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活”起来的方法探析

2019-08-27 03:41冯冬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新时代

冯冬娜

摘 要: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作为一门课在讲授,而是要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就要从教与学上共同改革,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来,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融合,才能使高校思政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活”起来,是我们当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为之奋斗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当下高校思政课作为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学生必选的课程,思政课的学生出勤率不高,即使是在点名的压力下仍然存在逃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学生听课的状态一直以来成为课堂秩序维护的重点,抬头率不高,上课睡觉,缺乏积极性,远离讲台等现象普遍存在;在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环节,会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不重视、抄袭等等不认真现象经常出现,背离考试的要求和上课的初衷。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思想不重视,凸显了让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性。

一、思政课“活”起来,必须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高科技手段都应用到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如何让学生喜欢当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活”起来的重要因素

2018年1月,中央一套《焦点访谈》节目播放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院校思政课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渠道。在清华大学,7门思政课全部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方式,按照各专业的性质不同,开设专题班和兴趣班。除了因材施教之外,为了让授课方式更为学生喜爱,清华大学还应用了新技术。在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之后,学生们可以实时在手机上看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还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出答案。这样一来,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有地方没有听懂,不仅可以自己在手机上做标记,还能发送自己的疑问给老师。“就在刚刚学期末,我们在清华大学大一学生当中进行的思政课的满意度调查当中,有82.6%的学生对我们的思政课表示很满意。这说明我们思政课的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雯姝说。清华大学通过改变授课方式,提升了学生们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满意度。而在武汉大学,则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而之所以让学生利用课余生活,以微电影形式来反映自己心中的思政课,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新时代背景下各所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在不断的创新思政课的授课方式方法,各显其能,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走出去,引进来,让思政课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把思政课与学校党建工作、团学工作紧密关联,让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吸收学生喜闻乐见的潮流信息,实现传统教授与多媒体在线课堂的有效结合,同时做好年终成绩的综合评定,让学生投入其中,有所收获。

二、思政课“活”起来,必须合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二者相向而行,教学效果好而优,反之,教学效果甚微。“教”与“学”就像两块磁铁一样,当“教”的主体量体裁衣让教学内容有深度有内容,学生便如鱼得水,既容易接受又容易理解;同样“学”的主体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大胆发问,也会激励授课教师讲的更好。当“教”与“学”一方面出现问题,双方就会相互排斥,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受到影响。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思政课教师作为“教”的主体,要保持与中国共产党的高度统一,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了解国家大事,传播正能量,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极大程度解决好“代沟”问题,保持思想和现实的双向先进性,与学生同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整体特点,通过师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专业与思政课程内容“精准对接”,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导游词讲解活动,中文专业诵读红色经典等等。

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能够用合理正确的方式方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做到师生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研究,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影响学生生活的社会时尚潮流,了解学生如何才能对思政课产生浓厚兴趣,怎样产生浓厚兴趣,充分调研,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了解学生的困難和合理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综合考量,实现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秩序,实现由点成线,再由线到面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和学习氛围。

三、思政课“活”起来,必须做到课堂教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要有实有据,教学方式要有棱有角,教学理念要有情有义,教学课堂要有滋有味,这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对学生们的教育才更实在,更有效。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汇贯通,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为搞活课堂所添加的“辅料”生动多彩,主题明确,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一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让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做到有实有据,学生做到“入耳”。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口味,符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要求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和社会焦点有机结合,跟得上学生的潮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从客观真实角度予以分析和解答,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实例说明问题,不能全部的理论覆盖,也不能纯粹的说教,要真情实感有理可依。在课堂举例方面贴合实际,引人入胜。可以通过座谈会、辩论赛、实践分享等等参与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讲授,让同学们身临其境。

二要做到改进教学方式,让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到有棱有角,学生做到“入脑”。结合不同专业特色,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等方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应用新时代互联网技术,呈现科技与思政课的有效结合,让大家在科技引导的帮助下走进思政课,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先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走进思政课堂。

三要做到优化内容供给,让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课堂做到有滋有味,学生做到“入心”。保证思政课堂内容的充实和有意义,在相应时间节点,特别是中国传统节假日、纪念日,要做好相应的思政课程内容准备,要做到有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关注意识形态问题,倾听学生的声音,占领宣传思想主阵地,让思政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可以在思政课堂上了解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从心里接受思政课。同时做好思政课内容的古今中外融汇得当,去粗取精,让大家更好了解思政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

四要勇于改革创新,让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做到有情有义,学生做到“入行”。高校思政课教育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教师传授思政课内容的同时,要坚持引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新思想宣传讲解等活动将新时代新思想传播出去,让学生真正的行动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养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并且有效的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

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再到“火”起来是新时代思政教师的重要任务,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家庭经济条件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接触事物和交际人脉往往走在时代的前沿,以学生的思政课为重要阵地,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非常重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的内容包括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思政课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这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它承担了传授知识、传播思想教授道理的重要责任,能够带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们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活”起来的思政课,更加有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让高校学生思政阵地更加牢固,进一步减少不良舆论导向问题的发生,让高校校园的长治久安得到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让学生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实现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对于师生是双赢的,思政课堂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但是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某些不良或者过度的现象。比如思政课堂变成了老师“变戏法”的主阵地,思政课的课堂不是电影课,不是戏剧课,更不是相声课,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引航高歌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课堂的重点还是要靠理论和实践的魅力去征服学生,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最终实现思政课创新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焦點访谈.2018-01.

基金项目:文章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资助。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新时代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