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鸿门宴》中的领导者权力来源

2019-08-27 03:41钟雨珈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鸿门宴项羽刘邦

摘 要:鸿门宴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会晤将领导者权力的来源及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刘邦权起于己,知人善用。他以善用技巧、拉拢人才增强了自己的个人权力,扩充了己方势力,并通过巧妙的用人之术躲过项羽在鸿门宴上明枪暗箭。而项羽权源于职,却未得其用。他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和不能知人善用的弱点,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关键词:鸿门宴;领导者权力;权力来源;刘邦;项羽

《史记》当中惊心动魄的一场鸿门宴可谓是妇孺皆知、流传千古。公元前 206 年,项羽在曹无伤的告密和范增的劝告之下,为刘邦在新丰鸿门布下了一场暗藏杀机的宴会,这场宴会是刘项之间的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也是漫长激烈 的“楚汉相争”的重要转折点。当时项羽拥兵40万屯军新丰鸿门,而刘邦只率军10万退驻霸上,二人力量悬殊之大,情况十分危急。而在项羽和刘邦不同的策略与决断之后,原本输赢既定的一场对决发生了明显反转,刘邦化险为夷,安全脱离险境。故后人也常用“鸿门宴”比喻为不怀好意的宴会。

领导权力是组织研究领域的核心要点。有的从政治、管理学、工商管理、教育、法律等视角开展研究,有的从权力类型、作用基础、服从动因等内容进行梳理。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计量可视化分析得知,对领导权力的研究自2006年后呈快速增长之势。对《鸿门宴》的研究多从语文学科角度研究教学设计、人物形象和性格分析、心理特征、文言文教学等。笔者从组织管理学的视角,尝试运用领导者权力理论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权力来源及对权力运用的结果。《鸿门宴》对刘邦与项羽二人不同行为及决策的生动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两人所拥有的权力以及对于权力运用的不同结局。

一、领导者权力来源

对于权力来源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理论及观点。西方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则提出,合法权力的来源主要有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三种类型。而在《天道演化哲学》中,丁金山先生总结出权力神授学说、契约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三种权力来源学说。而社会心理学家约翰.弗伦奇(John.French)和伯特伦.雷文(Bertram.Raven)從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五权理论则将权力分成强制权、奖赏权、法定权、专长权和感召权,其中强制权源自惩罚的威胁、奖赏权源自对可见利益的控制、法定权源自对组织和制度的认同、专长权源自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感召权源自对感召对象的钦佩。Bass从管理学视角,提出权力来源于个人权力和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源自领导者在组织中所处正式职位对目标下属产生的影响作用,个人权力源自领导者个人能力和品质对目标下属产生的影响作用。后来五权理论被整合于Bass 的二元理论中,他认为强制权、奖赏权和法定权应是领导者职位权力的组成部分, 而专长权和感召权则是个人权力的组成部分。

二、刘邦:权起于己,知人善用

在刘邦身陷囹圄之时,张良、项伯、樊哙三人的帮助可以说直接推动了刘邦的脱险。但此三人给予刘邦的鼎力相助并非来源于刘邦不可抗拒的命令,他们都并非刘邦的绝对下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没有对于刘邦绝对服从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是项伯,他是楚国的 “左尹”,也是项羽的“季父”。 于国于家,他都是项氏集团的核心人物。换言之,对于刘邦而言,项伯是一个标准的 “敌人”。于情于理,此人最不应该为刘邦所用,更不应该在这个对于项羽来说意义重大的关键时刻反戈于敌方。其次是张良,张良本是韩国人。在鸿门宴前夕,张良“时从沛公”,但对外宣称仍是“臣为韩王送沛公”。即张良是以替韩王送刘邦的名义留在汉军中的,从外人眼里他还是韩王的人,是一个局外人,更非刘邦的麾下之将。最后是樊哙,他相较于前两者来说,也许更有理由完全听命于刘邦,他是“沛公之参乘”。何为“参乘”,就是站在主人车架旁边起护卫主人安全作用的警卫。但是他在鸿门宴上饮卮酒、食彘肩,为护刘邦周全不惧生死,其行为与作用远超单单参乘。那么刘邦对于他们想法及行为的影响力,即他的权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刘邦在鸿门宴一事上在项、张、樊三人身上所体现的权力更多是个人权力(非正式权力)而不是职位权力(正式权力)。刘邦区区亭长出生,相较于项羽的出身经历,明显在军事统帅和政治领导的专长权方面,没有明显有优势。所以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刘邦的感召权,也就是他的人际吸引力。刘邦在利用项、张、樊三人时都体现了十分优秀的沟通技巧。以项伯为例,在与项伯沟通时,刘邦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首先待之以礼,不以敌意视之,消除项伯距离感。接着,“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高抬项羽,贬低自己,洗脱自己“欲王关中”的名号,“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把自己说成项羽的追随之臣,模糊了项伯的概念。由此可见,刘邦的“焦点模糊法”、“单点突破法”上已经体现了极强的公关技巧。刘邦巧妙利用了项伯的性格特点,虽然此时的项伯在身份上并无转变,但其立场与观念已被刘邦悄然偷梁换柱。这是刘邦及强大的影响力,也就是个人感召力的体现。

三、项羽:权源于职,未得其用

而与刘邦截然相反的是项羽的表现,此时项羽可以说掌握了绝佳的军事优势。“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在数量上,刘邦寡不敌众;在信息上,项羽有了范增的告密。如果此时项羽坚定决心,利用手上已有资源,可能结局将大相径庭。

首先,项羽作用于自己麾下几名将臣的影响力与掌控力有限。前文提及项羽季父项伯,既是项羽血亲,也是楚国左尹,但却因沛公草草几句乱了方阵;主动向项羽告密的刘邦营中左司马曹无伤,最后没有被项羽化为己用,轻轻松松被刘邦处置后患;而对项羽忠心耿耿的项庄,在言语劝诫、亲自上阵都无效之后,对项羽也只能道一声:“唉!竖子不足与谋。”

由此可见,与刘邦相对的,项羽所掌握的既有职位权力(正式权力)也有个人权力(非正式權力)。他的权力来源拥有合法性权威性,项羽出生将门贵族,他的身份以及古代门第社会观念使他拥有职位权力,也就是韦伯所说的传统性权威。他拥有用兵如神的军事天赋,以霸王之名威震宇内,经验丰富,专长权十分突出,即他的个人权力。和刘邦相比,项羽的传统权力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可以说和刘邦拉开了很大距离。

也许在权力来源之上,项羽与刘邦有些许共通之处,但在用权方面,项羽略输谋略。对于自己的左尹项伯出入敌方阵营没有丝毫警惕戒备之心,对于向自己出谋划策的人才范增反而不经敲打直接和盘托出,对于舞剑的项庄没有全力支持反倒只顾共情与敌方勇士(樊哙)。反观刘邦,范增之于项羽,正如张良之于刘邦。刘邦在准确把握形势的前提下,对张良言听计。项庄之于项羽,正如樊哙之于刘邦。刘邦在危难之时将樊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樊哙能做的让他做了,樊哙不能做的也让他做了。项羽手下既有胸怀谋略之臣范增,也有不缺忠胆之将项庄,但却没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叫人不由叹惋。说明项羽充其量就是一个军事家,而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四、结语

对于个人权力的掌握和利用是政治家们必不可少的能力,更是在风云涌动、诡谲多变的斗争中拔得头筹的必要手段。鸿门宴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会晤将领导者权力的来源及运用表现得淋漓尽致,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刘邦权起于己,知人善用。他以善用技巧、拉拢人才增强了自己的个人权力,扩充了己方势力,并通过巧妙的用人之术躲过项羽在鸿门宴上明枪暗箭。而项羽权源于职,却未得其用。他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和不能知人善用的弱点,注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一个失败者。

参考文献

[1] 曾红英.论“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性格比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7,36(04):100-102.

[2] 丁金山.天道演化哲学[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9%81%93%E6%BC%94%E5%8C%96%E5%93% B2%E5%AD%A6/4600530?fr=Aladdin.

[3] 赵新宇,尚玉钒,席酉民,等.关系权力:领导权力类型的拓展与辨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04):152-161.

[4] 刘振.基于权力来源视角下的领导者权力的提升途径探析[J].河北企业,2017(11):30-31.

[5] 黄邵震.“鸿门宴”中刘邦的用人之术[J].语文知识,2016(17):34-36.

作者简介:钟雨珈,女,兰州大学2018级管理基地班,研究方向:人力管理。

猜你喜欢
鸿门宴项羽刘邦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鸿门宴(二)
鸿门宴(一)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鸿门宴》中一个几十年来一直被译错的句子
“鸿门宴”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