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

2019-08-27 02:33张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莹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出发,深入探讨了二者的历史发展和当前的时代价值,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和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和发展创新。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证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历史地位

共同的精神家园。历代中华儿女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形成了传统文化,这种文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五千多年来,如忠孝、仁义、诚信等优秀品质,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信念的渊源之一。

重要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近代中国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等,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命脉。

深厚的文化实力。在我国努力发展成为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具有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潜力,已经成为文化强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重拾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民族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启发。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历史效应,也應正视其裹挟的消极要素,更要在甄别、筛选、继承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也成为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只有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才能更加坚定的坚持中国道路。与此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基石。

蕴含解决人类问题的普遍智慧。优秀传统文化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蕴含着解决新时代问题的智慧光芒和诸多启示。“和而不同”的中国理念为地区纷争提供了中国方案,“经世致用”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伴随我国国力的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在通过独特的价值在世界舞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展历程

酝酿阶段(2006-2012年)。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一方面重点做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宣传,另一方面推动思想理论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提炼、便于记忆践行。到2012年,理论界的研究达到高潮,很多有分量、有价值的文章提出,认为应该从国家、社会、制度、个人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出阶段(2012-2013年)。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各地积极培育践行,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2014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的价值追求模式。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支配其他从属地位的价值观,是社会制度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从价值层面回答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为社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

应对当前思想文化领域挑战的必然选择。当前思想领域现实状况呈现出:意识形态建设不足、文化信仰危机、信息渠道多样、利益诉求多元等特征。面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对于解决当前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多元问题,具有深刻意义。

实现新时期党的奋斗目标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指该国的凝聚力,文化的普遍认同的程度,以及这个国家能够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辨证关系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和思想上高度一致,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生逻辑关系。

(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民族精神、文化追求和高尚情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和价值基础。古往今来,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适应自身民族生存的价值体系,而他们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的立国根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依据,也只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风貌,才能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实现“硬发展”。

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从民族传统中生长出来的精神之花,应该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符合中华民族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重要价值引领。

从现实作用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凝聚大众的作用,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將符合大众审美、趣味、习惯的形式和内容,融入大众,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从国际影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独特的民族的精神标识,只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达国家推动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和精神标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的“新”与“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文化的局限性,赋予了新的时代涵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和发展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又与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实情联系起来,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哲学思想的时代展现,更加直白、具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封建政治的产物,在实践的检验和时代的变化下,有很多内容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最深厚的民族特色,体现出新时代社会鲜明的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就需要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联系具体实际,创新拓展传统文化的含义,根据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转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和完善,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邓心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研究述评[M].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5.

[2] 薛学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 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肖琴.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再探讨[J].湖湘论坛,2014,28(05):107-113.

基金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专项项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JSZ2018ZX6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