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朝 旧市 新韵”为主题的徐州市花都公园景观设计

2019-08-29 08:24张凯丽王美惠任姿洁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都景点入口

张凯丽,王美惠,任姿洁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我国的现代综合公园自1949年起至今,适应不同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形成了不同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并依此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文化休息公园阶段、农场生产化公园阶段、商业娱乐化公园阶段和休闲游憩化公园阶段[1]。正处于休闲游憩化阶段的现有综合公园在为人们提供聚会、交往和展开活动的场地的同时,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城市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改善区域型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和展示城市面貌形象的绿色窗口。综合公园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几个主要特征:由封闭转向开放;由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由单一到多元,这些特征既是综合公园特点的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进行综合公园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1 徐州市花都公园概况

花都公园位于徐州市市区南部近郊,于2007年被徐州市规划局规划为公共绿地,原有功能为城郊的花卉交易市场。其东北部均被规划为居住用地,东南部为商业金融用地;西南部均被规划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该地块占地面积约16 hm2,地形平坦且原有树木丰茂。现规划设计建设成为开放式的以花卉为主题、兼具观赏和商业性质的城市综合公园,以满足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观赏游览、商业买卖和科普教育的要求。

2 花都公园设计目标、原则及思路

2.1 设计目标

本次徐州市花都公园规划设计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合理利用设计地块空间,达到实用、经济、美观要求,同时又不破坏原有的景观格局以及城市文化脉络,以城市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设计灵魂[2],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设计初衷,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处兼具休闲娱乐、游览观赏、商业买卖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绿地[3]。

2.2 设计原则

2.2.1 人文性原则 将以人为本作为最基础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各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使用人群对于公园的使用要求,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提供其所需的功能场地和无障碍服务设施,并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尽力为他们打造合理舒适的游园环境。同时在实际中要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形成一系列的文化符号,营造有人文情怀的景观[4]。

2.2.2 生态性原则 以“天人合一、和谐生态”为原则,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生态策略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尊重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设计的原则,尽可能保持现有的良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5]。

2.2.3 整体性原则 把整个方案的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设计手法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以两条主次轴线贯通整个设计,从宏观上进行功能分区的把握,运用透景、障景、框景等设计手段使设计的各个部分相互穿插联系。

2.2.4 艺术特色性原则 在协调以上各个原则的基础上,要注重公园的艺术美,即利用现有资源和技术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作用,结合各种园林设施、构筑物及建筑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

2.2.5 多样性原则 各景点要有自己的主题与特点,个性鲜明的景观使游人具有新鲜感,不会感到枯燥无聊,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特色。另外植物配置也要多种多样,乔灌藤草相互搭配结合,在营造丰富景观的同时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突出设计地块所在城市的特色性,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来,在设计中融入地域特点,多采用市花市树与乡土树种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

2.3 设计总体构思

本设计方案以“花朝·旧市·新韵”为设计主题,以花卉景观为主要景观表现形式[6],将新与旧的交替平衡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用新的形式去表现旧的内容,形成新型的“前场后市”的交易模式并把东西方园林的经典要素以花为媒适宜地结合在整个设计之中。全园被划分成南动北静两个动静分区,形成“一心、两轴、十二个分区、十八个节点”的景观构架,水中的三岛设置模拟中国古典造园中的“一池三山”的手法,景观丰富,景色绚丽。

3 花都公园设计

3.1 功能分区

整个设计被划分成12个功能分区(图1),具体如下。

图1 花都公园功能分区

3.1.1 入口景观区 公园共开设3个出口,东面的入口作为主入口,南北的入口则是次入口。作为公园给游人的第一印象,入口景观区以大型的花卉造型和大体量的雕塑或廊架等构筑物为主要景观要素。

3.1.2 中心广场区 中心广场区由花朝广场和花街大道两个景点构成。花街大道是连接入口与花朝广场的过渡部分,花朝广场作为一个下沉的广场,提供很多与水接触的机会,还有供人休憩的场所,使人能够面朝湖面观赏水景、绿树与倒影,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1.3 花卉展览区 即百花坡景点,用一片高低起伏的自然林地作为花卉展示的区域,在营造美丽景观的同时,兼顾向前来买花的游客展示的作用[7]。

3.1.4 商业娱乐区 即仿汉商业街,参考了汉代建筑形式与花陟头的商业形式,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下的花市,起着花卉买卖交易的作用。同时也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复式河床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水面的机会。

3.1.5 科普教育区 即温室和花田景点,以科研展示为主要功能,温室分为大小两部分,大温室作为展示空间,可供游客游览,小部分作为科研空间,进行花卉品种的培育,花田中展示的则是新品种花卉。

3.1.6 文化教育区 即仪园,是一座参考中国孔庙的传统形式进行设计建造的古典院落,以建筑为主,绿化为辅。与科普教育区不同,文化教育区主要展示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汉文化,是为各种文化活动所准备的场地。

3.1.7 静谧观花区 一处较为安静的赏花区域,小面积的水域两边是繁茂的水生或滨水花卉,成色块的种植使景观性更强,其范围内包括一眺望塔,可以登高观赏成片的花海。

3.1.8 疏林草地区 以植物景观为主的区域,与花朝广场隔湖相望,其中的主要景点是阳光草坪,可作为举行草地婚礼、庆典仪式的场地使用,也是游人野餐观景的好去处。

3.1.9 药草展示区 即女神花园景点及周边部分,以展示药用植物,向游客进行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设有水上廊架和休息座椅供游客享受药草芬芳笼罩的闲暇时光。

3.1.10 滨水休闲区 包括芦苇荡、和风岛和雕塑广场等景点,以一人多高的芦苇丛中曲折的水上木栈道和日本枯山水式小岛作为特色景观,同时融合了多种景观形式,充满野趣。

3.1.11 滨河观赏区 原有的城市河道旁的绿化,使得公园与外界的界限模糊,扩大公园的影响范围,形成开放性的城市绿地景观,同时提供给城市居民一条既可观河又能赏花的休闲长廊。

3.1.12 儿童活动区 位于主入口与居住区次入口之间,同时兼顾了附近居民区居民及其他地区市民的使用,主要景点即乐游原,是一处以塑胶铺地,把因高差形成的挡土墙和中间场地丰富的高差处理作为特色景观,为儿童活动提供场地。

3.2 水景

场地西边是一条宽约50 m的城市河道, 引水方便,极利于水景的塑造。整个水体由零入整,又化整为零,有着“合→开→合”的序列感。

3.3 道路

由一级主路、二级路、三级小路组成(图2)。一级环路作为公园中的主要交通道路,宽约6 m,呈环状闭合,连接各主次入口与各个功能区,是可以作为消防通道和日常维修车辆通行的道路,也是游人的主要游览道路,起引导作用。

图2 花都公园道路示意图

二级路是对一级路的补充,宽约3.6 m,主要有两条路线,把一级路没有达到的地方连入到整个道路体系之中。三级园路则是各景点内的小路或相邻的两个或多个景点之间的联系小路。道路的设计要强调可达性,停留的地方也要有景可依。在公园中设置水路航线和三个游船码头,在入口处设计游船船票售卖处。另外还有专为婚庆服务的航线。

猜你喜欢
花都景点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从乐陶之地始,让孝善之花开遍花都大地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高军 幸福美丽花都,打造最强全龄宜居之地!
花都春行
你看,花都开了
秘密入口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