病“变脸”

2019-08-27 20:51
家庭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变脸胃痛心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当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心肌梗死,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冠心病是一种对老年人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的疾病。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居民由于冠心病导致急性心梗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60岁后人群死亡率急剧上升。那么,面对病魔,患者及其家属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诊冠心病,“两选”很重要

退休工人周先生六十出头,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和心脏病史。夏季的一个晚上,他在家洗澡后突然感到胸闷、前胸口发紧,继而疼痛且逐渐加剧,痛甚时双手紧握拳头,伴面色苍白,出汗多。妻子以为是小毛病,扶他到床上,用风油精涂在胸前,但周先生胸痛症状不仅无缓解,还突然陷入昏迷,家属急忙拨打“120”。当救护车到达时,周先生呼吸心跳已停止,医生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结果仍回天无术。

事后急救医生分析认为,周先生很可能死于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是患者生前没有定期健康体检,很可能是隐匿性冠心病;二是家属没有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先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现场急救,令人遗憾。死亡的教训再次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急性心梗这个“生命杀手”,冠心病患者家属平常一定要掌握本病的基本急救知识,以便应急时应用,增加患者“生的希望”。

新近调查表明,心脏病依然是全球首要的致死原因,每年有大约17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疾病。据统计,在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中,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的占75%。以往的研究证实,心跳停搏5~10秒以上,由于脑缺氧,可发生昏迷;停搏15秒钟以上可发生抽搐;停搏30~40秒钟即可以出现呼吸停止。因此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诊首治关键在于“两选”,即选择医院和选择医生,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在6小时内得到高质量的诊治是为患者争取时间,早日康复的可靠保证。如果首次就被误诊,得不到规范化治疗,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的效果,也会影响到患者今后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突发胸痛,或是心脏疾病的先兆

家住市郊农村的刘女士年近七十,肥胖体型,患有2型糖尿病8年,一直在门诊服降糖药治疗,但没有服调血脂药。前几天,刘女士外出着凉感冒,晚上发烧,测量体温在39℃左右,到乡卫生院诊断为“感冒”,门诊输液,使用抗生素(青霉素类)和病毒唑治疗3天后,热退,咳嗽不止,有时气促,感到胸部疼痛,逐渐加重,伴大汗淋淋,食欲不振,口服感冒药及止痛药等,持续胸痛无好转。在女儿的陪同下,转诊求医于市人民医院,值班医生考虑患者可能有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简称“糖心病”),立即收住院治疗,次日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急性严重心肌梗死,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1周脱险,之后做了手术,共上了3个支架,病情好转后出院,目前带药在家口服,继续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主干或分枝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本病好发在寒冷季节,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在夜间12点至凌晨最多,其中凌晨的发生率为傍晚的3倍。

典型的心绞痛并不是真正的剧痛,而是表现为阵发性前胸压榨紧缩感、压迫窒息感或闷胀感。这种疼痛主要位于胸部正中,也会放射到左前胸与左上肢,患者常常在从事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美国《心脏》杂志曾报道,40多岁的人出现的胸闷胸痛往往是心脏疾病的先兆,由其引发的死亡率很高。该项科研人员通过对3万多名中年男女为期2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中年人发生胸闷胸痛的现象与高血压、高血脂带来的心血管风险一样,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率,也是导致日后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发现,相当数量的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先兆:如中年以上原有高血压或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主诉胸骨后阻塞性或压榨性疼痛,向左肩膀放射,胸痛不能被硝酸甘油类药物及休息所缓解,疼痛已持续20分钟以上;不明原因的昏厥或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及卧床或睡眠时呼吸困难、焦虑不安、四肢麻木、大汗淋漓、异常鼾声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急救5要点

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如果得了急性心梗,最好打“120”送患者到最近的能做心脏介入治疗的大医院。急性心梗后越早把堵塞的血管打通(一般为球囊扩张和放支架),心脏损害越小,这已经是被证实的抢救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方法。

生活在小城市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家人需立即拨打“120”,然后让患者就地坐下马上含服硝酸甘油,其疗效较好。躺下含服药,回心血量会增加,药会分解一部分,但若是站着吃硝酸甘油,则有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以致晕倒。待“120”医生到达初步急救后,需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救治。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现场急救有5大要点:

1.让患者绝对平卧在床上或地板上,不要随意走动、用力,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

2.马上呼叫“120”,请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前来抢救,待心率、血压稳定后,及早轻抬、轻搬,送患者到有抢救危重病条件的大医院继续救治。

3.立刻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0.5毫克),一般2~5分钟见效且能维持30分钟左右。用药时,需将患者身体紧靠在椅子或沙发上,必要时5~10分钟后再含服硝酸甘油1片,以减轻心绞痛;有供氧条件者应尽快给患者吸氧。

4.主动咳嗽自救。本病患者多数突发在家中或活动时,此时患者血液循环会突然停滞,在既没带药又得不到医生急救时,患者可以咳嗽自救。即只要一感到剧烈胸痛、心跳异常,立刻开始咳嗽,用力咳嗽可增大胸腔压力,对暂时缺血的心脏起到间接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以往研究证明,咳嗽大约能产生75焦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随机被转化为生物电,能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其效果与胸外心脏捶击复苏术有同样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每次用力咳嗽前,先深呼吸,然后用力、长长地咳一下,就像要把胸腔深處的痰咳出来一样。这种深呼吸——咳嗽的循环应保持每1~3秒1次的频率,并一直坚持到救援到来或感到心跳恢复正常时才能停歇。

咳嗽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患者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美国一些医院,老年心脏病患者都要培训这种“咳嗽自救法”。建议国内相关冠心病患者,可在急救医生指导下专门接受正确的咳嗽训练。

5.在远离医院、没有医生的情况下,一旦身边人出现心脏性猝死(颈动脉、股动脉、桡动脉的搏动消失或听不到患者心跳),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等候急救医生的到来。

谨慎对待,避免再发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死亡约有60%为猝死,首次心肌梗死患者救活后其一年内复发率高达30%~40%,再次心梗大多出现在出院后的3个月内。

近年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20天后,仅有74%的患者遵医嘱服用所有处方药物,完全遵从处方服药者较为年轻、收入较低且接受过出院用药指导,没有遵从处方服药者1年后死亡率显著较高。

因此,为防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再次复发,最重要的是应遵医嘱服药,患者要随身携带(睡觉时放在枕头边)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在打算做一些较消耗体力或精神的活动时(如演讲、远行等),可先含服消心痛1片以策安全。

专家们指出,口服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162.5毫克(胃肠病者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药量不变),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死亡率降低21%,30天再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减少一半。这些益处可以持续很多年,被推荐作为首次心肌梗死后防治心梗再发的一线药物使用。

心梗“变脸”早识别

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诊治中有少部分人属于不典型冠心病,在此举例说明:

(1)ED。国内新近调查数据显示,ED(勃起功能障碍)现已成为中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中三成ED患者源自糖尿病,每5个高血压患者中就有1人患有ED。事实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ED患者到医院就诊,却发现患上了心脏病。前不久,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披露的一项研究显示,每10名因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而住院的男性中,就有7名在入院前6个月出现过ED。

近年马来西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招募111名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这些因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而住院的男性中,75.7%在入院前的6个月里经历过ED,且所有既往有缺血性心脏病史的患者都曾经出现ED。与此同时,81名性不活跃且未被招募入本研究的男性中,只有24.7%报告称在接受心脏医学筛查前的6个月间出现完全的ED。该项研究还发现,所有既往有心脏病发作史和ED史的患者,都经常发生心脏病复发。

以往的研究早已证实,ED和冠心病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且密切相关,ED应先于冠心病发生,因为阴茎动脉远远小于冠状动脉。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和ED的根本原因,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炎性病变,在整个脉管系统以相同的速率恶化。

专家建议,中老年男性过性生活时存在勃起功能障碍,应去正规医院全面检查心脏功能和血压,看是否患上冠心病或高血压。此外,对于性较不活跃的中老年男性也应密切筛查,因为在这些人群中有四分之一可出现完全的ED,需要予以治疗,而且这也是患者未来发生冠心病的一个预兆。

(2)牙痛。前两天,刘大妈老是感觉牙齿隐隐作痛,她以为是牙齿有毛病,于是跑了市内两家口腔诊所,结果都没查出病因,前两天转诊求医于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并未发现口腔疾患,建议她去内科专家门诊看病,通过心电图等检查,3天内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经过正规治疗,目前她的病情已被控制,不再喊牙痛了。

冠心病的发病症状很多,有的心绞痛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或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不适,有的单独表现为腿痛等,极具迷惑性。有的患者因为腿痛就诊,在医院各科室“周游”一圈,最后却发现原来是心绞痛或是心肌梗死。本例患者表现牙痛,实际上是心绞痛的不典型表现,故医生提醒心脏病患者,若出现间歇性牙痛,且弄不清是哪颗牙在痛时,就应该高度怀疑是心绞痛发作。

(3)胃痛不止。吴局长年过五十,平时体质尚好,无胃病史,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老是感到“胃痛”,服用止胃痛药效果不明显,有天上班时胃痛得厉害,面色苍白,出汗多,被同事们送到医院,打过止痛针,胃痛有所缓解。次日做心电图检查,提示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按冠心病治疗,医生很快就控制了他的病情,“胃痛”随之消失。

冠心病发作有时被误认为是胃痛,究其原因是人体心脏与胃虽为不同功能的两种器官,且分别位于胸、腹腔内,但两者仅有一肌(膈肌)之隔,同受植物神经支配,有病变时又常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所以如不细致区分,极易“张冠李戴”。鉴于此,如果平时从无胃病,但突然出现胃灼热的感觉,同时存在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如年龄在4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抽烟、不良习惯以及家族病史等,应该去做心电图,以确定难受只是由单纯的胃酸逆流到食道里所引起,而不是心脏病变所致。平时有胃痛史的人,遇有疼痛异常,服胃痛药不止时,也应当考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能。

>>小贴士 心脏有问题,补水有讲究

众所周知,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的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如一天中清晨最容易发生。究其原因是不少患者晚餐进食油腻食物较多,而夜间睡眠时间长达6~8小时,机体会因缺水促进血栓形成。机体缺水时,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密度相对增大,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亢进,使原来粥样硬化的血管更易产生栓塞,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可促进血小板在血管壁的黏附、聚集。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内膜出现缺损,血管内膜里的一些脂质就会在缺损的地方沉积,等到一定程度后,血管内膜就会形成斑块,而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堵塞血管,使心脏缺血,故清晨6点至午间12点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

有鉴于此,冠心病患者补水问题至关重要,切不要等口渴再喝水,特别是炎热季节,温度过高人体很容易散失水分,一般人都会大量饮水及时补充体内“缺水”。然而,本病患者由于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太敏感,常会因“不渴”而不愿喝水,身体经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常常等到很口渴了才喝一些水,殊不知,口渴已是身体严重缺水的反应。所以患者即使口不太渴也要常喝些水,以便促进新陈代谢,排除体内垃圾。

建议本病患者可养成定时喝水的好习惯,每天的最佳饮水时间是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午餐前、午觉后、下午3~4点、晚餐前以及睡前喝杯温开水,每次量约250毫升,半夜(凌晨1~2點钟)起床解小便时可再喝一杯等量温开水,次日晨醒后再喝杯同量的温开水,可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对预防心梗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变脸胃痛心梗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心梗猛于虎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杜特尔特回国后“变脸”了吗?(社评)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希拉里缘何“变脸”
针刺足三里加口服良附丸治疗寒邪客胃型胃痛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