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从藏书到读书,一座江南小城的书香沉淀

2019-08-27 05:54陶乐
阅读(书香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藏书家常熟市古籍

陶乐

常熟,这座江南小城因其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闻名。而它的书香文脉也同样浓墨重彩。从享誉明清的虞山藏书流派,到如今全面铺开的书香城市建设,常熟在传承与发展中将藏书、用书、读书篆刻进城市的发展骨骼,将书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凝聚成源源不竭的发展动能。

富而藏书—浸入骨髓的文化基因

走过曲曲折折的田间小路,扣开一座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大门,第一次去这里的人很难想象,在这个看似普通的二层小楼里竟然收藏着近50000册各类图书,其中不少藏品在国内已很难觅得踪迹。

这座民间藏书楼的主人叫王清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将自己收入的70%用来购买书籍,甚至不惜卖掉曾经的别墅,放弃从事十多年的摩托车修理营生,回归田野去读书。

坐在被书籍包围着的沙发上的这位当代“隐士”,在谈到当年的经历时异常平静。“不可否认,买书、看书是需要经济基础的,但书籍带给我的快乐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挣钱,也是通过读书,让我能够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在常熟,像王清波这样的民间藏书家大有人在。而追溯常熟历史,“富而藏书”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骨骼。曾几何时,常熟的世家大族们以读书为荣,著书、抄书、藏书、刻书……相互竞争,吸引四方名士汇聚,一时成为江南文化重镇。

钱谦益,这位晚明文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绛云楼藏书丰富,名贯东南。铁琴铜剑楼,被誉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翘楚,其主翟氏不惜以“一页宋纸,一两黄金”购买书籍。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翁同龢,虽身处高位仍醉心藏书,曾六访书店求购宋版《集韵》。

经考证,常熟明代的藏书家有150位,清代的藏书家有125位,藏书家的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

“常熟自古物产丰饶,士民殷实,虞派藏书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求古本,所藏宋元本特多,如今传存和入藏国库的宋元本,大多经常熟派藏书家递藏。仅瞿氏铁琴铜剑楼捐赠北京图书馆并载入《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就达到242种共2501册。”常熟市图书馆馆长李烨说。

如今,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五位的常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49066元,藏书也不再是当年达官贵人们的独有雅事。

每两年,常熟就会组织评选一次“最美藏书家庭”,其中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教师、医生、工人、个体户、农民等。获奖者虽只获得一些简单的物质奖励,但是藏书这一文化自觉行为本就已跳出简单的物质占有,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

开放收藏—书香蔓城的生长基石

虽是私家藏书,但常熟的藏书人们并不独享,更多的是秉承开放的态度,分享自身所得。

“常熟派藏书家藏书致用、流通古籍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他们通过编印家藏书目来传播藏书信息,或以刻书为己任来广传秘籍,或提供借用服务以共享私藏。”李烨说。

从脉望馆的赵氏父子精刻细校大量古籍供人阅抄,到汲古阁毛晋缩衣节食致力于刻书刊印,从爱日精庐的张金吾抱着“乐与人共,有叩必应”的态度公开私藏,到铁琴铜剑楼瞿氏自发编印家藏书目传播藏书信息,一代代常熟藏书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和读书的发起者,为常熟文脉兴盛打下基础。

明清時期,常熟共诞生了8个状元和400多位进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时至今日,散落在常熟市井街巷中的藏书楼们仍然是一个个辐射点,为整座城市播撒书香的气息。

72岁的华瑞芯,被誉为“电影海报资料收藏国内第一人”,如今还保持着每晚读书的习惯。不到100平米的空间既是他的藏书楼也是他的卧室,这里不仅收藏有23200多册电影图书,还有21000多张电影海报资料。

“这张《南征北战》海报的完整版,全国连我这个一共三张,它的下半部分是我用四张电影海报换来的。”华瑞芯说,“收藏让我结识到了很多朋友,50多年来,我的很多藏品是朋友无偿支持的,而我也乐意开放我的藏品,为需要的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收藏,华瑞芯搭建了一个小型展厅,吸引不少电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今年十一月,华瑞芯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展”海报提供者及策展人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挪威参加活动,向世界分享中国的电影故事。

开放收藏,虞派藏书家的这一特色正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而产生新的变化,分享的东西正从过去有形的图书转为无形的思想。近年来,常熟市每年都会由市图书馆牵头,根据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分享活动。如围绕常熟篆刻、书画等非物质遗产,针对青少年开展体验式交流,围绕成年读者开展朗诵经典著作等活动,吸引了诸多读者参与。一些活动名额一经互联网发布就会被“秒杀”。

“阅读不应该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体验与交流能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让我们更好地领会贯通,学以致用。”李烨说。

大隐于市—“图书馆+”助力春风化人

相对于私家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在普及全民阅读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责。常熟私家藏书为公共图书馆的建立输送了珍贵的书籍资源,迄今为止,常熟市图书馆馆藏古籍20余万册,有70部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97部古籍列入《江苏省古籍珍贵古籍名录》。就在不久前,常熟籍的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鲁迅手稿全集》等珍贵藏书一批共828册捐赠给了常熟图书馆。

馆藏如此丰富,如何让书教化育人成为关键。随着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更加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正给传统公共图书馆运营带来新的挑战。怎么吸引更多的人阅读?怎么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这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常熟想出的办法是“图书馆+”。根据规划,但凡有打造图书角、图书室、图书馆等需求的社会组织、机构,都可以到常熟市图书馆申请,设备、场地由组织、机构负责,市图书馆则根据场地面积、周边人流量等因素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并负责定期流转和管理,每年只收取少量的服务费用。截至去年底,常熟共建成特色分馆28家、图书流通点6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家。

这些大隐于市的公共讀书平台,极大提高了常熟各界建设书香城市建设的参与度扩大了阅读的覆盖面。

在风光秀丽的尚湖畔就有着一座分馆。它位于一家名叫望虞台的茶楼里。一排古色古香的书柜里摆放有2000多册图书,一座中式的屏风恰到好处地把尚湖美景锁进这一方书香天地中。“茶客们会到这里边喝茶边看书,一些游人也会进来边看书边喝茶,大家各取所需。”望虞台的经理苏锡明说。

走在常熟的大街小巷,不少装潢讲究的咖啡馆、茶楼、餐厅已经成为常熟市民汲取精神食粮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场所固有的社交特征,也进一步放大了交流分享对读者的带动作用。

“书店不是挣钱的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常熟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之一,文心书房的老板陈海卫说。这间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店会不定期举行关于文学、阅读、生活、人文、绘画、摄影、音乐、电影等沙龙活动,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书店。

“阅读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它应融入生活,融入家庭。我们正在通过举办‘家庭阅读才艺大赛等活动推动家庭阅读,让读书成为一个家庭的联系纽带。”李烨说。

数据统计,每年到常熟市图书馆、图书室、图书点等地借阅图书的人数达到了150万人,相当于常熟的总人口数。在由中图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发起的“创新引领未来—第一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作品征集推广活动”中,常熟市图书馆申报的项目“常熟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图书馆+”获得“最佳创新奖”。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藏书家常熟市古籍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My sister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从藏书家之藏书看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全是书
全是书
送礼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