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2019-08-27 03:46戴彦文
价值工程 2019年19期

戴彦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逐渐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长期以来,大量生活垃圾被随意堆放,以一种垃圾围村的形式存在,导致农村环境每况愈下。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living and consumption levels of resident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of Chin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rural household garbage has gradually shown a growing trend. For a long time, a large amount of household garbage has been piled up at random, in the form of a garbage village, which has led to a deteriorating rur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garbage in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mode of rural household garbage in China.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举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Key words: rural household garbage;rural household waste classification;rural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1  我国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现状

1.1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数量有关数据,农村地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0.8千克。我国每年产生农村生活垃圾1.75亿吨(按2015年底全国6亿农村常住人口测算),其中有0.7亿吨的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地区建设不断加强,但对农村生活垃圾及时有效的处理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問题。成吨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处置,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还消耗了本就紧张的人力、物力、财力。成堆的垃圾滋生蚊蝇,引发疾病,散发恶臭,污染空气。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还会对人的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成为了一颗卫生突发事件产生和蔓延的定时炸弹。

1.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的行政村总数约为69万个,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的农村仅有32万个,约占总数的46%;有14个省份该比例低于35%,少数省份甚至不到10%。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的清运量为1.79亿吨,农村垃圾每年的产量大约为1.1亿吨,农村垃圾的处理率只占到城市垃圾处理率的三分之二,大约只有60%,其中28%为简易处理,但仅有32%得到无害化处理,40%无处理。

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量大、规模大,但垃圾的有效处理量与垃圾递增的态势脱节,农村环保欠账严重。

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农村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递增,但受限于农民有限的知识水平,农村居民整体环保意识欠缺,且自愿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农村垃圾一直得不到源头上的重视,许多农村居民出于方便的心理,将生活垃圾随手丢弃在路边、水池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堆放垃圾的地方,给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带来不便。许多农村常住居民不清楚垃圾对环境以及人身造成的具体的危害,对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的自律性、自觉性不够等主观性问题也是造成垃圾围村问题的重要因素。

②缺乏相关的法律和规划。政府与社会大多围绕着城市垃圾作相应的治理,只有极少数的个人或单位关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这使得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部分领域还存在法律的真空地带。因而农村地区对于垃圾的处置一直存在政策上的盲目性。导致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缺乏可行路线。在纲领上尚未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形成整体规划,无法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良性循环,阻碍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效率的提高和以及收运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③垃圾分类和利用的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尚未从源头上进行分类,绝大多数地区还是通过统收混收的方式将村里收集的垃圾转运,进入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使得垃圾收运整体的运行成本压力增大。同时,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构成成分日趋复杂,简单的处理方式很难使生活垃圾得到高效处理和利用。

④资金来源单一,难以市场化。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经费几乎完全由政府承担。少数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推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大部分地区资金来源仍旧依靠政府财政拨出,缺乏必要的专业化垃圾收运设备,以及人员队伍建设,无法因地制宜的采用 BOT、PPP、PT 等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业化运营。

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面积大、村庄之间的道路交通交错、生活垃圾运输点多且杂等特点,使得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距离比一般城市地区高出4~8倍,这也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难度和费用大幅上升。限于我国对相关方面的财政拨出,绝大部分地区仅凭政府财力难以开展农村垃圾的有效治理。而经过垃圾分类以后,真正需要运输的垃圾只有不到原本的30%。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我们可以在垃圾分类治理的领域中借鉴日本的分类理念。日本政府为垃圾分类制定了详细的分类标准,该模式特点在于,尽一切可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尽量少产生垃圾,并在此基础上对分类完成的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用垃圾焚烧举例。垃圾焚烧是当前环境下垃圾处理效果较好的方式。在分类的基础上,大阪舞州垃圾焚烧厂全天不间断运转,每天可处理一千吨垃圾。该焚烧厂每年的卖电收入约有5.5亿日,不管是从环保的角度或者是经济的角度来看,效益都十分巨大。

反观我国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85%以上都是用填埋法进行处理。浪费土地资源,并且处置不当会发生滤液下渗污染地下水,污染周围土壤的情况,效果却一般。當前形势下,我国尚未大力推行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原因之一是推广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垃圾分类程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垃圾运输和焚烧的处理成本太高。所以,要想让垃圾成为一种真正可利用的资源,获得垃圾的“剩余价值”,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可行度最高的路径。

4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具体措施

4.1 全面推广“分类减量”法

即农户按“可降解”和“不可降解”标准进行二次分类。

为每一户农户配备垃圾桶(两个及以上),分类标准按“可降解”,与“不可降解”,进行划分,或者根据当地农村垃圾的特点进行分类,去繁从简,培养农户的垃圾分类意识。由垃圾收运员在村内访查,记录垃圾分类情况,及时清运垃圾。并适当地对垃圾分类做到位的农户进行一定的奖励。

“可降解”的垃圾送去专门的发酵池,利用垃圾发酵提供村里的照明等用电设施,或将发酵的垃圾进行堆肥,成为农作物的养料,回归当地农业生态环境。

由相关工作人员再在农户分类基础上再次筛选,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可回收”的交由可再生资源公司作回收处理,回收的资金可以补贴当地农村的环境管理费用。“不可回收”的与“可降解垃圾的发酵残渣”一起转运到指定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进行二次分类处理,有毒有害的垃圾进行特殊处理,同时对整个流程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

“分类减量”法,据实际测算,垃圾分类减量后,体积约能减少46%,重量约能减少33%,减量效果显而易见。既节省了垃圾分类这一步骤的人工费用,又降低了垃圾在清运过程中的运输费用。同时可降解的生活垃圾也可用来发酵供电、堆肥归田。取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便捷式体验,也美化了环境。其主要流程图如图1。

4.2 政企结合下的新型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结合“分类减量法”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当地政府、大型企业的积极性,相互配合、监督。其主要特点是从垃圾的源头上由农户进行分类放置。由政府主导,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外包给企业运营。引导市场介入,采用市场统一收运模式,实行政府监管,企业运作的方式。企业主要负责将垃圾进行细化分类,按类别收运到不同的垃圾处理地点。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在合适的地区建设诸如垃圾发电厂、热解气化垃圾发电厂,配套无害化填埋场。产生的电能与热能可以由政府出资购买,亦可作为企业设备用电的一部分。企业从垃圾处理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继续改良设备或者扩大垃圾处理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地区都能受益。

5  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

5.1 从源头做好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做好垃圾分类与收集工作,这是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基础。如果垃圾没有在源头进行分类,就会有更多的垃圾需要收运和处理,这样的结果将会是不经济的。垃圾分类是“市场化”和 “减量化”的第一步,市场化能够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而减量化可以大幅降低垃圾收集、转运的高成本。

5.2 政府角色转变

政府的投入,只能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只是治标不治本。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彻底治理,政府就要进行角色转换,借鉴目前运行效果较好的PPP等第三方治理资本运作模式,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向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方向开拓,要从垃圾的处理者转换为垃圾的处理监督者。勇于走市场经济的路子,使农村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得以市场化、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

5.3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政府应当定期的对广大农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对全体村民普及生活垃圾的科学分类以及处理的知识,通过村民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其环境保护的意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使其充分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当所带来的对生态的巨大破坏,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让环保意识真正树立在村民的脑海里。

5.4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是有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垃圾治理要做好,一定要以法治为基础,只有从政策上开始重视,才能解决相关资金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才能得到保障。但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绝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各地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建立地方性法规,结合地方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因地制宜,以分类回收为大的方向,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5.5 政企合作,实现双赢

五华县和广东宝汇环保公司合作,建设了多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实现了收集、分类、回收、二次利用的无缝对接,并且还配套了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生活用后的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回用的标准后,定期对垃圾清运车辆和清运场地进行清洗。很好的改善了当地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条件。

政企合作,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其本质上是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与企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未来,农村生活垃圾的大方向是以分类回收为基础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即产业化。所以应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的原则,改变原先单一的资金来源,放开投资渠道,发挥市场的主导性,提高相关方面技术,引导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进入到农村生活垃圾相关的一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作中来,努力实现资金渠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监察督管政府化。

6  结论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首先应以分类减量为核心,政府应不断引导、帮助农民通过源头分类、就地消纳,减少转运成本,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加大和发掘垃圾资源的可利用性与可循环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模式经过上述探讨可以从运行模式的大方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由政府主导进行的垃圾分类处理,但这类路径相对比较死板,缺乏动力和创新,且资金来源单一,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不能够适应未来垃圾收运发展的大趋势。建议采用另一类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利用多种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垃圾治理行业。招揽相关专业的人才,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补助,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使之经济化、产业化、规模化,建立起物质上循环利用、经济上自负盈亏、生态上洁净环保的垃圾生态经济利用产业新体系,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效率。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如此,才能建设起真正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伍琳瑛,高灿峰.浅析广东省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管理政策[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2):20-22.

[2]谢东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

[3]于晓勇,等.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 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J].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8).

[4]关法强,马超.浅谈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与处理[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