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思考

2019-08-27 03:41潘仲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党员干部

潘仲娜

摘 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时期抓好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建设工作,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思路

意识形态能力指的是对多元化的价值观、思想文化的掌控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作为意识观念的上层建筑,直接关系到国家统治阶层的合法性,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保障。为了正确地理解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紧迫性,还需从多个视角进行综合分析。

一、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促使意识形态的冲突日趋剧烈

第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话语权、主动权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其根本目的是试图分化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尤其是近些年来,以宣扬“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来宣传“西方文明”,采取各种方式削弱甚至瓦解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而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第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部分私营、个体、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片面地谋求经济利益,加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第三,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虚拟性、实时性突显,纷繁復杂的社会舆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构成了安全隐患,对中国共产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形成现实挑战。

(二)我国意识形态的内在解释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国家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观念体系、精神支柱,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与利益。维护、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定要对国家意识形态进行合理性的有力解释,而且,还要有效地化解现存的社会矛盾,建构本身的合法性、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唯有在不同理论、各种思潮的对决中,彰显其先进性、科学性,才会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然而,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意义未得到有效地发挥,这与社会日益复杂化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意识形态能力的角度分析,是思想文化理论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很难应对新问题、新变化,难以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想进行整合统领。

二、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的内涵

(一)意识形态的供给能力

意识形态的供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核心。第一,物质条件改善后,人们的生活品味、精神追求有所提升,强化国民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强国的客观需求。第二,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推进,诸多社会矛盾、问题出现,对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理论创新不够充分,影响党意识形态供给能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要指有效地吸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养分,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影响力。规定意识形态的供给内容应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供给途径应科学恰当、合乎实际,方可直抵人心。相反,只能陷入思想困境。可见,加强理论及意识形态的创新是党员干部意识形态供给能力的内驱力。

(二)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

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管理意识形态的关键。当前,面对社会思潮分立、价值观念分化、话语体系分离的失序状态,应当重点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的整合水平。第一,非主流并非意识着错误,例如:非马克思主义,不代表就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多元化不代表完全“分化、西化”。对一切消极、错误的思想,自然应予以坚决地抵制,但对于未直接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生冲击,甚至对立的思想,应进行相应的同化、疏导。第二,应深刻地剖析不同思想价值观背后的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在达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存在,并对其加以引导,使其朝向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聚拢。坚持“引导、包容、协调”的原则,促进意识形态整合能力的提升,灵活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三)意识形态的传播能力

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传播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成效不能停留于媒体或宣传人员的工作形式,而要看是否引起广大受众群体情感、意识、思想价值观念的共识。第二,传播能力大小表现在话语形式的变化。应在政治、生活中的话语变革、转换过程中,展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亲和性,一改传统说教式的宣传,使内容与生活、实际、群众相近。在价值观念、思想情感上得到人们的认同。有效地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构建文化的领导权。

三、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理论建设,克服意识形态能力危机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全党、全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能力。只有深刻地理解,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质,思想意识的驾驭能力才会提高。特别对领导干部,更要强化学习党史、著作、政策及文献,不断提升思想素养、党性修养,提高意识形态的供给能力、整合能力、统筹能力。意识形态的政治色彩较强,党员干部应真正地下功夫专研,理论学习是建设意识形态能力的前提条件,一定要严肃认真,不搞形式主义。第二,党员干部要树立理论创新意识,占领理论发展的制高点。理论创新不是做文字游戏,更不是空洞的体系建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在思考、研究以及回应现实过程中,促进理论的完善。此外,积极地汲取我国传统智慧、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先进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与创新理论,促进国家意识形态的改革,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性、先进性。

(二)加强实践活动,严守意识形态工作阵营

第一,提升显性的思想宣传水平。采用直接、公开、系统的宣教方式,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要通过对各社会群体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或以广播、新闻、杂志、官方媒体报道的手段。目的在于着力传播我国主流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充分地发挥党的政治动员、思想引领、社会认同等功能。采取抓管结合,勇于亮剑的方式,主要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媒体宣传必须做到客观、真实,有效地把握宣传角度和时机,产生强声效应,义正严辞地壮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同化力。第二,提高隐性的感染、转化、渗透能力。以间接、无意识的手段,将我国社会主义理论浸润于群众文化、文学艺术中,增强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这种“润物细无声”形式的思想文化渗透,相比大张旗帜的宣传教育,具有更大的交融性、灵活性,既可淡化主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立场,又容易在思想、情感上形成共鸣。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应从不同层面促进意识形态工作在融合中形成合力。

(三)加强考核评价,明确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指标

第一,促进“综合评价”与“自省自查”的结合。既要对当前社会中重大且敏感的问题、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预案等进行有效地评判,又要强化党员干部政策方针、思想理论方面的教育力度。同时,通过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加强考核。定期对党组织内部作风建设、民主评议、个人思想认识、领导述职自评、等活动进行“会诊”监督。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制定完善的意识形态能力的建设指标。第二,促进“协同分工”与“细化实化”的结合。各级党委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骨干,一定要将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有效地落实。扩大向基层的延伸范围,力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的、真实的思想舆论。所以,意识形态能力的建设,在纵深发展、层级对接过程中,应是做“加法”。第三,各级党委应将意识形态的建设渗透到文化、教育、安全、宣传部门的各项工作。促进意识形态的能力建设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社会涌现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加强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党组织领导应对此保持高度的重视,应积极地分析我国存在的意识形态的矛盾与问题,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力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意识形成的领导权、话语权,增强国民的思想凝聚力,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畅.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建设的挑战及应对[J].科技传播,2018,10(20):64-65.

[2] 丛瑞雪.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路径探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5):78-80.

[3] 朱继东.新时代更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02):1-7.

[4] 刘奇.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的内在逻辑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6):26-28.

[5] 孙绍勇.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能力建设[J].社会科学文摘,2017(12):16-18.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