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外卖”引发担忧 全程监管势在必行

2019-08-29 08:07岁正阳
中国信用 2019年8期
关键词:证照订餐幽灵

◎文/本刊记者 岁正阳

您的外卖已送达,可它来自哪儿?网上点的外卖菜品食材有问题,上门投诉竟找不到实体店,原来竟藏身民房内。在某些平台只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就能在外卖平台成功上线一家“黑餐馆”……

这就是最近引起人们注意的“幽灵外卖”。近日,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网络餐饮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由于网络餐饮平台未尽审查义务,导致平台内商家存在“阴阳地址”“多店一证”“僵尸复活”问题。有的平台商家没有任何证照资质,靠套用别人的餐饮证照违规经营;有的平台商家以连锁经营总店或美食城为依托,一套总店证照被多个分店共同使用。

花样翻新“幽灵餐馆”困扰行业发展

“大飞烧烤”,就是这样一家店。这家店在某外卖平台上公示的商家地址显示为“上海市静安区洛川东路37号”。根据群众举报,找遍了3层楼也不见这家店的踪影。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证照上登记的该主体无法查询,也就是说,在国家工商部门登记的证照信息系统中,“大飞烧烤”公示的营业执照是不存在的。

前不久,青海西宁市民蔡女士通过外卖点餐平台选取了一家位于城中区玉井巷的小吃店,商家简介当中标注的实体店信息是位于玉井巷附近的一家街边商铺。但两天之后,当蔡女士经过玉井巷时,发现前两天点外卖的那家商铺店门紧锁,店门上还贴了一张通知,落款时间早于蔡女士点餐的那天。

这不禁让蔡女士心生疑惑:前两天点的外卖到底是哪来的?蔡女士打开外卖点餐平台,发现该商家仍可提供外卖服务。于是蔡女士又点了几样小吃,并致电告诉商家自己发现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商家搬到了附近的一家美食城。蔡女士随后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没发现附近有美食城。蔡女士不禁疑虑:这个商家的实体店究竟在哪里呢?“即便搬地方了,地址信息是不是应该更新一下?”

记者通过多个外卖平台查询发现,许多网络餐饮的商家存在公示信息不全、配送不规范、证件已过期等问题。近年来,在消费扩张的背后,无实体店铺、无工商营业执照、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幽灵外卖”以及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监管者,也困扰着行业自身。

一位从事市场监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提供外卖服务的网络订餐平台,有义务审核进驻网络订餐平台餐饮企业的相关证照。如果进驻网络订餐平台的企业确实变更了经营地点,网络订餐平台也有义务重新审核该企业的证照,并更新经营场所地点。

常禁不止平台失职违法成本太低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6亿,较2017年年底增长18.2%,使用比例达49%。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7亿,增长率为23.2%,使用比例达48.6%。我国网络订餐服务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通过网络订外卖已经融入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虽然食品安全势态总体较好,但从消费舆情来看,舆论对于事关3亿人“舌尖安全”的外卖行业仍有诸多不满。

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6日共监测到136,561条网络餐饮(外卖)舆情信息,其中正面评价消息32,708条,占比23.95%;差评消息52,836条,占比38.69%。

舆情数据显示,网络餐饮消费维权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订单配送问题、侵犯个人隐私、外卖员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等7个方面。

其中,关于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的关注度较高,依次排在前三位,特别是“幽灵外卖”备受质疑。

为什么“幽灵外卖”一直常禁不止?报告认为,“幽灵外卖”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平台失职。

“从报告内容不难发现,网络餐饮平台没有尽到审查义务,是导致部分脏乱差的‘黑餐馆’混入平台经营的主要原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孙颖表示,正是由于平台未尽审查义务,一些没有资质、缺乏卫生保障的“黑餐馆”才有机可乘,混入平台经营。

“幽灵外卖”难治在何处?相关人士表示,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监管力度不够;二是违法成本太低。据报道,从此前处罚的部分网络餐饮案件来看,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的平均处罚金额不过10多万元。如此罚款额度,与网络餐饮平台巨大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相比,无异于九牛一毛,也就难免一些平台不怕罚,更别说形成有效震慑。

全程监管保障消费者“吃得放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停业,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秘书长成功表示,网络餐饮服务的食品卫生安全,需要平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监管部门、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合力构建社会共治体系,才能保证消费者“吃得放心”。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说,一旦发现举报属实,要把违法商家或平台列入黑名单,不得再进行餐饮经营或服务。

针对网络餐饮消费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明显加大了监管和处罚力度。市场监管总局除了加强日常监管,还专门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据了解,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从2018年10月~2019年1月开展,其中立案查处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违法行为583件,立案查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违法行为14,153件,累计罚没金额7929余万元。数据显示,近期下线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18.5万家,取缔无证经营9375家。

此外,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纷纷通过排查、约谈、巡查、抽检和宣教等手段,对网络餐饮服务问题加大监管力度。

有关评论指出,平台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打通监管信息流通障碍。如一些在线下被处理的餐馆,或者说有不良经营记录的经营者信息,以及实体店在平时遭遇的投诉情况,如能同步反馈给外卖平台,也有利于平台方面的审核更加精准化。实际上在多数餐馆都上线外卖平台的大背景下,当前的餐饮市场监管就应该打通线下与线上的区隔,确保监管部门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如此既能够提升监管、审核效率,也能够更有力的压缩一些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

“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建立经营者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信用惩戒权威性。”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建成全国一张网的网络监测系统,严格监控违法经营行为,督导查处违法行为。

猜你喜欢
证照订餐幽灵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快把我哥带走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动车订餐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
1916年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