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营造法式

2019-08-27 03:41吴海峰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武当山文化遗产

摘 要: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人类一项伟大的遗产,它的修建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山势地貌,让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历代学者对这些建筑群的研究始终未曾断过。文章按“数次阅读多重收获”的形式对《武当山景域营造》一书进行评议推介,该书是从历史景域、空间营造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武当山古建筑的。

关键词:武当山;景域营造;真武大帝;文化遗产

说到武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武当派”,是影片《卧虎藏龙》中出神入化的武当剑法,是“四两拨千斤”的武当太极拳,是有着奇特绚丽风景、闻名天下的武术圣地。殊不知,武当山真正吸引人的是汇集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以令人惊叹的方法建造的,与武当山融为一体的古建筑群。公元1412年(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祈福于天,同乐太平”,命令隆平侯张信和附马都尉沐昕率领20万军民到武当山大修道场,为真武大帝修建一座与紫禁城同岁、同规格的宫殿群,“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建造出了中华景域营造的经典之作,成为中华空间营造史上最辉煌的一页。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武当山古建筑群作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景域。它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要从景域上梳理出武当山营造历史的痕迹,追寻它曾经的意境生成状况,同时结合对现、当代武当山景域分析改变,从而对未来武当山如何恢复历史景域中意境的精华、重新营造武当山景域的境界展开研究。而这正是《武当山景域营造》一书的出版意义。

《武当山景域营造》全书共分九个章节,对整个武当山景域进行了专题性梳理、介绍和归纳。第一章“导论”从介绍武当山的玄武崇拜、风水格局引出武当山景域营造的概况。第二章至第八章则按照朝代划分,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与道教发展深度分析了武当山景域的营造历程,由先秦的“玄武”崇拜到东汉的道教成立,魏晋南北朝“帝王营护、宰臣创修”的初期营造,到唐朝“五龙祠的敕建”,宋朝“五龙祠升五龙观”,再到元代“五龙观升五龙灵应宫”,直到明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由兴起、转折、崛起直至到达顶峰,而后从清朝由盛转衰,继而到近现代出现保护危机。第九章“道之精神”则结合“道”文化的传承发扬,谈及对武当山景域的保护和发扬。全书从“景域”和“营造”两个方面对武当山进行重新认识,展现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营造“境界”变化与“景域”空间形态之间的关联,从而体现武当山营造的匠心所在。

初读本书,觉得这是一本奇幻的神话故事书。玄武本指一种由龟与蛇组合成的灵物,“四象”之一,北方之神。道教产生后,玄武被奉为神灵,逐渐脱离“四象”,由星辰神转化为具象的人格化神祇,属“四御”中北极紫薇大帝的四大神将之一。至此,玄武完成了从“北宫玄武”到“玄武将军”神格的提升。《道藏》中改玄武为真武,并在《太上说玄天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为真武确定了出身——太上老君投胎转世的净乐国太子。太子不愿继承王位,潜心修道,15岁辞别父母进太和山修炼,在绝壁的岩洞里,苦修42年,得道升天,被玉帝封为亚帝,坐镇武当,镇守北方。宋朝诸多皇帝对真武不断加封,寄望其能保佑辅助大宋王朝。在一系列加封后,玄武的神格由“玄武将军”提升到“真武真君”。元朝的玄武崇拜更加盛行,随着“五龙灵应观升宫”,真武真君的神格也提升为“玄天上帝”。至明朝,“玄天上帝”入武当山修炼,被封为“护国家神”,同时真武道场武当山被加封为“大岳”“玄岳”,武当道场为“朝廷家庙”,武当道教备受扶持,至此到达了真武玄天上帝崇拜的巅峰。故事引人入胜,情节环环相扣,让你读来酣畅淋漓,爱不释手。

再读一遍时,又会觉得这是一本旅游手札。近300幅精美图片带着我神游武当,领略武当山的“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时而身处复真观的太子坡,欣赏依山势起伏、道法自然的建筑设计;时而飞临“治世玄岳”石坊,领悟 “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时而踏入坐南朝北的玉虚宫,眺望京都,理解遥相呼应的轴线布局;时而又飞至状如垂天之翼的南岩宫,烧一柱龙头香,感受玄武飞升成仙的无上境界;时而到富丽堂皇的“紫霄福地”探寻那根神奇的“飞来杉”;时而到太和宫,遥看那幅“天柱开金阙,虹染缀玉墀。势雄中汉表,气浑太初时”(《太和宫》 明代 孙应有)的优美画卷;最后登临白云上的紫禁城——天下第一金殿,一睹真武大帝鎏金像,感受着那个曾经交织着威严神权与至高皇权的巅峰时代……

第三次阅读,我则发现这其实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建筑学著作。神话故事的引入只是为了象征体系的建立,用游记的方式介绍是想让读者更好地去认识建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古人在进行景域营造时的那份思考与用意,那份法则与遵循。

在建筑风格上,作者引经据典,从现代建筑学、古人风水学的角度向我们详细分析了武当山诸宫殿的选址及各自朝向不一的玄妙所在。不论是坐西朝东的太和殿、坐南朝北的玉虚宫还是依山势而建的紫霄宫,都遵循“象天法地”的选址原则和“因势就利”的宫观设计原则。建筑体系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而这亦是武当山景域营造的核心思想。

在宫观布局上,作者又引入象征体系进行详细阐述:武当山是玄武大帝的道场,当我们用现代科技高空俯拍武当山,可发现其整体山势与建筑就如龟蛇合体,非常玄妙;太和宫金顶以下各重要宫观区域的距离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象征体系分布;武当山七宫的分布亦是与北斗七星相对应的;从古均州的净乐宫到山顶的太和宫,由平地逐渐到高地,表明太子一步步修炼成为大帝的历程。诸如此类的象征体系在武当山景域中随处可见。

古人有云,书之读,或为用,或因趣,或传意。即读一本书,要么是有用,要么因为有趣,要么是领悟书中的意思。《武当山景域营造》却是三者兼而有之:

一、展示大量精美图片,令读者赏心悦目

宏伟的景观境界、玄妙的空间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空间营造的典范。近300幅精美图片全面呈现武当山宏伟壮丽、富丽堂皇的仙山琼阁,如梦似幻的秀美风光,秀美的太极湖,幽静的玉虚宫,神圣的紫霄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览“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印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武当道中杂咏》 明代 洪翼圣)的秀丽景色。

二、穿插故事讲述,趣味性强

我们知道大部分建筑学著作都是枯燥无味的,而本书的作者却结合神话传说中的诸多修仙故事、历史传说让本书增添很多趣味,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兴趣。比如在谈到武当山与道教的关联时,引入了尹喜遇老子辞官隐居修道的传说;再比如谈到修建南岩宫时,引入了玄武在飞升崖被五龙捧圣修道成仙的故事;又如从朱元璋在鄱阳湖借真武之力大败陈友谅的故事,引出明朝皇帝崇拜真武神的原因。

三、结合史实剖析,学术价值高

武当山在道教乃至社稷中地位的每一次提升都離不开大时代背景下当政者的态度,真武大帝神格的每一次提升也是与当政者的宗教政策息息相关。全书用九个章节分析武当山景域的各个发展阶段,充分结合政治背景、民间敬奉、道教发展,立体化地呈现了武当山景域从无到有,从兴起到鼎盛,继而由盛转衰,到如今因环境变化频现保护危机的历程。例如:元世祖忽必烈对武当山景域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实为笼络民心,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其实是为了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等。也正因如此,武当山的景域才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其深入研究才更具有学术意义。

著名学者张良皋先生曾说:“武当山大兴600年,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从建筑上看,‘文艺复兴由此开始。”赵冰教授在全书开篇就提出:“武当山不单是自然景观体验的景域,更是一个神圣教化的场所,除了要研究其景域营造,还要研究景域中所投射的思想信仰以及空间组织是如何贯穿道的信仰的。”这一研究理念的坚持将《武当山景域营造》的学术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行文之末,向各位推荐此书。如若未曾到过武当山,那书中精美的照片能带你领略风光,更有大量的史实、传说详尽介绍武当山,让你对武当山的宗教文化、名山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如若已去过武当山,那么阅览此书便如故地重游,时而进入帝王颁封的朝堂体味那份肃穆与庄严,时而身处宛如仙境的古老道观感受出家人得道修仙的清静与雅逸,时而傲立金顶俯视着万千信徒登山祈福的壮观与虔诚……

《武当山景域营造》,中华空间营造的巅峰之作,值得与你分享。

参考文献

[1] 武当山志编纂委员会.武当山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2] 张良皋.武当山古建筑[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6.

[3] 金影.武当山古建筑群[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4] 俞昌斌.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空间营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 肖海明.真武图像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吴海峰(1982- ),男,汉族,湖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专业中级职称,本科,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武当山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武当山道人消防队荣获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奖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轻轻松松聊汉语:湖北武当山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武当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当山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