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2019-08-27 11:40卢艳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2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政治

卢艳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69-01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既然是核心素养,它就有别于思想政治课的一般素养,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而我们作为高中的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核心素养呢?我就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理论引领,情感升华,启迪政治认同,实现公共参与。所谓政治认同,即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尤其是《政治生活》教学存在着认同度不高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政治课是枯燥的理论解释,政策的宣传,不真实,不可信,学习的热情不高,更谈不上政治认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达到政治认同,首先教师得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及对教材了如指掌的把控,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如鱼得水地演绎解释理论的真谛。比如《政治生活》的第一课,在介绍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时,可以把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内容展开介绍,这就涉及到了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还有人大代表等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好感,对枯燥的理论有一个初步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从而为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做下很好的铺垫。总之要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认知认同。

其次教师以真情渲染,内化价值认同,促进公共参与。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如果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和价值观念的灌输,那么学生极易产生心理反感,甚至抗拒。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因此在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也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情境,打动学生的内心,唤起学生的真情,增强其认同感。例如“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框,我们可以引入《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被省委书记沙瑞金请去给省委常委上党课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挖掘陈岩石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来去讲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当学生对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认可了,就会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以一个合格公民的身份有序合理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管理,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履行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真正意义实现公共参与。

第二,创设情境、感悟生成,提升理性思辨能力。理性思辨就是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判断过程,实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维度的情境设疑,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观点,在价值观念冲突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渗透理性精神,提高认知能力。首先,情境设计要有亮点或热点。有亮点和热点的情境设计,能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教学“文化对人的影响”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在地铁中让座,扶老人过马路等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并且与国外的做法进行对比:在中国,这些行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而一些国家,由于强调人人平等自立的观点,未经过别人的同意而去让座,会让人误解为对其能力的怀疑。通过这种对比,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见识不断增长,更清晰的认识到要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体会到文化对人的真实影响就在身邊。其次,情境内涵要丰富。情境的选择体现了选择主体的价值倾向。在教学“联系的客观性”时,我选择了雾霾作为情境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辨别、判断,认识到了人的活动和自然界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忽视联系的恶果,同时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自己该为雾霾问题的解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油然而生。于是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自然而然的结合在一起,显露出“有情之境”的本意。最后,加强训练,感悟生存。提高理性思辨能力,需要加强课内训练,在教学中可结合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训练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还需要拓展渠道,亲身实践,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接触社会,在亲身体验中有所感悟,理性思考,做到知行统一。在教学“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内容前,笔者组织学生到附近一家商业银行参观学习,请银行相关人员进行介绍,现场观摩柜台业务,并以透支银行信用卡的消费行为是否正确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请银行人员点评。在辩论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该行为是否正确,应该考虑消费主体的经济实力,偿还能力,未来收入预期等因素,辩证的认知该消费行为,通过这一活动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教材中有关消费和银行信用卡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理性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性思辨能够让学生从容地面对各种复杂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第三,以案说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法律条文生涩难懂,以其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习法律条文难度较大。在实践中,我尝试“以案说法”的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我们可以把很多视听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可以从《大家说法》,《今日开庭》等电视节目中选取合适的案例资源,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其引入课堂,使法律常识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另外,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法律人员走进课堂,或是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活学活用法律知识,做到课内课外相得益彰。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使他们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自觉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全面贯彻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启迪政治认同,实现公共参与,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政治的现实价值,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多看一些有关法律的案例,从生活中广泛地汲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增强,核心素养自然就提升了。

参考文献:

[1]黄志斌.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2]郎加永措.基于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

[3]周永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

[4]韦家政.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

[5]木娜瓦尔·马木提.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02)

[6]李文静.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