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儿童作文与好的考试作文

2019-08-27 03:57聂闻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拿破仑项羽蚊子

聂闻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章大国,又是最早实行科举取士的国家。文章的繁荣催生了科举考试,科举取士,又促进了文章的繁荣与发展。

在科举取士的封建社会里,学子们写出不计其数的、符合选拔要求的、好的考场作文,但并不代表好的文章都来自考场。与之相反,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经典文章,几乎没有一篇是来自考场。于是,“好的考场作文”与“好的文章”就成了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科举考试,到明清时发展成了八股取士。八股文,极大地约束人的个性,扼制人的创新思维,是一种极其僵化的写作方式与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清朝末年,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清政府被迫进行一系列改革,科举考试也是其中一项。1901年,一个主考官为了迎合圣意,就出了这样一道考题:项羽拿破仑论。其实,主考官也只是听过拿破仑这个人,知道他跟项羽一样,是功败垂成的大英雄。他出这样的一个题目,既有突发奇想的成分,又有追赶时髦的念头。

这道考题到了考生们那里,纷纷傻眼,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贤书”的书生们,他们只熟知四书五经,哪里知道拿破仑是何许人也。于是,他们绞尽脑汁、拼命寻找项羽与破仑之间到底存在着何种关联,其中一个考生苦思冥想之后,灵光乍现,脑洞大开,写出了一篇“古今奇文”,内容如下:

轮(仑)难拿,破轮(仑)犹难拿,而项羽独能,何也?项羽力能举鼎,何况破轮乎?

夫项羽,乃拔山盖世之雄,岂有一破仑而不能拿乎?非不能也,实不必也。彼破仑,为何物?其大几许,其高若干?纵或挡道,乌骓但扬蹄,项羽即可过焉,何需下马将其移开,而后再行,岂不多此一举乎?退万步言,欲将其去之以利行军,然则彼一破仑,百数斤而已,令一二士卒足以胜之,而何须劳项羽屈主帅之尊,躬自动手乎?于情于理,无乃不合也!

基于上述,余以为:项羽不必拿破仑。

为文至此,本当收笔,然意犹未尽,砚有余墨,卷有余纸,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不揣冒昧,斗胆向命题先生进献数言:以“项羽拿破仑论”命题,其造诣之意,新则新矣!然遣词炼字,似略欠之。何哉?盖用“拿破仑”三字也。“拿”,系白话;“破”,文言当曰“敝”;至于“仑”与“轮”则互无通假。余揣度再三,方悟先生之用意,乃敌车为项军所破,其“轮”与“车体”分离,安然不止余“仑”也!费解!费解!!

统观此命题,文白夹杂。先生虽用心良苦,然实属似通非通。愚生不敏,未敢敬颂高明也。打油诗一首,幸先生垂听:欣然应试入场来,命题离奇复怪哉;但愿细流能容海,勿抛不才孙山外。

此文能成为“千古奇文”百年流传,不单纯是一个笑料,更多的是因为它是一篇奇文,甚至是一篇好文。因为,如果,这不是一篇考场命题作文;如果,拿破仑不是一个人——一个法国人,这篇文章还那样可笑吗?如果单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篇文章比当年那些金榜题名的八股文要不知好出多少倍!因此,这篇文章笑则可笑,但它充斥着一篇好的文章应有的思考性、机辩性、阅读的愉悦性、情感的真挚性。

这个案例之所以典型,一是考场作文,二是考官出题没有考虑考生的知识结构,三是考生对考题内容的不解,但为求功名,硬着头皮而作,诸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促成了这个笑料。

成人会在考场作文中出现这种偏题、离题、跑题的现象,小学生呢?

原文再现:

题目: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文

提示: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感恩。亲爱的同学们,你生活中曾有过这样的感动吗?如果你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一句劝勉;如果你曾感动于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颗露珠,一泓清泉,那么请你拿起你的笔,记录你的感情历程,用你的智慧,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中的美。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学生习作:

一只蚊子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401班 柯 学

记得在我8岁那年,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我那时在实验小学读书,下午不到四点就放学回家了。

傍晚时分,正是蚊子猖狂之时。打开房门,只见对面的衣柜就有几只蚊子虎视眈眈地盯上了我。不过我一点儿也不害怕,立刻拿起桌上的苍蝇拍,使劲拍蚊子。可是这几只蚊子太狡猾了,每次都轻易闪过。我灵机一动,跑到客厅,拿起大型电蚊拍。

“哈哈,就算你飞得再快,也逃不过我的电蚊拍!”我得意地把好几只蚊子都打下来了,只剩最后一只了!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猛地一按!蚊子刚想逃走,就被这“天罗地网”罩住了。一阵电火花过后,蚊子从拍上落下来,趴在了冷冰冰的地板上。我刚想放下电蚊拍,那只蚊子却出乎意料地再次飞起来,它极不平衡地飞行着,忽上忽下。我仔细一看,发现它的肚子大大的,像个怀孕的母亲。我想:它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才坚持逃脱死神的魔爪,回到人间,它不希望孩子和它一起死亡,它真是伟大的母亲。

可是,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随手又挥了一下电蚊拍,了结了它的生命。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没有杀死它,它的孩子出生后,一定会非常孝顺,因为有这样坚强的母亲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孩子怎能不孝顺?

每个母亲生孩子都是不容易的,我以后一定要孝顺母亲,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孝顺自己的父母!

这篇考场作文,有人说,给个及格的分数,都是看在语言通顺、表意真切的基础上,要不,及格都不给。而有人认为,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给满分都不为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回到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话题上来——好的考场作文与好的文章上来。

将此文在这里呈现出来,作为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是感觉它偏离了命题要求,原因是所谓的“价值取向”,因为蚊子根本就是害虫,它的挣扎求生,就是将来对人类的危害。但是,蚊子本身就不存在“感恩与母爱”吗?问题出在小作者所选取素材的主角是我们人类痛恨的敌人“蚊子”。如果,文章里“大肚子”的不是蚊子,而是蜜蜂之类的,人们公认的“益虫”呢?我们又会如何来看待?这篇文章里不仅包蕴着童心童趣,而且含蕴着人性的美丽。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独有的视角、真切的表达,还只是为了培养孩子应试的技巧?

可以说,自从考试产生以来,好的考场作文与好的文章有一致性、统一性的一面,但另一个现象也伴随始终:好的考场作文不一定就是好的作文,而好的文章,也不一定就是好的考场作文,并且这种不一致、不统一状况是相当严重。

正是这种不一致、不统一的情况作为常态化的存在,才有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才有了对这个话题探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好的儿童作文与好的考试作文”这个话题的探讨,希望我们能明白,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是什么。是写出好文章的能力,还是写出好的考试作文的能力?目标不一样,我们努力的方向就会不一样,收获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

只有认清了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真相,我们才能知道平日里我们是在为教好的儿童作文而付出,还是在为教好的考试作文而努力。

因此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我觉得在“沙龙”环节探讨时,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评判一篇作文是好是坏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些文章,堪称是绝好的文章,只因为涉及考试或其他因素,却得不到一个公正合理的待遇,其背后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对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面对儿童作文时有怎样的启示?

3.好的儿童作文和好的考试作文哪个更重要?如果都重要,谁主谁次?谁先谁后?

4.好的儿童作文和好的考试作文的关系是什么?

5.是一篇好的儿童作文,但不是一篇合格的考试作文,面对这种现象,语文老师该有何种态度?有哪些应对的策略和评价?

6.我们都知道,“能力享用终生,应试有用一时”。在现实面前,面对考试,我们是要能力还是要应试?作为语文老师,你怎么办?

猜你喜欢
拿破仑项羽蚊子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项羽虞姬
蚊子叮人
蚊子爱叮哪些人
熏蚊子
肚有蚊子等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周恩来“一”字评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